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北村小说《愤怒》中

    时间:2021-04-22 16: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愤怒》中,李百义不堪现实的苦难而坠入罪恶,又在得到神圣的启示后踏上十余年的救赎之路,最终顿悟了爱而得到解救。小说的构图显示了兼具作家和基督徒两种身份的北村对社会、生命与人性的独特理解与神性思考。
       关键词:基督教 罪恶 救赎 爱
       北村的创作生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早期的创作被归于先锋派小说,与苏童、余华、格非、马原等同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然而在九十年代初皈依基督教之后,北村突破并舍弃了语言和形式上的“先锋”,开始转向精神上的“先锋”——充满基督教情结的神性书写,创作了《施洗的河》、《张生的婚姻》、《周渔的喊叫》等一系列作品,“用一个基督徒的眼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界”①,显示出了在其信仰视域下对于人类生存困境和生命存在意义的认识与探索。在创作于2004年的《愤怒》中,北村将视野转向了更为现实丰满的底层社会图景,小说描写主人公李百义面对现实的苦难与罪恶,从最初选择世俗的以暴易暴,到得到基督精神感召走向救赎之路,经过不断求索,最终获得了灵魂的解救和人生中爱的升华。《愤怒》是北村后先锋时代基督文学创作的继续与发展,其中对基督教文化的几大主题——苦难、爱、罪与救赎等都有着深刻的体现。
       一.苦难与罪恶
       从《愤怒》的第二章,慈善家李百义开始向养女李好述说自己的隐秘往事起,一段充满血泪的悲惨人生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原名马木生的他,出身山区,自幼生活在贫困与饥饿中;父亲多病懦弱,支撑着家庭的母亲长年受到村支书凌辱,后积劳成疾死去。在家中失去土地后,马木生带着妹妹进城打工,受尽压榨和欺侮,妹妹春儿在收容所遭到强暴并被迫卖身,最后惨死于车轮下。马木生与父亲坚持上访,却被公安局拘捕毒打,父亲被殴打致死,抛尸灭迹。如书中所言,马木生一家就像被锁上了苦难的链条,苦难就像上面结的果子,一个比一个大。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苦难就像空气遍布世界,无论什么地方都有苦难,无论什么人都会遭遇苦难。苦难也是北村创作模式的基点之一,这是建立在基督教对人世苦难的普遍性认识上的。
       饱受欺凌的际遇终于使马木生陷入了对命运与世界的“愤怒”,遍寻公理而不得的他,在仇恨的驱使下,开始寻求自己的正义。他与几个朋友“劫富济贫”,揭发贪官,并绑架了杀害父亲的警察钱家明,“审判”并处死了他,用这种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制裁了罪恶。马木生经受的苦难,都生发于世间的罪恶,霸占母亲的村支书,残酷压榨殴打农民工的工厂主及爪牙,强暴春儿并逼迫她卖淫的KTV老板等,他们的恶行正是马木生苦难人生的直接原因。在基督教理念里,苦难与罪恶也是一对双生儿,上帝会因为人们的邪恶发起大洪水淹没大地,也会降下硫磺与火毁灭罪闻于天的所多玛与蛾摩拉城。在圣经《申命记》二十八章中,更是列举了背离上帝的罪恶带来的种种苦难,堪称罪恶带来苦难的最典型讲论。罪恶会带来苦难,同时苦难中也会萌生罪恶。在《约伯记》中,看到丈夫潦倒沦落,约伯的妻子居然劝约伯“弃掉神死了吧!”(伯2:9)可见罪恶带来苦难的影响和伤害,会使受难者也倾向于恶。事实上,马木生心怀仇恨与愤怒,“审判”并杀死钱家明的行为,也是被苦难催生的罪行。他起初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在出逃后走进一座教堂,聆听了牧师的教诲才开始醒悟。
       让马木生开始困惑和动摇的,是王牧师讲的“耶稣与淫妇”的故事。故事来自《约翰福音》第八章,讲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捉的妇人去见耶稣,告诉耶稣,按摩西律法应用石头打死她。耶稣起初只是弯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后来在众人不断追问下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最终没有一个人敢砸那个女人,都一个个的出去了。对此大惑不解的马木生问牧师,为何那些人并未强奸却不能用石头砸女人,牧师告诉马木生,他们虽然没有犯强奸的罪行,但也是有罪之人,他们心中犯了罪,也就是所谓罪性,每个人都有罪性。马木生又追问谁才有权力用石头砸女人,牧师的回答是上帝。起初马木生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但渐渐地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良心是否公正,最终走向了不断求索追问的救赎之路。自首后,李百义在法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年自己与哥们老六因为饥饿,跟着一些民工去公路上“讨口饭吃”。而民工们“讨饭吃”的方式是将一桶桶烧热的沥青倒在下坡的转弯处,等着下坡的客车翻车。客车一翻,民工就一拥而上抢旅客的钱,不管旅客是死是活。李百义非常害怕,没有抢钱,但他说他嫉妒那些抢到钱的人,意识到自己也是抢劫者中的一员,原先他认为穷人才是正直的,而从那以后他觉得这世上没有一个好人。之后李百义更是提起了牧师“罪行”与“罪性”的教谕,并承认自己有罪。可见在漫长的求索与自问中,牧师对于罪恶的基督教诠释为李百义提供了救赎之路的启示和指引。
       二.罪恶与救赎
       余杰在小说序言《我们的罪与爱》中说:“惟有李百义的道路是一条真正的拯救之路,他由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走向梅什金公爵(《白痴》),由聂赫留朵夫(《复活》)走向冉阿让(《悲惨世界》)……”②诚如所言,小说讲述了一个《罪与罚》式的犯罪故事,李百义如同拉斯科尔尼科夫般秉持着自己的观念杀死了心目中的罪人,经过了漫长的内心挣扎后选择自首。同时,李百义在苦难中误入歧途,被点化后走回正道,最终获得拯救的人生也同冉阿让相似。小说“沉沦于苦难犯下罪恶——痛苦的挣扎与求索——在启示和感召下走向救赎”的模式,呼应了《罪与罚》和《悲惨世界》等作品中西方先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神性思考。
       面对马木生关于“耶稣与淫妇”故事的追问,王牧师曾经这样回答他:受上帝托付的人可以使用权柄,但不能随他自己的意思而行,因为人都有罪,人拥有的只是代表权柄。代表上帝去管理和判决的人一旦做得不对,权柄就会被收回,所以代表权柄往往时时谨慎,感到畏惧。圣经《罗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罗12:19)人们遭遇罪恶的侵害时,往往会失去耐性,想着伸张正义,报仇雪恨,然而基督教认为,人没有报仇雪恨的特权,要渴慕公义,但不可伸冤雪恨。上帝是审判罪恶的唯一标准,伸张正义的权力在神而不在人,即便未能及时报应罪恶,那也并非神耽搁了人类的应许,而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然而神其实早已预备好了终极的审判,没有任何罪可以不受惩罚。因而有罪的人类无权通过自己的“公义”判决他人,倘若拒绝相信神的公义,就会变成苦毒与愤怒的奴隶。马木生绑架并杀死钱家明的行为,乃至他之前的“劫富济贫”,正是擅自僭越使用了权柄来贯彻自己的道义,所以他虽然得以报仇雪恨,却没有丝毫的喜乐。

    推荐访问:北村 愤怒 小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