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非逻辑思维: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源泉】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时间:2019-05-14 03:12: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创造是人类发展、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创造过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协作的过程。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只有提出了新思想或新问题,才有逻辑思维求证或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动力。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和关键,非逻辑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应采取以生为本、创设情境、鼓励想象、采用变式教学等途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非逻辑思维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3-0041-04
      收稿日期:2012-02-06
      作者简介:王龙(1959-),男,安徽安庆人,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一、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完全遵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来思维,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非逻辑的一面,似乎有另一种大家公认的心理逻辑。但是,非逻辑并不意味着非理性,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很多时候心理逻辑具有理性的一面[1]。非逻辑思维可分为形象(直觉)思维和灵感(理悟)思维。从直觉能力的层次上来考察直觉思维,可把直觉思维划分为可能性直觉思维、联想性直觉思维和美感性直觉思维。所谓可能性直觉思维是指一个新想法、新结论从直觉上看是否可能达到,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去发展等等;联想性直觉思维是指需解决的问题是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似性问题,是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之间可能联系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最简洁、最快速地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的问题;而美感性直觉思维是指要解决的数学或其它学科问题或一个新的想法是否满足“美感”的问题。显然,从层次上来看,此三者是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思维能力。灵感思维是指“形象思维扩大到潜意识,从显意识扩大到潜意识……人的中枢系统是有层次的,而灵感可能是各个自我,是脑子里的不同部分在起作用,有时僵直不动,有时却忽然接通,问题即告解决”[2]。事实上,灵感的很大成分就是顿悟,是人在科学或文艺创作过程中的高潮,是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进一步地说,灵感就是在人的脑海里将相关的现象、期望进行“浓缩”,并在瞬间“闪电般”地将“阻塞”研究目标的通道打通,同时在思考问题的途径或方向上有所创新,是方法论方面上的“飞跃”。灵感思维在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灵感思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创造是人类发展、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创造过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协作的过程。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在创造过程中的准备和验证阶段,其作用是引导思维的深入,在创造完成后对创造结果的证实。而非逻辑思维则是创造的源泉,是产生创造的必经环节。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总称为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经历了新思想的提出和新思想的论证这么前后两个基本的思维阶段。前一阶段以非逻辑思维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后一阶段则以逻辑思维为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显然,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而言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创新思维是人人都有的,但因人而异,如果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那么其创造力就发挥不出来。因此,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只有提出了新思想或新问题,才有逻辑思维求证或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动力。
      二、培养创新思维是大学研究性教学的 主要目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3]。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4]。研究性教学理念的产生有其思想渊源和长期的发展历程。从孔子“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到苏格拉底的“层层诱发”与辩驳的“产婆术”,无不蕴含着研究性教学的萌芽。学界对现代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关注发轫于美国的博耶委员会1998年《重振本科教学: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报告中提出的“基于研究的学习”,其理论来源相当丰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论都包含了研究性教学的思想, 共同构成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5]。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这正是研究性教学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思中学、做中学、失败中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主题和步骤,把握学习的节律,成为学习的承担者和反思者,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心理、品质、自然天性和生命意义的自我建构, 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衍生出大学研究性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探究性、体验性、生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标示着研究性教学形态的复杂、灵活与不确定性[6]。研究性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完善。教学内容一般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是值得师生共同去探讨、探究的一系列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涵养,培养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可以看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视野,这是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基础;具备创新的勇气、想象力和表达的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文化基础;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培养创新人才除了要考虑智力性因素外,意志品质、思维模式、文化素养等非智力因素格外重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还真正需要从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开始[7]。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表达前所未有的尊重,认同学生的创新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研究性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的层面上的。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从他律到自律,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极力张扬学生的主动性。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尽管如此,目前大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偏重知识传授,忽略思维能力培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时代变化”等等弊端。调查研究发现,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范围不广,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认识偏差、重视不够,教师认识错位和积极性低、传统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制约、素质滞后、工作时间和精力限制,学生学业负担重、依赖授受式教学、缺乏科学研究素养、实践中的畏难心理,学校教学管理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培训不到位、课程与教材体系僵化[8]。因此,大学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研究性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途径
      创造学有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创造力人皆有之;二是创造力可以训练。非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的一种非常复杂和高级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获得主要取决于人们后天的习得或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是: 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9]。研究性教学正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法,不仅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契合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正道。一方面,教师是引向理解的前导;另一方面,学生是走向理解的实践者[10]。大学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工具”和“容器”,研究性教学观则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深刻理解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第二是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灌输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注意启发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知识不惟课本,评价学生不惟分数,真正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切实达到在教学中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第三是实现由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单靠教师积累的传统经验很难有效地实施研究性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1]。
      应该说,目前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忽视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要么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要么就是过分强调逻辑思维,强调纯演绎式的教学,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当作可有可无,由此导致了课程教学仅赋予学生的“再现性思维”而忽视“创造性思维”的误区。为此,在研究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途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1.鼓励想象,进行联想性直觉思维训练。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为想象没有任何框框,可以任意飞跃、演变,甚至是无中生有,所以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在教学中,关键是要破除知识的权威,解除思维定势和惯性思维的框条,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激情的鼓动语言,创设学生大胆想象的氛围,运用比喻和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2.启迪猜想,培养灵感思维。猜想是一种想象力,是科学想象与形象思维的巧妙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直觉结果,是“灵感”的化身。而直觉思维恰恰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也是很多自然科学创造、发明的基点。灵感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新奇性、独创性和忽逝性等特征[12]。要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因为它决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在一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久经沉思之后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其次,还要帮助学生捕捉灵感爆发的最佳时机和环境。灵感往往出现在长期的紧张的思索之后的暂时的松弛状态,所以,要培养学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长时间紧张的思考之后,适当放松一下,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得到休息、调整,而且往往也是灵感爆发的良机。
      3.变式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变式教学法的核心是不断地变换问题。变式教学要求通过变式的过程,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过程;它通过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研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变”的规律;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完成“应用——理解——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认知过程[13]。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变式教学能有效训练大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结语
      大学教育,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经由不充分的前提材料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非逻辑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要以生为本,鼓励想象,创设情境,经常采用变式教学等途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思维方法的教学与具体的课程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思维方法为载体,才能促进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只有深入地探讨和揭示隐藏在具体课程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慧颖,等.人类非逻辑思维辨析[J].心理科学,2006, 29(6):1409-1411.
      [2]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8.
      [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www.moe.省略/edoas/website18/31/info139...37K,2008-05-28.
      [4] 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2-65.
      [5] 姚利民,等.大学研究性教学理论基础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4):55-59.
      [6] 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 高教论坛,2009(3):73-77.
      [7] 李延保.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9.
      [8] 姚利民,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23.
      [9] 余华东.创新思维的关键是非逻辑思维[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1-9.
      [10] 胡弼成,陈小伟. 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50-52.
      [11] 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4-27.
      [12] 卜定勇.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探索[J]. 成功(教育),2007(1):75-76.
      [13] 陈小春,刘学飞. 变式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126-127.

    推荐访问:逻辑思维 源泉 研究性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