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职技高师院校“中职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1-03-27 08:05: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以及对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从纵向逻辑上勾勒出“中职硕士”的生存周期:应运而生——陷入困境——变革发展;从横向逻辑上对“中职硕士”培养的相关方面进行阐述:现状描述——矛盾分析——对策研究。
      关键词:职技高师;中职硕士;培养模式
      
      每一种类型的学位都应该有相应的规格,这种规格体现于对学位获得者所要求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中职硕士”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中一种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应突出专业情景中的职业性,强调特殊的职业背景和实践能力要求,而现有的“中职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学位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作为专门培养职教师资,融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职技高师院校,在“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因此,探索职技高师院校参与的“中职硕士”培养模式对于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状描述:应运而生的“中职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领域硕士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职成司自2000年起就在全国13所大学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工作,于是,“中职硕士”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应运而生,这也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硕士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视点。
      中职学校的教师,具有特有的职业背景和专业要求。他们除了要具有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具有掌握某个行业生产领域里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属性以及一定的技术改造、革新或研发的能力,因此,其师资培养必须走不同于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目前,具有“中职硕士”招生资格的各院校,都在就“中职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在“中职硕士”培养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学界形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同济大学张建荣博士认为,“中职硕士”主要应采用“共同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在校学习+回校撰文”模式。华东师大马庆发教授认为,“中职硕士”应采用“共同基础课程+方法课程”和“在校学习+挂职锻炼”模式。西南师大朱德全教授认为,“中职硕士”应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学术型导师+校外专业型导师”的模式。
      纵观目前我国承担“中职硕士”培养任务的院校,有的是参照学术学位培养,有的是参照专业学位培养。如云南大学实行“院校培养”模式,同济大学则试行包括“培养单位、企业、职业学校”的“三元制”培养模式。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启动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双硕士”培养模式。
      尽管各培养院校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职硕士”培养模式积极进行着探索,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中职硕士”的培养似乎渐渐陷入困境之中。
      
      矛盾分析:困境中的“中职硕士”培养模式
      
      “中职硕士”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形态,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难免在其培养的诸多环节中出现问题,影响其培养质量。现有培养院校在“中职硕士”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方面尚未形成可借鉴模式,类似于普教的培养模式使得“中职硕士”培养标准脱离中职学校需要,其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职学校教师培养的需求,反而使很多教师面临学非所用之境,从而使“中职硕士”培养也陷入困境之中。
      “中职硕士”培养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现象近年来,“中职硕士”招生难成为“中职硕士”培养的主要矛盾之一。“中职硕士”是由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职成司于2000年正式批准的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位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尽管“中职硕士”招生学校与招生专业在逐年增加,但却都面临招生困难的问题。2007年全国招生规模缩至与2000年持平,甚至在个别学校出现报考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情况。笔者曾随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双师型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的实证研究》课题组在江浙一带的中职学校和“中职硕士”培养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诸如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较早开始招收“中职硕士”的学校都普遍存在“招生难”现象,有些高校的招生不得不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并不是招生环节出现的简单的单一性问题,一方面是受学位制度多样化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中职硕士”培养体系自身问题的影响,是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映。
      “中职硕士”培养标准与规格不适合职教师资要求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其在师资规格上不同于普教师资。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对本科以上的师资需求进一步扩大,培养具有实践经验,技术技能过硬,懂得职业教育规律、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高层次职业教育硕士成为职教师资培养的必然需求,而“中职硕士”目前正是这类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中职硕士”培养院校的培养模式而言,有些偏重学术性,而有些又偏重专业性,普遍而言都是偏重理论教育、工程教育、师范教育等,缺乏技术技能培养,硕士培养的标准和规格并不适合职教师资的要求。
      “中职硕士”的课程设置不能凸显职教特色课程作为培养模式的内容之一,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是“中职硕士”培养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我们对各培养院校“中职硕士”的课程结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中职硕士”课程基本是普通研究生课程的移植。其突出表现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公共课所占比重偏高,学科专业性突出不够,与培养普通硕士的课程设置雷同,不能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缺少专业性较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更谈不上观摩教学、实训实习等内容。总之,其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中职硕士”的“职业性”特点,也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中职硕士”教学方式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教学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是教育实施的保证。在“中职硕士”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矛盾:一是由于“中职硕士”自身的工作背景、年龄等带来的差异性,学校难以实施更具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原来从事行政管理与原来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他们在学习上的需求必然存在差异,而目前统一的教学方式则忽视了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二是由于“中职硕士”的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培养单位还缺乏有效针对“中职硕士”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使得面向“中职硕士”的教学也往往趋向于本科教学,教师授课方式单一。三是目前具有“中职硕士”招生资格的高校虽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但缺少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中职硕士”的培养也仅仅停留于普通硕士的教学水平。
      
      对策研究:变革与发展中的“中职硕士”培养
      
      “中职硕士”因其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不同,他们需要的是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教育功能的发挥、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双师”素质的强化等。其培养定位和模式不能简单地沿袭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侧重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对不同行业背景、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定位,从而增强高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针对性,使其培养模式实现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化。
      修订“中职硕士”培养方案“中职硕士”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历,在攻读学位的过程中,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都有所差别,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其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借鉴现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在培养目标上,确定培养适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在课程上,增加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课程;在培养模式上,实行“三三制”(培养单位+学校+企业)、“四结合”(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结合、学术导师与专业导师结合、教学指导与科研训练结合、校内课堂授受与校外挂职锻炼结合)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等;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适度式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等进行教学。把能力培养作为中职硕士培养的核心,如科研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专业建设能力、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等,从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

    推荐访问:中职 培养模式 硕士 院校 高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