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辛亥档案之南北议和观后感_祖父朱芾煌与辛亥南北议和

    时间:2020-08-16 07:16: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即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不禁想起敬爱的祖父朱芾煌先生。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川籍革命党人中,祖父是一位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很有成就的入。他的事迹也成为激励我们后辈子孙不懈进取的动力。
      辛亥南北议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特大的历史事件。它促成清帝退位和共和制度的确立,以和平谈判方式实现政权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战争的流血和破坏,保证了国家的完整和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史料对祖父朱芾煌全面记述甚少。在即将迎来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完整记载朱芾煌先生的事迹与颇富传奇的人生,对研究和纪念辛亥革命的人物、事件、性质、意义不无裨益。
      朱芾煌,字绂华,四川省江津县人(现属重庆市),生于1885年,祖先是来自广东梅县的客家移民。师从县中名儒夏咏南,16岁中秀才。据乡里传闻,祖父在应试举人时,与老师之子同场,为答谢师恩,遂将写好的文章送给老师之子。老师之子中举,喜报传来,老师言明,文章系朱芾煌所作,因此声名大震。当时西学风气渐开,1905年朱芾煌赴上海,次年入中国公学,和胡适、任鸿隽、朱经农等同在甲班。1908年中国公学发生学潮,大多数学生退学出校,组成“中国新公学”。因为经费困难,推派同学到各省募捐,朱芾煌被派至河南彰德结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两人一见如故。1909年赴东瀛求学,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即由东京返国,奔走平津一带,一面会同革命党人,策划北方革命运动,一面利用与袁克定私交关系,携袁克定书信,只身前往河南彰德面见袁世凯。袁克定信中写道:
      “友人朱芾煌君为同盟会会员,素与皙子(即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一一作者注)相熟。武汉失守以后,自香港来京,由皙子转介,云奉该党首领黄兴密示,欲与宫保大人面商时局机密大计。男意朱君所谈容或有裨于父亲大人运筹帷幄,请予赐见,万幸。”
      袁世凯对此初有疑虑,怀有戒心,以“闯吾私宅,绑送彰德府究办”威胁试探。朱芾煌无所侵惧,向袁剖析时局,指出武昌起义炮响,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清廷政权岌岌可危。为免国家分裂,外强入侵,生灵涂炭,望其审时度势站到革命党人一边,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兵不血刃而创造新中国,革命党人通过民选,当会推举袁为民国大总统。而此时,清廷已下诏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办“剿匪”事宜,袁托词“足疾未痊,不良于行”尚未出山,正处动静两难之际出山,不论成败都有杀身之祸不出山,机不再来,此后难有出头之曰。袁默察大势,权衡利弊,朱所言不失为上策,终为所动。遂由“余不能为革命党!余子孙亦不愿为革命党!”转变到“余甚稳健,对于革命党决不虐视”,进而出山后一反清廷“懵然主剿”的策略,决定“剿抚兼施”,最终一步步走上与革命党人合作的道路。
      自此,革命党与袁世凯之间有了一条秘密沟通的渠道,南北议和得以顺利推进。其后,南北议和受到以良弼为首的皇室亲贵激烈反对,亲贵们组成宗社党,维护满族皇权,反对清帝退位,反对共和,主张孤注一掷,同革命党人决一死战。祖父会同彭家珍、税绍圣等人炸死良弼,清除障碍。皇室亲贵们见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
      关于上述历史的经过,在胡适所著《胡适留学日记》:(1912年12月5日)有如下记载:
      “在叔永处读朱芾煌日记,知南北之统一,清廷之退位,孙之逊位,袁之被选,教十万生灵之得免于涂炭,其最大之功臣乃一无名之英雄朱芾煌也。朱君在东京闻革命军兴,乃返国冒险北上,拄来彰德京津之间,三上书于项城,兼说其子克定。克定介绍之于唐少川梁士诒诸人,许项城以总统之位。一面结客炸刺良弼、载泽。任刺良弼者彭君(家珍),功成而死,任刺载泽者三人,其一为税绍圣,亦旧日同学也。时汪兆铭已至南京,函电往拳,协商统一之策,卒成统一之功。朱君曾冒死至武昌报命,途中为北军所获,几死者数次。其所上袁项城书,皆痛切洞中利害,宜其动人也。此事可资他日史料,不可不记。”
      辛亥十月十二日(1911年12月2日)南北双方在武汉实现停火,史料记载出于汉口英领事的调停,但事前的奔走协调,实功在朱芾煌武昌之行。
      1911年11月29日朱赴武昌前线,南北奔走,协调双方停战,被冯国璋所拘,险遭不测,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记载:
      宣统三年阴历十月初九(作者注:1911年11月29日)记:
      “袁克定密遣留学生朱芾煌(字绂华)携汪兆铭函到武昌,主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总统,军政府表示同意(朱于武昌起义后自东京归国,往来彰德北京天津间,上书世凯,并说其子克定,克定介绍之于唐绍仪、梁世诒,许世凯以总统)。”
      十月初十(1911年11月30日)记:
      “军政府派李国镛、马伯援、夏维松,与朱芾煌在汉口俄领事馆商停战,约清军派员来会,不至。朱往见冯国璋,被拘(袁克定得报,即电函国璋营救芾煌,押送北京后获释)。临行致书俄领馆转李国镛,谓到京后,两日既有停战电函。”
      胡适在“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的《毅军函札》中袁克定给冯国璋的手札”一文里,亦有如下记载:
      “华甫大哥爵帅大人:朱君芾煌,系弟擅专派赴武昌,良以海军背叛,我军四面受敌,英人有意干涉,恐肇瓜分,是以不得不恩权宜之计,以定大乱。今早有电,谅迭记室。朱君生还,如弟之脱死也。此上,敬请勋安。弟定顿首。”
      手札就是袁克定营救朱芾煌时所写。华甫是冯国璋的字,手札原件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
      朱芾煌由汉口押送北京后,立即获释。诚如朱所言,两日后停战电函即到。此后方有汉口英领事调停之说。朱冒死武昌之行,主联袁倒清,举袁世凯为总统,与南方革命党人达成共识。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蒋永敬所著《朱芾煌与辛亥南北议和》中这样写道:
      “在南北议和的过程中,朱的武昌之行,打开停战之门,实为最重要的一关。”
      在《黎副总统政书》里,1913年1月,黎元洪与袁世凯的往来函电中,亦提到朱在辛亥革命时的功绩。黎致袁的电文里说:
      “顷张民政长培爵电称:前同盟会蜀人朱带煌,于南北统一之际,奔走调和,屡濒危难,其劳不减于精卫、石曾,恬退自甘,不希勋赏。近欲游历欧美,籍增学识,可否资助游资,俾宏造就等语。查该员起义之初,曾经通款来鄂,艰苦卓绝,诚属不可多得之才。”
      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先生回国,朱南下晋谒并报告在北方的工作,颇蒙嘉许。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的第四灭,即颁发第一号委任状,任命朱芾煌为总统府秘书员。百废待兴之际,此项任命置于首位,足见孙中山对朱“策袁倒清”的肯定,意义非常。孙中山“但求早固国基”,正反映其超出一般政治家的气魄和胸怀。
      朱回北京后和同盟会本部、孙中山 之间电函往来不断,i912年2月9日,朱和李石曾致电汪精卫,汇报他们已经和袁世凯、梁士诒“尽力交涉”。第二天,朱又电汪精卫请转达孙中山,报告北京各界对袁在京就职的反映议论。另据陈旭麓、郝盛潮主编的《孙中山集外集》中收集有朱芾煌于1912年5月下旬与孙中山的函电往来,原件现存广东翠享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廖少游日记亦讲到,朱芾煌曾交来孙中山一电,其中说皇室推翻之后,袁内阁需发表实行共和意见,孙中山即向参议院辞职,再由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作为同盟会成员的朱芾煌,在辛亥革命初期,接受组织秘密任务,由东京返国,执行同盟会高层旨意,做袁世凯反正工作,在整个南北议和过程中,居间奔走调停,传递信息,是革命党与袁方保持联络者,常与袁方接触,故为部分南方党人误解,当和议已成,廖少游要组织“共和宪政统一会”,约朱芾煌共同发起,为朱婉拒。
      同盟会内部对南北议和看法不一,但争取袁世凯反正以达革命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朱个人的认知,也是同盟会上层的共同意见。南北议和达成的和平结局,可以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高度智慧的结晶。
      以上诸史料可谓朱芾煌对促成南北议和所做贡献之重要考据。
      朱芾煌生平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他资助彭家珍烈士等的情形,胡适日记已略有述及。杨沧自在《癸丑违难纪事二百韵》一诗中,亦提到在他患难中朱给予襄助的事,诗云:
      “独作异方客,魂梦飞寝闱。逾月得沪书,余家出巫夔。继巳抵歇浦,侯馆初旅羁。褛裂乏赀装,闻之泪频揩。我时不得归,为避弋者伺。迎养遂颇决,东京歌南陔。矫矫朱公叔(芾煌),慷慨赠我财。笺供年千金,吾贫可胜送。以此媚老亲,毛檄堪同嗤。悠悠薄俗间,岂复见此才。”
      癸丑是1913年,是年8月,杨沧白在重庆同熊克武宣布独立反袁,不幸失败,逃避东京。上述诗是记述在逃难中朱慷慨相助的经过。
      这年10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朱谢绝官职,选择赴欧洲游学,至英法等国考察风土民情,研究各国思想文化及政治制度。以备将来报效国民。1914年底回国,先后出任夔关、张家口关监督。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38岁即退休。
      据胡适的回忆,1917年回国后,在北京时常见到朱芾煌,曾劝他把这一段很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故事写出来。胡适在《毅军函札》跋中,这样记载:
      “那时正研究佛学经典,没有写个人传记的兴趣。又因袁世凯后来背叛了中华民国,背叛了民主政体,芾煌很懊恼他当年胃大险劝说袁家父子的一番苦心,竞成了一桩贻惠于国家的罪状,所以始终没有印行他的日记,也没有写他的自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北京)沦陷。朱的长子由法国经香港返抵北平,被日军扣押,日方要求朱出来为其服务,方能释放其子,朱拒之,致其长子遭电刑致残。
      朱芾煌于国学原有很好的根底,并通日文、英文。1922年退休隐居北京,潜心研究佛学并及诸子百家,终成大家。这也是史料中对他介绍最多的地方。
      1921年,朱芾煌与韩清静等在北京创立“法相研究会”,1927年改组为“三时学会”,参加的成员有叶恭绰、梅光羲、徐鸿宝、林宰平、周叔迦、韩哲武、饶风璜、徐森玉等,韩清净当选为会长,朱芾煌当选为副会长。该会多由居士组成,为著名的佛学研究团体之一,以阐扬印度佛学和佛教真实教义为宗旨,尤侧重于法相唯识之研究,以讲习、研究、译述及刻印佛教经藏为工作重点,此外并举办救济、施医(创大良医院)等社会慈善事业。该会所刻佛书,以校勘认真、版本精美称著。北京北长街27号“三时学会”会馆房舍,即为朱芾煌变卖家产个人捐赠修建。
      朱芾煌于1934年10月开始编撰《法相辞典》,1937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印,洋洋300万字,被佛学界称为“空前巨构”。
      1942年朱芾煌逝世,享年58岁。家人葬其于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旁,韩清净大师为之撰写碑文。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