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从文化素质课被边缘化解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时间:2019-05-16 03:29: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高职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10年,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那就是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究竟是人才还是人力?通过解析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或许能对这个问题作出解答。本文以高职文化素质课被边缘化作为切入点,探寻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现状;成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以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为基本教学原则,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其目标是为社会输送“蓝领”人才。但高职院校并非单纯的职业培训场所,在培养出“职业人”之前,首先应培养的是“社会人”,是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着完善人格的人,在这一点上与普通高校并无差别。
      以文化素质课为代表的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被边缘化
      高职教育的发展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以个人发展为本位,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之一。高职教育作为后起之秀,急于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自然也难以免俗。功利主义在高职教育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文化素质课逐渐被边缘化,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未能做到和谐共存。以西部中心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在学制三年、总课时不超过2600学时的教学计划中,文化素质课的比例仅占11%;极少举办文化讲座之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学鉴赏》之类选修课已无人问津;文化素质课的授课教师难以争取到培训机会,申报课题多数被专业类课题挤占,难以被立项,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较为困难。
      高职教育为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是否必须付出减少甚至取消文化素质课的代价?文化素质课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互相排斥吗?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应先清楚文化素质课与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文教育的内涵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文主义教育,通常指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指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教育;三是关于“成人”的教育,指通过德智体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综合起来就是指人性的教育,高职人文教育也脱离不了这一本质。文化素质课当属第二种说法的范畴,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人文内涵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运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人的全面价值,是决定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必须对现阶段职业教育补充成人教育。文化素质课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修养,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当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其特殊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方面,将职业价值与人生价值有机融合在一起。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陷入窘境的成因探索
      文化素质课被边缘化,说明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陷入了窘境,具体原因有三:
      一是就业优先的观念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受到轻视。高职院校既要与普通高校竞争,又要与其他同类院校竞争,高职学生毕业前签订就业协议的多少成为衡量该校在下一招生年度能否获得与上年持平甚至更多招生指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样的压力下,高职院校管理层逐渐走入了一个认识误区,即高职教育就应强调技能培养,与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课关系不大。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各专业任意减少课时、甚至取消课程的做法得到了管理层的普遍默认。这种轻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高职教育为劳动市场培养的更多的是人力,而非人才,错误地降低了高职教育的培养层次。
      二是学生职业理想的盲目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遭到冷落。所谓职业理想是指对未来的职业定位及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和追求。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在唤醒和启发学生对职业价值和职业精神的正确而深入的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职学生从入校起就没能接受到关于职业理想的系统教育。笔者连续三年对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大一学生进行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因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时,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强烈的功利目的致使人文素质教育这样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课程遭到学生冷落。
      三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吸引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经历了十年时间,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文化素质课教师仍普遍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即使辅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从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受体角色。诸如思品课,教师会播放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但从片子的选择到从中反映出的主流思想都是由教师划定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感觉不到这样的内容对其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影响,其吸引力自然下降。
      高职教育应当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高职教育目标定位的功利性使得其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高职教育可以从三方面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是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和谐发展的教育平台。职业化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并将其贯穿到高职教育全过程中,从而构建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唤醒和启发学生被压抑的自觉意识,促使学生不断调整个人追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
      二是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和场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时政、人文、历史、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主流思潮和价值观以讲座形式输送给学生,并保持常态化;邀请往届毕业生向在校生介绍他们如何在非理想的现实环境中逐渐实现个人理想的奋斗历程;开展文化、艺术、体育、学术研究等校园文化活动;将教学场所延伸到校园、社会。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权利,向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过渡,运用启发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强调专题性、话题性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让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人文素质教育不应仅停留在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还应让学生懂得技能是为人服务的,其中渗透着对人的关怀。 “两课”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网络犯罪、电视相亲等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或主题,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无时无处不浸润在人文关怀中,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才能在走出校门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总而言之,通过自我教育与外部引导相结合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应当是人格完善的人,是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修养的成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职文化教育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根生、成梅、蔡梅良.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 .教育与职业.2006(17)
      [2]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高等教育研究 [J].2012(1)
      作者简介:
      曹红,1971年6月出生,女,河南汝州市人,现为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理论教研部讲师,中文教研室主任。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

    推荐访问:边缘化 高职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