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我国政党制度法制化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1-06-02 08:02: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后在曲折中发展前进,总结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最为重要的是要用法律和制度把政党制度确定下来,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来保障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政党制度法制化。健全我国政党制度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活动,对于发挥政党功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党制度;法制化;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4-0026-04
      
      新中国的建立是以共产党领导和召集、各个民主党派共同参加的新政协的召开为发端的,在此基础上,我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曾一度出现执政党路线错误、参政党近于瘫痪的境况。总结我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法律和制度把政党制度确定下来,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来保障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政党制度法制化。回顾我国政党制度法制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建立健全我国政党制度法律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党制度法制化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总体特征。为了促进政党政治健康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宪法中规定了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政党执政或参政的途径和方式,并制定了一些规范政党活动的单行法律法规。各政党为了促进自身发展,也加强了自身制度建设。可以说,政党制度法制化是政党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政党制度法制化的明确定义。笔者认为:政党制度法制化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纲领,使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途径和方式明确化、程序化,并使政党之间关系、党内生活的规范化。它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通过宪法规定政党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政党制度法制化,首先应当体现在宪法中。宪法规定政党制度的实质,就是确定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规范政党与公共权力机关之间、政党之间的关系,规定政党如何执掌、参与国家政权,实现政治目标等问题。
      第二,制定规范政党活动的基本法律和单行规定。宪法对政党活动和政党制度的规定只能是原则性的。宪法精神的实施和实现,必须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定。这种规范政党组织及活动的专门法律,既需要以综合性的形式对政党活动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途径进行立法规定,也可以采取就事论事的办法、针对政党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重大问题作出法律规定。此外,在其他方面的立法中往往包含一些关涉政党运作的内容。
      第三,各政党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政党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会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制定处理政党相互关系的方针、原则以及具体方式方法。这些方针、原则及具体方式方法,为各政党所认同,成为各政党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随着政党活动和政党关系的发展,各个政党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会形成新的方式和途径,将这些方式和途径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原则,是政党制度法制化的重要内容与实践途径。
      第四,各政党加强自身制度建设,规范党内活动。各个政党作为一个政治实体进行活动,自然要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以及共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同时,各个政党自身要依法设立章程、规章、纪律和制度,并且依据这些章程、规章、纪律和制度来规范政党的组织建设、领导体制、党员活动和对外联系等一系列过程,促进政党自身发展。各个政党的依法自律与依法活动成为政党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应当指出的是,一个国家在多党并存的政治状态下,执政党对于政党存在、发展、活动规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政党制度法制化的状态和发展方向,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二、我国政党制度法制化的开创和曲折探索时期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政党制度就开始了法制化的探索和建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1 我国政党制度法制化的开创
      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加和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正如刘少奇在会上所指出的那样,“这个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端重要的文献”,“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作用自然消失。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职能的重大转变。会议指出,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人民政协将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而是以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即多党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次会议对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组织原则及政治协商准则的规定,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正常发展。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随后中共八大的决议明确:“必须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并且充分发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各级协商机构的作用。在一切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和武装部队中,共产党员都必须负责建立起同党外工作人员合作共事的良好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和确定,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同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社会主义阶段的进一步确立。
      
      2 我国政党制度法制化遭受严重影响
      从1957年反右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多党合作制度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时期。这一时期,多党合作的格局虽然存在,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一大批民主党派人士被打成右派;许多重要领导人被撤销职务,离开领导岗位;民主党派的领导机构重新改组,各级组织遭到打击和削弱,声誉受到损害;从而使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和自身建设受到重要

    推荐访问:法制化 政党 考察 制度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