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追名”也疯狂]内向男生追女生的套路

    时间:2020-08-15 07:17: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记得,《北京晚报》曾登出过这样一则令人怅然的新闻:一个山东泰安的骗子,以开设“中华名人园”、并为名人在园内立碑为诱饵,让生活在具有三千多年历史文化古都北京的众多“高知”,吞食了骗子的鱼钩。据被骗的某教授自白:他是交了钱之后,亲赴泰安去参加“名人园”开幕仪式的;晚11点从北京登上火车,次日晨6点抵达泰安。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能有那么大的精气神儿,兴致勃勃地奔往“名人园”,其心其志之虔诚,足以证明“名人园”之巨大诱惑能量。直到这位教授赶到了泰安,才知道这是子虚乌有的一个骗局,因而急忙报警,要求捉拿骗人的罪魁元凶。
      读罢新闻,笔者心中百感丛生。诚然,骗子是可憎的,他张开血盆大口,既吞噬了一些“高知”的金钱,又让这些“高知”的精神上受到创伤,理应受到国法严惩,自不待多说。但是另一团疑云,也立刻涌上心扉:如果说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在街上买了假银元,似乎容易理解;而这些上当受骗者,头上多顶着“高知”的桂冠,其受骗之成因,就大有探寻一下的必要了。何谓“高知”?它的内涵界定,既非一无所知,也不是一知半解;在国人中,它是高级知识群体的总称。如果再微观地解析一下其意,“高知”不仅是中华知识精英,还应该是胸襟博大、自尊自爱的先知先觉。何以会为在“名人园”内树碑留名,而吞食捕猎者的诱饵呢?想来想去,不外受功名二字的驱使,急于在生前就看见丛立于“名人园”内的个人功名碑文。
      此举,让笔者记起了一个历史典故:古代晋时大臣杜预,一生战功卓著,到了晚年被晋武帝授“征南大将军”。按道理说,后人是会对其一生有所评说的,但是此公似乎是得了政治上的近视;偏偏在生前请人为他刻了两个功名碑(上面刻有他的文武功绩),他将一个刻碑,立于岘山之巅,另一个刻碑,则被他沉于汉水之底。他为了留名于世,真是煞费了苦心:哪怕将来发生天塌地陷,高山与江底互换位置,总会有一座碑石存留于世;因而天地无论如何轮回,他的名字将与山河同在。其行径,真可谓远虑千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是个功名的追逐者。
      据《晋史》记载,杜预曾经自白其心:只求功名留世,不求道德圆满。但是他万万料想不到的是,此举成了后世一则追逐功名的历史典故:唐代温庭筠、张九龄;宋代陆游以及范成大的诗文中,都留有对杜预沉碑的贬义诗句,其中以宋人范大成的嘲讽之意最为直接。他在《读史》诗文中写道:“汗简书青已儿戏,岘山辛苦更沉碑”。陆游在《题城侍者岘山图》一诗中,则为杜预当年之举而唏嘘:“汉水沉碑今在哉?千年岘首独崔嵬。”直白其诗意则是,历经斗转星移的历史更迭,汉水之碑与岘山之碑,都寻觅不见了,只有岘山翘首昂立于天地之间。到了明、清和民国年代,文人墨客话题中的杜预,已很少有人记起他的功绩,但立碑与沉碑之举,则被牢记于心,成了名人雅士们茶余饭后、插科打诨的历史笑料。
      由此推论,即使“名人园”并不是一个骗局,连晋代重臣杜预之碑,都能成为今天“笑林广记”的新篇;谁能保证,这些以钱购买下的“名人碑”,有朝一日,不被当成另一则市井笑话,成为后人餐桌上的下酒菜呢!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