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谈陕西筝与河南筝的特点]陕西筝派特点

    时间:2020-07-14 07:22: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对陕西筝与河南筝两大流派最具代表性的几首传统筝曲进行比较分析,对它们各自的筝曲的记谱、演奏技巧的发展以及音乐风格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筝的流派;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流传于秦地,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形成了很多音乐流派,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传统的筝曲被分为南北两派,现在一般分为九派:“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中州古调”的河南筝;“齐鲁大板”的山东筝;“韩江丝竹”的潮州筝;“汉皋古韵”的客家筝;“武林逸韵”的杭州筝;闽南地区的福建筝;内蒙草原的“雅托葛”(蒙古筝);延边地区的“伽椰琴”(朝鲜筝)。
      古筝在战国时期已流行,如《高山流水》,秦国尤其,故史料也称“秦曲”。相传陕西当地有一个爱弹瑟的人,他有两个独生子也喜欢音乐,想把瑟占为己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二个儿子一人一半。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人相争而产生的,于是就称它为筝。也有筝筑同源说和蒙恰造筝说。据史料记载,汉、晋以前就7根弦;唐宗增为13根弦;明清逐渐增到15至16根弦,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21弦。一般都依五声音阶定弦,现已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也常为歌舞伴奏,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秦桑曲》等。传统的陕西筝曲,右手谈奏旋律,左手施以颤、按、滑、揉等技巧,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演奏方法,至于左手何时开始移到筝码右边和右手同时演奏的,无从考证,但在敦煌画中已看到双手弹筝的形象,还有在陕西蓝田水陆庵佛寺群雕中也有生动的双手奏筝的乐人形象。
      中州古调的河南派《高山流水》这首名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曲高和寡,妙技难工”,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高山流水》以旋律典雅,韵味十足, 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引子里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不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涧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悉心静听,愉悦之情悠然而生。
      第三、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之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跃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沸腾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细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处,万豁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似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伏微沤”。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底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侵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这千古绝唱的《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高山流水》一曲充分表明了河南筝曲的特色和风格的丰富。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筝就是秦国唯一的弦乐器,筝与瓮、缶等打击乐器一起,伴奏着“呜呜歌”,流行在秦宫廷和民间,常常是一边演奏演唱,一边喝酒,兴致发作,就拍着大腿,以饱耳福眼福――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秦国音乐。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姜女泪》《秦桑曲》是陕西筝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乐曲。两首乐曲都描写了秦始皇时期的暴政,导致古代的妇女失去亲人,凄苦的人生。《姜女泪》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陕西迷糊调音乐中的“长城调”、“哭长城”等乐曲中都有所反映。经连缀改编后,表现了在暴君秦始皇苛政下,孟姜女悲怨、哭诉、愤懑的心情。由唐张古祜《听筝》诗“十指纤纤玉红筝,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来看,在一千多年前,筝曲已有《哭长城》。
      乐曲以重音摇指开头,紧接着运用慢起渐快的八度,托劈及重颤音,表现出一种哀怨、愤恨的情绪。慢起段运用了上下滑音及“4”、“7”的按音。曲中的“4”、“7”高音。“4”界于还原“4”和升“4”之间,“7”界于还原“7”和降“7”之间。凡“7、6”“4、3”的连续进行,皆带下滑音,“6”的下滑音直接由“7”还原到“6”。“3”的下滑音直接由“4”还原到“3”。乐谱中如音的上方有“大”字,表示左手用大指按弦。这是为了解决八度的按音问题。
      快板段广泛运用托劈快速演奏,加上左手的重颤,刻画出主人公哭诉、愤懑的感情色彩。在音律上,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在弹奏时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陕西筝曲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激昂,激越中有抒情。
      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今日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所谓“郑卫之音”的民间音乐。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郑音即嘹亮”体现了河南筝的风格,如当地人的性格一样豪爽明快,和当地的方言语调很吻合,融入了当地戏曲的声腔特点;整体上铿锵有力、韵味十足、宽厚淳朴;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用托劈的指法流动的弹走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揉颤,富有很强的戏剧性,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滑音,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河南筝的节奏比较统一,但节奏的强弱对比突出,曲调变化幅度较大。
      
      《陈杏元和番》与《陈杏元落院》是河南筝派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首姐妹曲。乐曲取材于戏曲故事《二度梅》,描写的是唐代吏部尚书陈日升之女陈杏元受奸臣陷害,被迫前往北国和亲,行至雁门关时,她借拜昭君为名,在落雁坡企图投河自尽,恰好落入邯郸节度史邹伯符院中被救。这两首乐曲分别描写了陈杏元在前去和番途中的悲愤心情和落院遇救后向邹大夫倾诉自己不幸身世的凄切情景。在《和番》一曲中,较多地使用了“游摇”及缓慢而起的“下滑音”等技巧,描述了主人公心中的怨愤。而《落院》一曲则用了起伏多变的音调,戏剧性的描绘出陈杏元哭诉时的情景。“游摇”技法的充分运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陈杏元去和番时内心的哭泣和绝望。《落院》没有采用《和番》中的大量“游摇”,而是采用节奏快速、连续的演奏方法,用来表现被救后的陈杏元在讲述自己悲惨遭遇时激怒与愤慨之情。
      河南筝曲除《和番》、《落院》这样悲愤情绪的作品外,还有表现欢快、轻松性格的乐曲。如《花流水》又名《高山流水》、《正月梅花》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河南筝和陕西筝的演奏特点、作品风格及演奏技巧归纳如表1所示。
      古筝是华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几千年来,筝乐传统深深蕴涵于民间,随着时代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丰富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艺术影响力的风格流派。
      
      参考文献
      [1]阎黎雯编.中国古筝名曲荟萃[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2]曹永安编著.曹东扶筝曲集[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推荐访问:陕西 河南 浅谈 浅谈陕西筝与河南筝的特点 河南筝曲特点 河南筝派特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