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一部从社会发展角度研究日本近现代史的专著]日本现代史

    时间:2020-03-27 07:25: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日本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文化史、中日关系史均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近现代日本社会史的研究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则改变了这种状况。作者李卓是南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日本研究院院长。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日本的婚姻、家庭、家族制度、妇女问题等重要课题进行潜心研究,曾出版《家族制度与日本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专著,并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在日本历史、日本社会史研究领域卓有贡献。此次推出的新著侧重从社会史的视野探讨日本近代以来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冠以日本社会史的论著,也是从社会发展这一新视角解读日本近现代历史的一部有着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该著的学术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日本社会史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众所周知,社会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史强调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是社会整体的历史,包括构成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狭义的社会史作为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并立的专史,注重社会生活与社会结构,注重从传统历史学所无视或忽视的领域中挖掘有意义的史实,自下而上地描绘社会的整体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一书无疑属于后者。
      社会史通常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历史上的人和人群的生存和生活状态、相互间的结构和互动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涉及人口、家庭、宗族、社区、职业、阶层、社团、教派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一书由社会结构、家族制度、妇女问题、劳资关系、户籍制度与人口五个专题组成,对近现代日本社会发展历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客观的审视。五个专题各成体系,又有内在联系,拓展了以往中国的日本史研究对象,不仅将研究聚焦于社会史研究的最小单位――家庭,还将研究扩大到性别集团、社会集团,研究对象包括天皇、华族、武士、家长、长子、家庭主妇、职业女性、商家、雇佣劳动者等。这些研究对象大都为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所疏漏,在通史的叙述中也很难得到深入展开和挖掘。作者通过对上述不同个人和社会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地位高低变化、力量此消彼长的剖析,精细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
      (二)对日本近代化问题进行了颇有新意的探讨
      该著是作为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之一而出版的,这就意味着该著是从社会史介入现代化(近代化)问题的。作者认为,“谈近代化,仅强调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近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近代人格、近代品质,就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跨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作者就是带着这一鲜明的问题意识着手展开研究和思考的。
      众所周知,明治维新与战后民主化改革是日本近现代历史两次重大的变革,前者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是一场对日本经济、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重建产生重大影响的变革。后者作为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下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使日本由军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者在对明治维新和战后民主化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这两大变革前后,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意识、社会习惯、人际关系,探讨了其对近现代日本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身份制度、等级制度、家族制度、户籍制度既是推动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因素,也是制约日本近代化进程的因素。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研究分析,对日本近现代的历史做出了重要阐释:“日本近代以来的历史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悲惨的失败。其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的近代化与社会的近代化没有同步进行。”她认为,日本尽管在明治维新后科学、技术、经济等方面都渐渐实行了近代化,但在社会方面的近代化却远远落在后面,社会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作者这一鲜明的主题意识贯穿于该著作之中,为日本近代化研究注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
      (三)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
      作者在研究明治维新时,没有将研究焦点对准一系列富国强兵政治经济变革,而是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手,将研究目标锁定于幕藩体制下封建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以及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作者认为,明治维新打破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实现了四民平等,赋予人们机遇和机会,创造了社会流动的基本条件。特别是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彻底瓦解,但相当一部分武士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乃至成为社会精英,从而顺利实现社会转型。这使得明治维新后,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作者同时也指出,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延误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在近现代日本社会中,天皇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明治的国家体制保存了天皇制度,“日本的国民不是近代国家的国民,而是天皇的儿女与子民,没有真正的自由与民主”。这成为导致日本走上侵略战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日本真正的近代化是经过战后民主改革才逐渐完成的。
      作者考察了日本家族制度从前近代到战后的演变历程,认为“家族制度不仅是封建时代幕府统治的支柱,而且是近代以来日本国民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的基本纽结”。作者系统总结了家族制度、家族伦理在日本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肯定了家族制度及家族伦理对日本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日本的家族制度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长期束缚日本人的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对日本近代化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特别是在战争期间,随着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势力的抬头,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家”的观念,借助国家权力不断增强,并逐渐渗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形成家族国家观。统治阶级运用家族关系的模拟方法,将天皇统治正当化,大力宣传“君臣一家”与强烈的忠孝伦理道德观念蒙骗和愚弄群众,家族国家观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毒瘤,导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失败告终。
      作者历史性地考察了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她认为,在古代社会,日本妇女在经济上享有与男子较为平等的权利,而家制度的成立使日本妇女逐渐被置于无权的地位。明治维新后,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文明开化”的浪潮席卷日本,明治初年由一批知识分子推动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强烈冲击了家族制度与男尊女卑的观念。自由民权运动中,男女平等、女性权利得到主张。然而1898年实施的新民法(也称“明治民法”)将男尊女卑的不合理性合法化,造成了妇女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的不平等,体现出日本社会近代化的滞后性。作者充分论述了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理念――良妻贤母主义。认为早期的良妻贤母主义提倡对女子的教育、女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具有一定 的进步性,但随着日本走向侵略道路,对妇女的要求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战争体制下,良妻贤母主义逐渐染上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服务于战争体制的帮凶。二战后,日本国宪法保障了男女平等大的权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在政治生活、教育、就业和家庭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性别歧视、性别不平等现象也相当程度存在于当今日本社会,导致日本妇女地位与国际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
      中国学术界对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有不少研究成果,但近代以来劳资关系演变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充实和弥补了这一领域的不足。该著将日本近代劳资关系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05年日俄战争,这一阶段劳资之间呈现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第二阶段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至1937年战时体制形成之前,是家族主义经营下的雇佣制度;第三阶段从1937年战时体制形成之后至日本战败,是国家权力统制型的劳资关系。在劳资关系的这一历史性的演变过程中,以终身雇佣为核心的“日本式经营”逐渐形成,并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年间,日本少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当今日本面临严峻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日本发展的制约因素。那么,近代以来日本的人口状况及户籍制度是怎样一种状态?历史上日本的人口政策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该著通过翔实的统计数字以及对历史性文献的考察,为读者解答了如上问题,让读者对明治维新和战后日本户籍制度的变化、近代以来日本的海外移民政策、殖民地移民政策、战时人口政策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促使读者对当今少子老龄化现象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四)史学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
      作为史学与社会学交叉学科的社会史研究,该著主要采用跨学科以社会为视角认识历史的方法,强调从下向上看历史的立场。除此之外,在研究方法上要求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的学科理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史研究得以深化而富有特色。该著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以独特的视角拓展了史学研究对象和领域,还在于大量占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历史事件有较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观察和描述。作者将那些人们习见的材料纳入到社会史的视野中重新解读,并赋予它们以新的解释,如不仅运用了《明治天皇纪》、《原敬日记》、《日本妇女问题资料集成》、《教育时论》等著名史籍,同时还挖掘了不少新鲜史料,如一些近代家族企业的家训、社训等,有些资料尚未以中文的形式面世,因此极具史料价值。作者对这些大量史实进行了有条不紊的翻译、叙述、剪裁、整理,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家庭问题、性别问题、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统计、分析,为日后同一题目的深入研究与相关研究题目的拓展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该著对日本近代社会史的论述较为翔实,而现代部分的论述则稍显薄弱,特别是现代日本社会的妇女问题、就业关系问题以及少子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作者进一步深化。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突出表现是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新的、对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十分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近现代社会史》的出版,为我国在提高和改善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参考和借鉴日本经验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读本,其现实意义自不待言。
      (责任编辑:林昶)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日本 专著 一部从社会发展角度研究日本近现代史的专著 日本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