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叛逆的绝叫者” 痉挛大绝叫

    时间:2020-03-25 07:3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莎菲要求的爱人是:爱人与知己的统一;灵与肉的统一。但她生活的环境却充满着罪恶、庸俗、无聊,这样她就不可避免地和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她的存在注定是“叛逆的绝叫者”。笔者拟从她的爱情入手,解读其悲剧性和孤独感。
      【关 键 词】莎菲 叛逆 爱情悲剧
      
      1928年2月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发表,震动了整个文坛,同时也因为塑造莎菲女士的形象,让她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说。经过时间的沉淀,笔者认为早期矛盾先生的评价,“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1]可谓十分中肯。这句话,一是突出了莎菲的叛逆性,二是体现了莎菲女士的孤独感和绝望感,这两点无论是对反叛腐朽的封建制度,还是对长久被压抑的女性自觉,都如同“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2]有着绝对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同时,考察今天女性对爱情的诠释,莎菲的爱情观点非但不落伍,而且还具有着庞大的市场,这也是笔者再次解读莎菲爱情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日记》开始前,莎菲已经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她只身来到大千世界中寻求自由和幸福。小说在这个起点上展开情节,所以作品所反映的并不是她反封建的果断和呐喊,而是她出走之后的苦闷和彷徨。中国的女性被压抑得太长久太残酷,他们的觉醒就已经难能可贵,觉醒以后的迷惘自然就在所难免了。五四以后,新文学发展的线索,几乎就反映了中国女性从觉醒到迷惘到战斗的历程。《日记》作为反映新女性迷惘的文学是具有代表性的。而莎菲的迷惘突出地表现在爱情追求的幻灭上,莎菲对爱情的追求是迫切而理智的。五四运动的劲风吹醒了一大批年轻的知识女性,她们勇敢地挣脱封建枷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大多数女子争取解放和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总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她们的目光就集中在要求个性解放和争取婚姻自主上,这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于莎菲,婚姻自主当然已不成为问题,她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她有权利在大千世界中选择和追求自己的爱情。莎菲形象的典型性就在于她在选择爱情的过程中,头脑是理智和清醒的,这也是造就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大革命带给了青年女性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但国内战争的爆发使这种启蒙反思的时空迅速缩水,战争制止了客观看待女性问题的可能,以简单和粗暴的武力评判“走得光荣,回得伟大”。所以,大革命中所宣扬的那些自由与平等,除了让一个弱女子绝然地斩断与旧时代的联系,变得无家可归之外一无所有。这便是集中在莎菲身上所有悲剧的起点。
      莎菲对于爱情的选择是严格的,首先她需要的是爱人和知己的和谐统一。或许是她在友情中难以得到理解的缘故吧,她在爱情中对知己的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她在日记中写道:“如若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和那些体贴作什么?”(十二月二十四日)[3]正因为如此,诚实可靠的苇弟在她的心目中一直没有重要的地位。莎菲一开始就责怪“为什么他不可以再多的懂得我呢?”(十二月二十四日)他不能再多的懂得她,他只知道看见她高兴就笑,看见她悲哀就伤心,看见另一个男人对她有好感就嫉妒。莎菲怎么能对这个不理解她的人产生爱情呢?她之所以也喜欢他,之所以不同他决裂,是在于他那诚实可靠的品格上。而在朋友之间,这种品格又显得那么高尚和可贵。莎菲不爱他,但也不“抛弃”他,不要认为这是莎菲残酷地玩弄了苇弟的感情。在《日记》中莎菲几乎没有要嫁给苇弟的决心,正如她说:“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现出来我的态度来,为什么他懂不了我的意思呢?难道我能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三月二十二日)所以她始终认为和苇第的交往是纯洁真挚的友情。当然,苇弟是每时每刻都想着要与莎菲恋爱的,但莎菲几乎没有这个想法,莎菲“恨不得跪在他面前求他只给她弟弟或朋友的爱”(三月十七日),莎菲还真诚地祝愿他“将来一定是一切都会很满意的,‘她’将替他愿望那世界上最可爱、最美的女人。”(三月二十二日)莎菲把这层意思对苇弟表达得多么清楚明白,但即使如此,苇弟也不曾有过一星半点的理解,这怎能不使莎菲伤心失望呢?
      凌吉士的出现象一盏明灯在莎菲的眼前闪亮,他不禁使莎菲那颗压抑孤独的心为之一动。她认为这就是那梦寐以求的爱情,于是她就迫切地去追求了。“他那颀长的身躯,嫩玫瑰般的脸庞,柔软的嘴唇,惹人的眼角,可以诱惑许多爱美的女子,并以他那娇贵的态度倾倒那些还有情爱的。”(三月十三日)确实,当看到凌吉士这个美妙得无与伦比的外壳的时候,她是那样地惊慌不安而又孜孜以求。在对凌吉士的追求中莎菲是热烈而大胆的,冒风去拜访云霖,而且突然说搬家。“我是不能不向我自己说:‘你是在想那高个的影子呢’!”(一月四日)这让我们看到了莎菲作为一个女人所具有的自觉的性别觉醒意识,也标志着“女儿向女人成长的一个重大转变”。[4]女性主义者也把莎菲定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性别自觉的人物”,“也同时是具有异己自觉并坚持这异己的价值的人物”。[5]但莎菲的爱情悲剧就在于她不仅仅需要身体的苏醒和解放,更需要精神和灵魂的相谐,这就是她对爱情的另一标准:灵与肉的统一。在《日记》中,凌吉士是作为一种象征而被描绘得那样楚楚动人的,但即使如此她并不草率盲目,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难道我能说得上是爱上了那南洋人吗?我还一丝一毫都不知道他呢。什么那嘴唇,那眉梢,那眼角,那指尖……多无意识”(一月四日)。
      在与凌吉士交往中,她逐渐了解了他肮脏卑劣的灵魂。“他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是在客厅中能应酬买卖中的朋友们的年轻太太,是几个穿得很标志的白胖儿子,”(三月十三日)而莎菲对此是格格不入的,她很失望,当她明白她所爱慕的这个高贵的美型里安置着如此卑劣的一个灵魂,并且无缘无故地还接受他许多亲密,真使她悔恨得想哭了。凌吉士为她带来美的梦想,但同时又为他而破灭。她从此认识了“人生这玩艺儿,而灰心而又想到死;至于痛恨到自己甘于堕落,所招来的,简直只是最轻的刑罚!”(三月十四日)这就是一个觉醒了的知识女性情感幻灭的历程。她厌恶凌吉士,而又忘不了这个最初给她带来幻想的外表高贵的人。他对她的诱惑时刻也没有停止过,她难以抑制,于是接受了他的亲吻,但仅此而已,他们之间如果说有爱情可言的话,他们的爱情就在这一吻中达到了终结。在这里,莎菲沉溺于欲望又拒绝了欲望,她拒绝的不是欲望本身,而是没有注入灵魂的欲望的躯壳,没有注入灵魂的肉体的觉醒实质是莎菲肉体的内在异化,莎菲得到那一吻后又决绝地把凌吉士踢开则标志着她对这种异化、灵肉分离的欲望的坚决弃绝,所以莎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莎菲是理智而清醒的,她在对爱情的追求中始终要求爱人和知己、外表和心灵的和谐统一。
      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不允许的。忠实的苇弟不理解她,俊美的凌吉士却不“真美”,而莎菲决然选择了忠实自己的感觉,对现实决不妥协,决不合作的态度。然而正因为如此,莎菲在爱情上虽是个失败者,但在失败中她的形象得到了升华。莎菲的爱情就此破灭了。当她冲破一团黑暗而去追求光明的时候,她看到的还是一团黑暗。她对旧社会实在不满意、不喜欢。她想寻求光明,但她看不到一个真正理想的东西,一个真正理想的人,她的全部不满足对着社会而发的(丁玲语)。显而易见,她热烈的追求了,但在那个时代是不允许一个纯洁女子存活的。摆在她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坟・娜拉走后怎样》)回去就意味着走过去的路,意味着失去真正的自由,所以执着、倔犟的莎菲即使面临失败结局也没有想到要回去,而是决计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三月二十八日)
      参考文献:
      [1]茅盾.女作家丁玲[M].茅盾选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2]毅真.丁玲女士[J].妇女杂志,1930,16(7).
      [3]文中摘录《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语句均出自:丁玲文集[C]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4][5]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叛逆 绝叫者 “叛逆的绝叫者” 叛逆的贤者大人 叛逆的贤者大人小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