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特色的开发研究】特色旅游产品

    时间:2020-03-12 07:28: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河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了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如何打造河南文化旅游特色,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
      河南由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优势,因此要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深入挖掘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河南要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加强旅游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精心设计。实行全省一盘棋,在注意突出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时,更注意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独特的旅游产品可以成为旅游景区的形象标志,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要切忌盲目开发一拥而上,降低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河南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一位世界文化遗产评委曾告诉冯骥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半在中国,冯骥才则认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构成了中国口承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史上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盘古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流传于信阳一带的汉族民间长篇叙事诗《郭丁香》是汉民族的长篇叙事史诗,可以和《阿诗玛》、《格萨尔王传》、《江布尔》相提并论。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挽救这些濒于灭绝的文化遗产,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豫西剪纸、淮阳泥泥狗为依托,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品牌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其制作采用纯手工刻版,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植物配方熬制,采用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发源于豫西南,承载诸多南北朝时期特色的灵宝剪纸是灵宝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灵宝剪纸分阳刻、阴刻、叠剪、单剪四种,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忠贞,《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巧手剪纸艺人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中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借此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周易学会会长助理理杜教授解释:《神异经》记载,说混沌是只黏糊糊、黑油油,既像狗又像人熊,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给世界造成黑暗的野兽,这为淮阳“泥泥狗”的颜色、形象提供了根据。而《庄子》中那个类乎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的寓言故事,为泥泥狗为何下腹畅开提供了根据,可以肯定地说:河南淮阳“泥泥狗”正是中华先民对中华大地“破混沌”“定乾坤”的记忆复制,小小的“泥泥狗”实际永远在向人们传递着“开天辟地”的信息。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开封盘鼓、麒麟舞、锣戏,宝丰马街书会,安阳“曲沟抬阁”等,我们要大力抢救整理,挖掘开发,打造精品,创造出民间文化的品牌。
      (二)以媒体为媒介,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河南豫剧历史悠久,唱腔悠扬,慷慨激昂,许多剧目广为人知,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朝阳沟》等,不仅豫剧,河南还有越调、曲剧等众多剧种。这些年来,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更是让河南戏曲名扬海内外。此外,我们还排练了《风中少林》、《河洛风》、《大河秀典》等歌舞节目,拍摄了《少林寺传奇》等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也应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媒体为媒介,多加创新、修改,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二、加快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有人说,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作为我们熟知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开封龙亭和相国寺等都已得到开发,但更多的还没有开发出来,如夏都遗址、宋都遗址等。仅以开封为例,开封不仅有龙亭、相国寺、繁塔、铁塔等地上名胜古迹,而且地下还有北宋都城遗址和明代周王府遗址等,是著名的城摞城。在金明广场东部的地下,就埋藏着宋东京城外城西墙的遗址。开封城墙也是城墙摞城墙,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开封曾经发现了“马道摞马道”的奇观。 1981年,在龙亭湖湖底发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开封供开发的还有著名的州桥。《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使州桥名扬天下,而“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的诗句,又使文人对州桥产生了几分向往、几分依恋。古州桥遗址就在开封自由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往南不远处,桥面距地表4.3米,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桥洞高6米,宽30米,可容纳近千人参观。如能在此建一座地下博物馆,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但这一切都还没有得到开发,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仅仅是开封就有这么多的文化古迹可以开发利用,整个河南省又该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文化遗产呀!把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起来,更能彰显中原文化的悠久和灿烂,其效益和影响远远大于建几所仿古建筑。
      三、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为中心,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宋朝,在长达3500年的岁月中,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都位于河南。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我们要利用这种优势,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2006年,在40多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中,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入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进行评估后认为,殷墟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洛阳号称九朝古都,东周、魏、晋、后唐等先后在此建都,其最辉煌的时刻应该是汉唐之际。“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是盛唐的洛阳;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三都赋》,搞得一时“洛阳纸贵”,那是魏晋的洛阳。如今,洛阳的龙门石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的牡丹也是名动天下,洛阳的白马寺依然香火旺盛。 但总觉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遗迹不是很多,还应该加强考古和挖掘。
      开封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期时代已有先民活动,而建城的时间可追溯到夏、周。开封城的建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有七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特别是宋代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68年,成为开封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时称“汴京富丽天下无”。如今的开封城,除了那幢突兀的铁塔,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宋时的痕迹。那中州盛日,“铺翠冠儿,�金雪柳”的绝世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运河里的林立帆船,大相国寺前的技艺杂耍,也都成了遥远时空模糊的印象。但城内四处悬挂的诗书字画,栩栩如生的汴绣,浓郁的美食文化,明示着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依然靠着强大的文明惯性及坚韧的生命力,延续下来。此外,开封地下历史遗址很多,已经探明的就有宋代宫殿遗址、宋城墙遗址、州桥遗址、明代周王府遗址等,开发的潜力很大。
      四、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塑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文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战略定位,在项目规划、经费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
      河南目前现有博物馆104个(2010年统计数据),全省在册文物点达到28168处。目前,全省已登记的各类文物点达到2816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馆藏文物140多万件。我省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达到36项,居全国第一。我省的文物保护科技、科研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培育和打造文物精品景区,全省已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00多处,成为河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一)开展古墓文化游
      中原地区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陵寝之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写照。的河南的地下文物属全国第一,著名的皇帝墓葬群有:淮阳的太昊陵、新乡的潞简王墓、巩义的北宋宋陵、三门峡的虢国墓、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密县的打虎亭汉墓、洛阳古墓博物馆。另外,河南的历代名人墓地也很多。如:张衡墓、关羽墓、白居易墓、二程墓、韩愈墓、这些都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通过游览让游客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千年墓葬文化的演绎变迁,游客通过游览期间,了解大量的文物、壁画、墓室的建筑风格及历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民情。
      (二)增加博物馆精品游
      众多的历史文物精品大量保存在河南各地的博物馆,对于这部分文化资源历来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历史久远,加上游客的历史文物鉴赏水平有限,很多文物就束之高阁,默默地尘封在博物馆中。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央视的鉴宝节目不断掀起文物收藏的浪潮,很多市民百姓逐渐认识到文物的价值,纷纷加入到文物收藏的行列,同时这些节目也让更多的人对文物的价值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加上博物馆不收费,我们可以开辟一些博物馆精品游,如:河南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化历史资源。
      总之,利用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观点分析,河南省凭借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已形成的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我们紧紧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开发、保护、利用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河南旅游产品质量,突出河南旅游产品特色,使河南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将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成纪.中原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08-02-05.
      [2]王保国.移民与中原文化的传播 [N].光明日报,2008-02-05.
      [3]魏新生. 开封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
      [4]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6
      [5]何新年, 河南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 中州学刊 2004.1
      [6]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
      [7]栗洪伟,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2
      [8]杨宏恩 田晓燕,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9]《河南省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0]《中国旅游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11]《河南旅游大观》河南大学出版社
      [12]《河南旅游地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花菊香(1963-),女,河南省开封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编号:B408

    推荐访问:河南 旅游产品 特色 论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特色的开发研究 河南特色旅游文化 河南特色旅游文化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