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目的论视角下翻译本质的再认识】 目的论视角下的

    时间:2020-03-23 07:20: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翻译本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议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即目的论,重新审视翻译的本质问题。目的论认为,翻译不仅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思想内容的语言活动,而且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视角下对翻译本质的思考,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养分、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本质;翻译动机
      
      1. 引言
      对翻译本质的探讨,对于翻译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对翻译本质的阐述也都各抒己见。王克非先生曾谈到,对翻译本质的认识集中起来有两点,“一是关于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一是关于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鉴于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译者只有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逐步认识到翻译的内在本质特征,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实践。
      2. 翻译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凯瑟琳娜・赖斯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在这一书中,赖斯发展了以原文与译文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形成了功能派翻译思想雏形。他认为,译文应该优先考虑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原则,因为译文所要构建的目的或功能与原文的目的或功能是不同的。
      后来,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明确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弗米尔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作为一种人类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从头到尾都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它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人类行为活动。
      目的论将研究视线从源语文本转向了译入语文本,指出忠实原文不是评判翻译的唯一标准,译本面向译入语文化,应该由译入语文化最终来决定译本的充分性。弗米尔把原语文本视为翻译信息的提供者,译者根据翻译要求或目的,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提供给目标语读者或听众。
      翻译的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聚焦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这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使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的过程。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翻译标准。
      3. 译界有关翻译本质的争论
      翻译界一直呼吁“翻译科学”或者“翻译学”的建立。然而,关于建立这一学科的重要问题――翻译的本质问题,学界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翻译追求的是等值,即在目的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对等物。在追求对等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意义对等,然后才是风格上的对等。苏联语言学派翻译家费道罗夫特别强调,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内容和意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言语产物的过程。他强调了内容和形式同译。英国著名翻译学家斯坦纳提出:“理解就是翻译”,将翻译活动提升到人类交流的全过程,即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同西方一样,中国一些学者也对翻译的本质各抒己见。王克非在《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一文中指出,翻译指的是翻译行为或过程。对翻译本质的认识集中起来有两点,“一是关于翻译是一种怎样的活动,一是关于翻译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著名翻译家吕俊进一步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然而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翻译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充,近年来又有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翻译的定义。杨自俭在译学建设中提出翻译应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翻译行为、翻译过程、翻译结果、翻译事业、翻译者、翻译学科。曹明伦也提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始终牢记翻译的目的。所有这些对翻译的理解,都证明了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活动的复杂性,更加迫使我们不断从新理论中汲取养分,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本质做出新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解释。
      4.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本质
      目的论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对原文在翻译中的地位做出了新的阐释,它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目的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活动从头到尾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贯穿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翻译活动的开始、行进以及对翻译结果的审视等阶段。
      译者在面对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之间的转换时,必然会显现出其主体性,并在译作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出于不同的翻译动机和翻译目的,译者会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来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从而导致译文的不定性。
      由此可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翻译的动机与功能等方面考虑,翻译无法脱离具体语言文本,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本质又决定了翻译旨在重视原文的交际目的与功能。这个转换过程不能忽略译者的翻译目的,否则翻译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译者根据自己的翻译动机,有选择地挑选原语文本,在适度操控的情况下,实现原语功能的跨文化、跨语际的创造性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在于实现交际功能的对等。只有译文读者在其文化背景下能够理解译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译文的交际功能才能实现。
      5. 结语
      目的论学者将翻译放在人类跨文化交际的层面进行研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性质、面貌以及发展。对翻译本质的探讨,能够让我们更接近其本源;弄清翻译的本质,更是学习翻译理论的首要任务。人类对翻译本质的探讨仍在继续。目的论理论从翻译的社会行为角度研究其本质属性,为人类揭示翻译的本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1]Reiss, K.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曹明伦. 译者应始终牢记翻译的目的[J]. 中国翻译, 2003(4):12.
      [3]王克非. 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4):47-50.
      [4]杨大亮,张志强. 翻译本质再认识[J]. 上海科技翻译, 2001(3):7-10.
      [5]仲伟合, 钟钰. 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3): 47.

    推荐访问:目的论 再认 视角 目的论视角下翻译本质的再认识 目的论时间下英文论文 目的论翻译的基本原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