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妙招除烧开水后的浮物【小小一物,写尽浮薄人情】

    时间:2020-03-24 07:27: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簪在古时原是固定头发或冠的工具,后来则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金瓶梅》一书中多次写到簪子,它已不再仅仅作为一种饰品而存在,还有着它的特殊作用。在小说中,簪子不仅具有寄情意义,而且在连贯故事情节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金瓶梅》;簪子;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069-02
      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是一部假托宋朝事象来反映我国明朝晚期中下层民众生活的社会风俗画卷。特别是对晚明市井民俗文化,做了几乎全方位的生动形象的描述,簪饰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约略统计,书凡100,其中有50多回,共计100多次写到簪。簪子在《金瓶梅》中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饰品来描写的,它又具有寄情意义,而且在连贯故事情节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寄情意义
      簪在古时原是固定头发或冠的工具,男女通用,后来则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起到美饰髻发的作用。
      在古代佩戴发簪是有一定的寓意的。古时,男子满20岁,女子满15岁,父母便要为他们举行成年的仪式,以示他们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其中男性为冠礼,所带弁冠,用簪与缨带固定。女子成年礼叫笄礼。年满18岁的女孩子,便可挽髻插簪了。如果是已经定亲的女子,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已是待嫁,从此以后,她要恪守同已嫁女性一样的妇道。发髻上的缨线要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亲自解下,表示婚后对丈夫的尊重与依从。这小小簪子,简直是古代“婚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簪作为一种首饰戴在头上,不仅起到安发、固冠和美饰发髻的作用,簪头制成的寓意吉语也往往成为托物寄情、表达意愿的象征。古代相爱的男女常以簪定情,就像今天的戒指和玫瑰,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就由此而生发。如汉乐府诗《有所思》云:“有所思,乃在大南海。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在唐传奇《李章武传》中,李章武就取白玉宝簪一枝回赠子妇魂灵,以表其情。明代剧作《玉簪记》写一支定情的碧玉簪引出的奇缘。黄梅戏《柳毅传书》里柳毅与龙女告别时,龙女以玉簪相赠,代表着她的无限深情。
      作为一部以西门庆与众多女子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世情小说《金瓶梅》,自然也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簪子作为人物寄意传情的道具,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
      一部《金瓶梅》就是一部西门庆的“别传”,而西门庆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疯狂占有财色的历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被他占有过的女人可谓人数众多。西门庆在与这些女子发生关系后总少不了以物相送。在这些物品中,簪子被频频提到。这些簪子既有西门庆送给她们的,也有她们送给西门庆的。这些以簪相送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与后来成为他的妾的潘金莲、孟玉楼和李瓶儿之间的以簪相赠。
      第4回,西门庆收买了王婆,在王婆的撮合下,达到了与潘金莲苟合的目的,并相互交换了信物:“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簪来,插在妇人云髻上。”【1】
      第8回,借潘金莲的醋意,交代出孟玉楼送给西门庆的簪子;潘金莲又亲自送簪给西门庆以表深情:
      妇人(潘金莲)又向他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妇人猜做那个唱的送他的,夺了放在袖子里,说道:“你还不变心哩!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道:“你那根簪子,前日因酒醉,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妇人将手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孩儿也不信!”潘金莲随即拿出自己精心为西门庆准备的上寿的四样礼物,其中就有一根并头莲瓣簪儿。簪儿上还钅及着五言四句诗一首: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
      第13回,西门庆与李瓶儿第一次约会时,就送了西门庆金簪:“说着,又将头上关顶的金簪儿拔下两根来,替西门庆带在头上。”
      这些场合提及的簪子,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寄托深情。
      (二)与作为下人的如意儿、王六儿、贲四娘子儿、来爵媳妇的以簪相送。
      第50回,在王六儿生日时,西门庆以送金簪表情:向袖中取出一根簪儿,递与他道:“今日与你上寿。”
      西门庆曾两次送如意儿簪子,一次是在第65回,当西门庆与如意儿媾和后,第二天西门庆拿四根簪儿赏了他。再次是在第77回,西门庆与了如意儿金赤虎,又是一对簪儿。
      第77回,西门庆与贲四娘子私通后,“西门庆向袖中掏出五六两一包碎银子,又是两对金头簪儿。”
      第79回,西门庆占有来爵媳妇后,同样给了她一对金镶头簪儿。
      这些送与作为下人的女人的簪子,乍一看来,似乎只是作为她们满足了西门庆的情欲之后的报酬。其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为什么不送别的首饰,而单单送簪子呢?可以说这些簪子在其“酬报”的含义之外,也有些许感情寄托的因子。
      除了西门庆,作为《金瓶梅》另一主角的潘金莲,在与跟她有奸情的陈敬济、琴童的交往中,也曾以簪相送,以簪子作为定情之物:
      第12回中,潘金莲与琴童私通,背地把金裹头簪子两三根送给他戴在头上。
      第82回,在陈敬济酒醉不醒时,潘金莲在他袖子里发现一根刻着孟玉楼名字的簪子,就怀疑他和玉楼有些首尾,并因此和陈敬济闹了一场。潘金莲看到陈敬济袖有孟玉楼的簪子,为何表现得那么生气?究其原因,就在于簪子所具有的寄情意义。正因此,她便怀疑二人有染,醋劲大发。在陈敬济一再表示那根簪子是他捡的,他跟孟玉楼没有任何关系后,潘金莲道:“既无此事,还把这根簪子与你关头,我不要你的。只要把我与你的簪子、香囊、帕儿物事收好着,少了我一件儿,我与你答话。”可见潘金莲与陈敬济私通,也送簪子以作为表情之物。
      可以说,《金瓶梅》中这些男女的以簪相送也是发挥了作为头饰的簪子所蕴含的寄情意义。
      二、连贯故事情节
      《金瓶梅》一书中,作为头饰的簪子,除了作为寄情之物彼此相送之外,又可以用来押当或充资。如第11回,西门庆与潘金莲下棋赌输赢,输了得拿出一两银子做东道。金莲说没银子,西门庆说没银子,拿簪子问我当,也是一般。再如第21回,西门庆与月娘生气和好后,孟玉楼建议她们五个妾凑份子,安排一席儿,宴请二人。孙雪娥没银子,只拿出一根银簪子来。除此之外,簪子还可以作为贺礼或婚嫁礼物相送,这在书中是最为常见的。
      上述簪子的押当、充资和礼物作用,人们很容易注意到,但簪子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即它还作为一条伏线,在艺术上起着连贯故事情节的作用。孟玉楼的那根钅及有“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字样的一点油金簪儿,就在书中被多次提及。
      这根本是孟玉楼的簪子的第一次出现,并没有像潘金莲、李瓶儿那样直接以定情之物送给西门庆的那样的情节描写,而是在第8回,西门庆因又看上了孟玉楼,长时间没去潘金莲那儿,在西门庆生日那天,潘金莲托王婆请来西门庆到其家。她因向西门庆撒娇,拔下他的簪子,细看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钅及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而它却是孟玉楼带来的,也是以定情之物送给西门庆的。这是这根簪子的第一次“亮相”,且是由潘金莲把它给带出来的,这就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在以后的几十回中,这根簪子似乎跟西门庆收到的其他的作为定情之物的簪子一样,一直没有再出现,似乎要销声匿迹了。然而,到了第82回,这根一点油金簪儿,又现身了。此时,潘金莲与女婿陈敬济有了奸情。一日,陈敬济酒醉不醒时,潘金莲去找他,无意间在其袖子里摸出一根金头莲瓣簪儿,细看原来是孟玉楼那根一点油儿簪子。便想到:“此簪子怎生落在他袖中?想必他也和玉楼有些首尾。不然,他的簪子如何他袖着?”簪子再次出现,仍是作为寄情之物,也像它第一次出现一样,没有直接以定情之物相赠的情节描写,且也是由潘金莲带出来的。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潘金莲由西门庆身上发现的,而是在女婿陈敬济身上发现的。作者借这根簪子,又写出了潘金莲与陈敬济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这根簪子把西门庆这个家庭内部的乱伦的淫乱关系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再者,它的这次出现,不但使潘金莲,也使读者很容易怀疑孟玉楼与陈敬济之间也有奸情,但是陈敬济一直向潘金莲赌咒发誓说这根簪子是他捡来的,潘金莲又把它给了陈敬济,最后不了了之。这就使这件事的真假成了悬案。这些又为故事后来的发展作了铺垫。
      到了第92回,第三次提到了孟玉楼的那根簪子。此时,西门庆已死一段时间,他的家业已解体,众妾与丫鬟被卖掉的卖掉,另嫁人的嫁人。陈敬济也因与潘金莲的奸情被月娘发现而被赶出了西门府。一日,陈敬济打听孟玉楼嫁了李知县儿子李衙内,带过许多东西去,现在李知县升在浙江严州府做了通判,因想起昔日在花园中拾了孟玉楼那根簪子,就想赶往严州,只说玉楼先与他有了奸,与了他这根簪子,陪嫁的财物是应没官之物,以此来敲诈李通判。簪子此次的出现,提到了“陈敬济因想起昔日在花园中拾了孟玉楼那根簪子”,照应了第82的有关描写,并使故事前后连贯起来。同时,也使读者对孟玉楼与陈敬济之间是否有奸情的悬案释然。随后,此簪子继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陈敬济赶往严州,找到了孟玉楼,拿出那根一点油金簪,以此要挟,要其跟他私奔:
      玉楼见他发话,拿的簪子委是他头上戴的金头莲瓣簪儿:“昔日在花园中不见,怎的落在这短命手里?”
      这又与陈敬济的话相照应。孟玉楼怕嚷的家下人知道,就假装跟他亲热,并约好晚上即跟他私奔。随后孟玉楼将真相告诉李衙内,并定好了收拾陈敬济的计划。结果陈敬济以偷盗官银的罪名,被李通判带到厅堂审问。幸亏审理此案的徐知府是个极清廉刚正的官儿,查明了真相,将陈敬济释放,又把上任头一天的李通判狠狠训了一顿。这李通判心中大为恼火,认为这都是孟玉楼惹的祸,要儿子把孟玉楼给休了,李衙内死活不同意,最后在其母的劝说下,让李衙内与孟玉楼夫妇二人回老家枣强县生活。作者借这根簪子,也交代出其主人孟玉楼的结局;而陈敬济也因实施他的这个所谓的“如意算盘”而财货俱失,以至落魄如丧家之犬。这为他以后的艰苦生活,寄于庞春梅檐下,与庞春梅偷情,最终死于非命埋下了伏笔。
      要之,此簪子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三次。首先,它带出了孟玉楼、潘金莲的奸情,又带出了潘金莲与陈敬济之间的乱伦关系;其次,它又酿出了一个悬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再者,通过它,又交代出了孟玉楼的最终结局;最后,又为陈敬济以后的遭遇和结局作了铺垫。从最初第四回西门庆看上孟玉楼,直到第九十二回,孟玉楼夫妇归乡定居,陈敬济讨饭归家,虽说只出现了三次,但却作为一条时隐时现的伏线,几乎贯穿了全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来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使得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
      总之,《金瓶梅》中所写到的簪子,不仅是一种民俗的反映,还起着寄情、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在某个小物件上别具手眼意有所托,于细微之处见神理,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艺术技巧,《金瓶梅》可谓此类的代表之一。正如《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所言:“真小小一物,文人用之,遂能作无数文章,而又写尽浮薄人情。”【2】
      注释:
      【1】汝梅、齐烟校点,《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M],齐鲁书社,1989,以下所引原文均据此本。
      【2】王汝梅、李昭恂、于凤树校点,《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M]第八回“回评”,齐鲁书社,1987年版,第130页。
      参考文献:
      [1]吴凌云,《红妆》[M],中华书局,2005。
      [2]李学伟,《中国古代“簪饰”文化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2006.3。

    推荐访问:人情 一物 小小 小小一物 写尽浮薄人情 小小一物 写尽浮薄人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