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荷兰海上马车夫 [强国之鉴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时间:2020-07-19 07:28: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就地理范围而言,荷兰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小国。它的西边和北边是北海,东邻德国,南边与比利时接壤。4.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今天两个半北京市大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资源贫乏、水患频繁、土地面积狭窄的小国,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却独领风骚,造就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成为令欧洲国家羡慕甚至嫉妒的经济强国和大国。
      荷兰的奇迹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小国是如何成就大业的呢?
      
      一、传统乡村的改造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撇开其他情况不说,由渔业、工场手工业和农业打下的基础,对于荷兰的发展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这已经由18世纪的著作家说明了。其中,渔业和农业,都是传统乡村的主业。荷兰两面临海,渔业自然比内陆国家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1358年,荷兰北部一个小渔村的渔民威廉姆・伯克尔斯宗,发明了一刀除去鱼内脏的方法。剔除内脏的新鲜鲱鱼经过腌制,便可以销往欧洲各地。17世纪上半叶,参加捕捞的荷兰渔船多达1500艘左右,数量相当可观。作业人员之间相互分工又相互衔接,整个渔业活动成为编组紧凑的连续生产,后人将这种捕鲱渔船称为“工厂船”。
      农村的渔业生产引起了城市的关注,城市商人资本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渔业生产之中,使鲱鱼捕捞逐步成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大规模商品生产。据估计,荷兰以鲱鱼为主的渔业年产值约为800万盾。
      再看农业,农业的进步同样甚至更加令人惊叹。地势低洼的荷兰原本水患频繁,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但荷兰人却并没有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低头。他们发扬“荷兰愚公”移海的精神,兴修水利,筑坝修堤,根据本身的自然条件,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使荷兰成为当时欧洲农业最为先进的地区。可以说荷兰资本主义是从土地中成长起来的。
      近代初期荷兰的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拦海造地和围湖垦荒形成的土地开发。在1927~1968年这42年的时间内,荷兰政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须德海围海造地,开发新地共计165000公顷。如果不计开发进度,近代初期荷兰获得的新地面积甚至超过当代,足见这一时期土地开发的成就之巨。
      其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专业分工的商品性农业。荷兰农民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土壤和区位特点,在黏土地带发展谷物生产,在不适宜农耕的地带发展畜牧业,在交通便利、邻近城市的地带着重进行副食和园艺生产。不管从事何类生产,荷兰农民都越来越把目光投向市场,根据市场行情安排活计,逐渐形成精明的市场观念。
      最后,乡村工商业的兴起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在拦海造地或围湖垦荒形成的新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型居民点,荷兰人称之为“弗来克”(vleks)。弗来克是一种新村庄,从产生之日起,农业就不是它的主业。弗来克居民主要从事工商业。与其说它们是乡村,倒不如说他们是乡村中的市镇。荷兰乡村工商业种类繁多,造船、纺织、染料加工、造纸等均有发展。正是在工商业的发展过程中,乡村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一大批在乡的非农业人口。这为乡村的近代化和城市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的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大市场与海上运输革命
      
      波罗的海贸易是荷兰海上贸易的摇篮。从16世纪起,荷兰人称波罗的海贸易为他们的“贸易之母”,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与地中海贸易偏于奢侈品和高档商品的贸易结构不同,波罗的海贸易以民生日用品和大宗工业原材料为主,具有远为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
      荷兰与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兴起于16世纪,17世纪进入繁荣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荷兰出现了堪称导致近代初期欧洲海上运输革命的造船业的重大创新,这就是“平底船”的发明。平底船是一种海上帆装货船。发明的来由颇为有趣。当时占据海峡要道的丹麦要向过往船只征收通行税。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税额竟然是依据船只甲板的宽度而不是吨位而定的。于是,荷兰人便在船型上做文章,希望设计出一种甲板狭窄而船舱宽大的商船,降低税负,扩大自己的商业利润。当然,问题的本质是荷兰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急需更大、更快、更经济的船舶出现,平底船的诞生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
      不仅如此,平底船结构的简约和规范也有利于船厂大批量制造和降低生产成本。总的说来,17世纪荷兰商船的造价要比英国低1/3到一半左右。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情况。拥有丰富木材资源的丹麦,非但没有因资源优势而形成发达的造船业,反而有近一半的船只取自荷兰。
      平底船的发明制造和波罗的海贸易大市场的开拓,体现了人们经济观念的深刻变化。近代荷兰商人把扩大市场看做是经营发展的生命线,因而追求贸易的总体效益和长远利益,而正是这种突破了传统束缚的近代贸易观念和大宗海上贸易为荷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构建近代市场经济体制
      
      如果说波罗的海贸易是荷兰海上贸易和对外经济扩张的摇篮和起始地,那么走向远洋便是这种外向发展和扩张的必然结果。
      亚洲是荷兰海外贸易的主要地区。从16世纪90年代到1602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经历了亚洲贸易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贸易路线的确定;二是贸易组织的调整。
      1580年葡萄牙并入西班牙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阻止荷兰商人转运东方商品。早就渴望与东方进行直接贸易的荷兰商人,纷纷组织船队向亚洲探航。历经一番艰难的探险,荷兰人最终确定好望角航路为亚洲贸易线路。
      而众多东方贸易公司的兴起,一方面扩大了荷兰进行亚洲贸易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分散组织的严重缺陷。自1600年起,荷兰国内兴起了一场“公司合并运动”,最终在1602年3月20日建立了全国性的“联合东印度公司”。
      联合东印度公司(下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荷兰亚洲贸易组织的正式确立,具备早期公司无法具备的优势,实际上包含了一系列组织上的制度创新。
      第一,荷兰东印度公司不仅汇聚了各早期公司的商人资本,并且获得了国家政权的大力支持。
      议会授予公司一系列经济、政治特权。但这种授予并不是无条件的,国家的支持是以货币为交换的。这种货币关系使国家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盛衰荣枯与共。很快荷兰东印度公司击败了亚洲海域的葡萄牙人,成为17世纪西方在亚洲最大的海外贸易垄断组织。
      第二,荷兰东印度公司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有效能的组织机构。
      公司下设6个地方商会,这些商会的董事同时就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董事会是全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公司重大事宜。由董事会成员中选出的“十七人理事会”则负责公司日常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七人理事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实际领导权和决策权。
      出于加强亚洲贸易管理的需要,公司于1609年设立了派驻机构总督府,由总督及“印度委员会”成员组成。总督握有实权,必要时可以否定多数委员的意见,同时负责管辖所有“联合东印度公司的要塞、商馆、人员和贸易”。至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在国内和海外形成了双重决策机构和管理系统。在公司存在的早期和中期,这种组织结构较好地平衡了各地方商人的权益,克服了早期公司组织上的主要弊端――分散和对立,减少了力量的内耗,使本国从事亚洲贸易的商人在集中指挥和监督下共担风险,推进贸易的发展。”
      第三,荷兰东印度公司实现了贸易投资的长期化,使小规模、不稳定的合伙公司转变为大规模的近代商业股份公司。
      早期公司的经营体制是一种简单的合伙制。一群商人以合资形式共同从事某种贸易,时间上没有明确期限,成员结构不稳定,经营规模也有限。就实际情况而言,早期公司的合伙关系大多不止一次,公司成员往往合资装备船队进行多次航行。但是从原则上说,早期公司仍然把每次出航作为孤立的贸易活动看待。投资是分次的投资,每次航行结束后,船只连同货物一起拍卖,资本回收,利润一次分配完毕。早期公司合伙制奉行的是一种短期经营观念,这不利于扩大贸易规模和增进财富。
      东印度公司一开始就以合股方式募集资本。原早期公司合伙人成为董事兼大股东,参与人则成为一般股东。后者依然无经营权,但通过贸易结算转移资金变得困难,按规定公司在21年期限内只进行两次十年度的资产清理,投资期限大大延长。但由于公司股票很快成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经营对象,那些想提前收回资金的股东用不着等待未来的清产,就可以在交易所将持有的股票轻易脱手。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公司充分运用近代股份集资的手段和方法,有意把股份分得很小,以大力吸收各类社会资金。股票转让并未减少股票数量,只不过是股东易人而已,这样一来,一般股东并不关心公司的具体事务,只注重股市行情和红利分配,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愈加显著。然而,对公司经营者来说,这种分离一方面可以使公司完全成为他们控制的贸易组织;另一方面则促进了资本的稳定化和长期化,推进了贸易的发展和利润的积累。总之,股份制的建立,使荷兰东印度公司比那些早期合伙公司更能经受大规模海外贸易的风险。
      当然,荷兰构建近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并不只是股份公司一项。股份公司的经营一方面需要股票交易所;另一方面也需要比较成熟的银行体系,而银行和信用同样是荷兰突出的创新成果。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100年,它对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初期,尚只能按6.25%的较高利率从阿姆斯特丹银行获得贷款。到了17世纪下半叶,由于贸易繁荣,获利丰厚,公司的信誉提高,阿姆斯特丹银行便以3.5%的利率向其发放低息贷款。这说明该银行非常注意贷款对象业务的风险大小和信誉程度。
      回顾荷兰近代崛起的历史,可资借鉴的经验:一是荷兰人民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和不利的资源环境中顽强奋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因地制宜,化害为利,扬长避短,坚持不懈。二是荷兰人民审时度势、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胆略和智慧。他们善于配置资源,开发富源,精打细算,注重效益。小国荷兰成就大业的历史进程,无疑可以引发人们在当今发展自身经济中的多方面思考。
      (摘自《强国之鉴》,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马车夫 荷兰 强国 强国之鉴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兴起 荷兰海上马车夫时间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