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关于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1-01-19 08:02: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倍受关注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几经酝酿终于拉开了大幕。这是我国政府为医药卫生领域振兴注入的一剂强心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整合的标志。本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突出亮点是: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彰显民生。这不仅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我党的执政之基、加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键词】公共产品;政府职能;医疗制度;医改
      
      1.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
      
      1.1 公共物品的概念
      现代行政学理论指出:“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广义的公共物品包括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1]。根据公共物品的定义可知,判定一个物品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主要从它的两大特性来分析。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众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1.2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机制决定的公共物品供给量远远小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先后出现庇古均衡、林达尔均衡、萨缪尔逊均衡和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种主要的公共物品均衡模型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别于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个人边际替代率等于个人边际转换率,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所有人的“公共”边际替代率总和等于边际转换率。
      既然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要。但是“政府介入公共物品的供给,并不等于政府生产所有的公共物品,更不等于政府完全取代公共物品的市场。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通过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委托私人企业的间接生产方式来实现”[1]。前者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和地方公共团体经营等三种情形,后者包括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资源服务等六种情形。
      1.3 对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启示
      由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所提供的,是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保证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对于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财政是责无旁贷的。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理念创新,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并内在地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转变,也是在医疗卫生领域明确和强调政府责任的理论基点和决策依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效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不可或缺。当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时,政府理应成为主要提供者。一方面要为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符合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和谐不可或缺,而市场又不能有效提供,政府理应成为主要提供者”。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提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这正是政府通过增加投入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这也是我国首次明确:从“基本制度”的高度保障人民健康,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该制度强调保障基本、加强基层、扎实基础,既体现了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体现了卫生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很有针对性。建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回归公益性,这不但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固有特点,也是绝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其他人口大国的通行普遍做法。
      
      2.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要性
      
      2.1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责任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赋予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使命。我国在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一方面不断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其中,政府职能转变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的作用做出了高度概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3]胡锦涛同志也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的作用做了经典论述:“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4]。——这是对新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高度概括。
      回首改革的历程:依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年代,迎来了经济小康。“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又面临另外一种短缺现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特别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滞后,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已经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效发挥政府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明确了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体现在本次“新医改”中就是由政府来购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向全社会提供。这种制度所提供的使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是一种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标志着政府职能向服务者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带来政府投入的增加。新医改方案确立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并提出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这正是政府通过增加投入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的表现。
      2.2 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小病死扛大病扛死”这是老百姓害怕生病及生病后的处理态度的真实写照。当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有病不能及时看,该住院不能及时住院,病未痊愈便要离开医院,生怕承担不了高昂的医药费用。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健康需求只是迫于昂贵的医药费用无力承担。这不能不发人深省,为什么同样作为国家主人的中国公民,他们的生命就显得那么的廉价?众所周知不管穷人死活,只顾经济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发展模式。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能够也决不允许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就生命意义上而言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而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国家大计,民生为重。医疗问题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

    推荐访问:全民 构建 医疗制度 覆盖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