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何以失败?

    时间:2021-05-25 12:03: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41年,由纳粹德国发动的“巴巴罗萨”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实施揭开了二战中规模最为宏大、作战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苏德战争序幕。最终,德国并未实现其在“巴巴罗萨”计划中的作战目标,并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进而使德军失去了取得战争胜利的重大机会。

    “巴巴罗萨”计划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根据“巴巴罗萨”计划,总兵力达550万人的纳粹德军及仆从国军,动用3900多架飞机、3500多辆坦克、47000余门火炮和193艘舰艇,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兵分三路,向苏联发起全线突击。担任主攻的北方、中央、南方三路集团军群,在德国空军第1、2、4航空队的空中支援下,以第4、3、2、1装甲集群为先导,第16、18、4、9、6、11、17步兵集团军为中坚,向三个方向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闪击进攻。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军各级作战指挥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不断丧失领土,一路溃败。
      这是德军在二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闪击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成功的闪击战。尽管德军最终未实现预想目的,但一次又一次几近完美的歼灭战创造了军事史上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战争初期,从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到斯摩棱斯克,从基辅到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德军一次又一次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苏联重兵集团,进而将其全歼。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首府相继被德国中央与南方集团军群攻占,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也陷入北方集团军群的重围,导致莫斯科直接面临德军的威胁。
      然而,这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战役,却为德军在未来“巴巴罗萨”计划中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1941年9月30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开始进攻莫斯科。尽管德军英勇作战,但仍然改变不了最终兵败莫斯科城下的命运。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二战中首次遭到的重大失败,打破了希特勒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巴巴罗萨”计划的最终失败,标志着德军闪击战的完结,也使战无不胜的神话之师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导致第三帝国军事大厦的崩塌。

    “巴巴罗萨”计划失败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苏联人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 苏联元帅朱可夫认为:“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挡住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持的苏军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
      笔者认为,朱可夫元帅将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归咎于苏联人的不屈不挠过于牵强且缺乏说服力。在苏军战史中明确记载,从6月22日开战之初,苏军就涌现了无数具有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战士,其在战斗中的英勇和顽强表现与莫斯科守军并无太大区别,诸如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敖德萨战役等战斗中的苏军表现,不胜枚举。1941年7月15日,德军闯入斯摩棱斯克市南城区,苏德双方为争夺斯摩棱斯克市展开激战。苏联第16集团军在卢金中将的指挥下,奋起反抗,英勇杀敌,誓死保卫斯摩棱斯克市。朱可夫也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整个斯摩棱斯克之战的过程中,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居民表现得无比坚强。为争夺每一栋楼房、每一条街道或者每一个居民点,双方都进行了激烈战斗。”由此可见,苏联军民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完全不亚于在莫斯科战役中的表现,如果朱可夫所述的原因真是德军失败的最主要原因,那为什么苏军没有取得斯摩棱斯克战役的胜利呢?在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敖德萨战役等战斗中同样如此。按照朱可夫的观点,岂不是到了莫斯科战役时苏军才有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
    莫斯科保卫战前苏联红军走过红场,所有的收阅士兵在阅兵之后直接奔赴战场

      德军八月南北分兵 1941年夏季,攻势正盛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希特勒的“8月21日”指令下停止了对莫斯科的进攻,除少量兵力留作正面防御之外,其主力部队兵分两路,前往北部的列宁格勒与南部的乌克兰继续作战。这就是在史学界最为争议的分兵—八月南北分兵。许多史学家认为,此指令使德军丧失了夺取莫斯科的有利时机。
      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德军南下进攻基辅并无错误,尽管在战术上,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有未在8月底及时将第2装甲集群调回中央集团军群的战略失误,但其南下行动从战略全局来说是仍需肯定的。
      19世纪初拿破仑曾经说过:“占领基辅就等于抓住了俄国的双脚。”可见,基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号称“俄罗斯诸城之母”的基辅是苏联第三大城市,是重要的政治、科技、工业和文化中心,其周围地域还是著名的大粮仓。由于在第聂伯河和杰斯纳河的交汇处,基辅拥有四通八达的陆路、水路和航空交通。更重要的是,基辅既是苏联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也是德军夺取顿涅茨工业区和高加索油田的必经之路。
      在基辅战役中,德军完成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和歼灭战,歼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近70万有生力量,并扫清了中央集团军群南翼的巨大威胁。根据克劳塞维茨法则,歼灭敌国有生力量比占领敌国土地更重要。倘若中央集团军群当时直接孤军突向莫斯科,苏军最强的西南方面军岂能坐视不救?基尔波诺斯将军将会不顾一切地打击德军中路的补给线。这样,博克元帅的部队将会暴露出180多千米的侧翼,这就显得非常可怕。另外,战事一旦陷入胶着,莫斯科方向和乌克兰方向的苏军就会两面夹击德军,很有可能让中央集团军群见不到1942年的春天。这正好印证了那一句名言:“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所以,德军部分高级将领全盘否定南下行动并将“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全部归结于希特勒的无能指挥是片面的。

    推荐访问:德军 失败 计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