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对工科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性质与定位的探索

    时间:2021-03-27 00:03: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有些职业院校过于注重以技能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笔者在对工科院校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和教学内容问题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高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与技能相融合,它的教学内容应该由文学作品和应用写作共同组成等观点。
      关键词:工科;语文课程;性质与定位
      当前有些职业院校过于注重以技能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反映到高职语文教学上,对于高职语文的性质和定位存在三种观点——文学教育说、工具教育说和大人文教育说。笔者在分析这三种观点的基础的上,对工科院校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定位和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高职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与技能相融合的,它的教学内容应该由文学作品和应用写作共同组成。
      一、关于文学教育说
      文学教育说认为,高职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课程。高职语文要从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两方面构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教学要使学生能了解各朝代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的主要成就,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知识坐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学过的作家(流派)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上加以审视。
      文学教育说在课程性质和定位上与本科大学语文有所区别,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高职学生语言功底普遍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因此,并没有完全走出本科语文的圈子。高职学生整体的文化起点较低,使日后的高职文化理论教学难度增加;他们成才期望与职业认同反差大,对自己的角色认定较困难,容易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主动性差。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发挥它在渗透思想情感、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强烈的教育感化功能,因此,以文学作品作为高职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
      文学教育说提出,高职语文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但是教学内容却没有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组织构建。如果以构建文学史知识体系为中心,或者以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那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何谈起?江阴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语文》教材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中,仅有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文5篇知识短文附在相关单元之后,缺乏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支撑。如果只是以课后作业和少量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训练,对于语言功底普遍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其训练的有效性实在令人担心。
      二、关于工具教育说
      很多高职学校,尤其是工科类高职学校,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改为应用文写作或演讲与口才课程,是工具教育说的典型反映。这一观点认为,高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凸现职业能力和就业准备的价值取向前提下,锁定人才培养目标,贴近专业课程教学,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活,从而更好地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公共文化课程应该为专业教学服务,应该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具体到大学语文类课程,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沟通能力为目标。这种观点努力纠正了高职语文以学科为本位的倾向,关注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又跳转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另外一个极端。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很多的高职学校,只是注重了技能培养,却忽视了素质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除通常意义上的“职业准备”外,还应包括“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两个基本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中、达观的人生领悟中及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马克思所强调的“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才能履行教育培养人、生成人、创造人的承诺,并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定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基础。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沟通能力确实是语文课程重要目标,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那这与中学语文的区别在哪里?于此,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等知名学者认为“任何形式的大学语文,在单纯的语文训练上都只能是炒冷饭”。
      三、关于大人文教育说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被立项为国家精品课程,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国家层面提高了高职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人文课程的地位。“立足职业需求,突出人文特色”的课程定位合理,它既体现了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本质特点,又比较好地结合了高职教育的实际需求。
      大人文教育认为,职业人文基础课程能够通过人文素养养成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能够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设置了两个内容模块,共72课时:一是职业人文修养,包括文学的熏陶、历史的感悟、哲学的智慧、艺术的魅力、生活的味道和职业的美德6个项目;二是职业通用能力,包括普通话、实用口才、沟通交际、事务文书写作、行政文书写作、科技文书写作,以及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把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突破了“工具教育说”的局限。但是“文化”的外延比“人文”的外延要宽,要广,不仅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还有物质文化;不仅制度、礼仪、风俗属于文化,而且还有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三四十节课岂能传承这些文化?把“高职语文”名称改成“职业人文基础”,以一门课程涵盖原本四五门课程(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口才、文化概论)的教学任务,是否它会有难以承受之重?在72课时内完成如此之多的教学任务,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教学规律?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内容模块13个项目中,语文类的项目占了7个。72总学时中,语文类(文学、写作和口才课程)的内容有50课时,超过了三分之二,因此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还是高职语文。正如课程负责人所说:“人文教育不是靠一两门课程就能解决的问题,仅仅有一门主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哲学与哲学的意义”“生活中的哲学”“职业操守(有2章)”明显属于思政课程范畴,要想通过一门课程承担起整个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确实有难以承受之重,“职业人文基础”的教学内容大杂烩失之浅薄,教学过程匆忙失之蜻蜓点水。

    推荐访问:工科 语文课程 性质 定位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