•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村民自治30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时间:2021-06-03 00:04: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完整体系。
      
      “形成-确立-深化”
      
      以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村民自治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7年村民自治的兴起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初步形成。1980年2月,广西宜山地区出现第一个由农民自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宪法地位。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农村建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并对村民委员会的设立、职能、产生方式进行了初步规定。此后,全国普遍开始了撤销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到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为止,村民自治的初创时期主要解决了以村委会组织为载体的组织建设问题,明确了村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性质,并初步探索了如何用民主自治办法选择村委会干部、管理村级公共事务的形式。
      第二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试行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确立。这个时期,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和实践,从思想分歧较多到逐步统一,从示范探索到基本普及。村委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后,村民自治由农民群众的自发活动和局部探索,步入了法制化建设阶段。
      1992年,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将村民自治概括为“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1997年,“四个民主”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1998年正式通过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四个民主”做了具体规定。“四个民主”的提出及其丰富完善,对于指导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村民自治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施行到目前村民自治的全面深化。在这个阶段,村民自治从基本普及到全面展开,从综合推进“四个民主”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自治组织逐步健全,民主形式更加多样,民主自治理念更加深化,技术程序愈益完备,在改善农村社会治理,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史无前例地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村民自治的地位得到重大提升。
      
      制度创新源于基层实践
      
      在村民自治的深化发展过程中,实践中的探索创新不断涌现。
      
      发源于山西省河曲县的“两票制”创新
      山西省河曲县原本是个有名的贫困县,1989年初,山西省为了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进行试点工作,最终将河曲县南坞乡南坞村作为试点。
      南坞村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理,村级组织涣散,群众戏称其为“维持会”。在指导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原本打算先由领导确定候选人名单,再由村民在选票上画圈的办法,遭到了村民的强烈反对。村民要求实行“开票大选”,即候选人不由乡党委、政府提名、指派,而是由村民不受限制地提名。也有村民提出实行“白票大选”,即发给每个村民一张白纸,他可以随意选定自己满意的候选人,另外,村民提出要实行差额选举,即候选人要多于应选人名额。经过“白票大选”,选出11名候选人,接着,再经过正式投票、差额选举等一系列选举程序,选举产生了由5人组成的南坞村新一届村委会。这就是两票制的萌芽或叫雏形,被概括为“大差额”、“空白票大选”的模式。
      1991年4月,河曲县城关镇岱岳殿村民集体上访,要求调整村干部。其原因是村务不公开,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领导班子涣散。为了控制局面,镇政府派工作组进驻岱岳殿村解决问题,工作组经过研究,决定采取“两票制”改组党支部,即先由村民投一次“推荐票”,推选党支部候选人;再由村党员投“正式票”,选出支部书记和成员。这个方法得到了村民和党员的—致拥护。就这样,通过两票制选出了党支部和村委会,新的村领导班子上任后,当年造田和建立果园各100亩,受到村民的普遍好评。
      两票制创新很快被用于解决村两委矛盾问题,并成为进一步推动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形式。它解决了村委会“海选”之后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接受村民选举考验的问题,是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联结的有效选择。
      
      发源于宁夏中宁县的村级财务管理“五牙子章”制度创新
      为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由县民政局牵头,在该县各村推行了村级财务管理“五牙子章”制度。村务公开的核心是村级财务公开。
      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数据,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该县普遍推广了“五个规范”:一是规范公开内容。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县统一规范,把以财务为重点的十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每一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二是规范理财程序。变事后理财为事前理财,凡大项财务支出,由理财小组先讨论后执行。采取审核印章监批制:由村民代表会议选出五名村级理财小组成员,将刻制的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印章分成五份,理财小组成员每人掌管一份,村民称之为“五牙子章”。村级所有开支发票都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成员逐一审核,加盖审核印章后,方由村委会主任签字审批入账。三是规范公开领域。坚持乡(镇)、村、组(队)的政务、村务、组务—起抓、整体促,公开的内容相互衔接,使群众看得清,认得明。四是规范公开形式。各村、组按照要求,在村部及群众居住集中、醒目的地方设置了固定、永久性的公开栏和“明白墙”,建立公开阵地。五是规范公开时间。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随时公开、定期公开和年终公开相结合的方式,财务公开每季度公开一次,其他村务每半年公开一次。
      村民自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民主制度创新的过程。大部分制度创新来自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创造。正是他们身处推进村民自治的第一线,往往在现实中充分感受到原有制度的欠缺和问题,从而聚合群众智慧开展制度创新,最终使得村民自治得以向全方位纵深发展。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由于农村范围广大、情况复杂,这项制度在各地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各不相同,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也较为突出。但总体上讲,村民自治的推行使农民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改善了农村治理状况,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权建设。
      其一,改善了农村的治理状况,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二,提高了农民的公民意识,锻炼了社会主义民主主体的能力,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而现实的影响。其三,推进了我国人权建设,对于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总体上来说,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村民自治制度正在内化为亿万农民群众不可剥夺和不可转让的民主权利,我国农村社会和农民经由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和训练,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组织重建;村民自治也在政治上初步解决了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将乡村改造和社区重建有机结合起来的世界性难题。
      村民自治不仅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可以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益,并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良好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作用。
      历经30年,村民自治显示出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各方对村民自治的认识逐步深化,村民自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规范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农民为主体,把党的领导、依法办事、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推荐访问:静悄悄 村民自治 革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