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绿野仙踪》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寓”情怀】绿野仙踪创作背景

    时间:2019-05-07 03:19: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小说发展到清代中期,“自寓”性成为文人独立进行的长篇小说创作所呈现的最具时代性的特征。《绿野仙踪》作为这一时期出现的特色鲜明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创作特征上也体现出极为明显的自寓性。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身上都有作者李百川的影子,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为封建末世读书人的的矛盾心态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绿野仙踪》 创作特征 李百川 “自寓”情怀
      《绿野仙踪》是清中叶李百川创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特色非常鲜明,甚至于有评书者将其与《金瓶梅》和《水浒传》相提并论,问世后流行颇广。作为一部集多种题材于一体的长篇小说,《绿野仙踪》在创作性质上的一大突出特征就是他是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并且具有“自寓”的创作特征。所谓“自寓”就是作品主人公身上有着作者的某些影子,映现了作者的某些人生经历,集中投寄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怀抱。《绿野仙踪》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冷于冰,以及花费大量笔墨塑造的人物温如玉,身上都投射出作者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作为封建末世读书人“出世”与“入世”的艰难抉择和矛盾心态并寄托了作者受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而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
      一、“冷于冰”和“温如玉”
      (一)“冷于冰”——作者的人生理想化身
      《绿野仙踪》的主人公冷于冰是由士子厌弃俗世而修道成仙的人神兼备的形象。冷于冰虽最终修成正果,但在小说的前四回,冷于冰都是作为一命热衷功名的士子形象出现的,他从小就才华横溢,十九岁便有状元之志,甚至生个儿子都起名为“状元儿”,他空怀远大抱负却报国无门,对权奸严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之事敢怒而不敢言,也正因为如此,在冷于冰得道成仙之后,并没有安于神仙生活,而是选择救助众生,帮助有志之士建功立业,并最后设计搬倒了权奸严嵩。虽已出家但却时刻牵挂着家中儿孙,希望他们博取功名,这体现出他的封建等级意识,正统观念非常浓厚。由此可见,冷于冰是作者人生理想的化身,寄托着作者难以实现的人生理想。
      (二)“温如玉”——作者的现实化身
      《绿野仙踪》小说中除了冷于冰,着笔墨最重的当属温如玉这一人物,而在《绿野仙踪?自序》中可得出,作者李百川原来生在富贵之家,后来遭变故破产,曾携家存旧物远货扬州,却全部损失,贫病中先后投靠其亲戚。从以上可以得出,他出生在富裕家庭,一直读书属意功名却不得志,后来家中遭变故,贫困潦倒的处境。郑振铎先生说“作者也是穷愁著书的一人,思想多愤慨……他早年生活很富裕,是世家富族,至中年大败,以做幕为生,故于人情世故的苦味是尝够了的,书中的温如玉难保没有作者的小影在其中。”卿云祥也说“可见作者借温如玉的形象再现自己的经历,宛如对镜自叹、自娱、自责、自期。如果说冷于冰是作者塑造的神仙,温如玉就是作者的化身。”由此可见,温如玉就是作者对无奈现实的寄托。
      (三)作者“道念”与“欲望”的象征
      温如玉是冷于冰众多弟子之一,书中虽是师徒关系,但与冷于冰的其他弟子相比,温如玉都具有一些特殊性,他与冷于冰不管从名字上还是性格上,都具有一种对比和互补的关系,首先从作者设计的这两个名字上,就能找出一些端倪,冷于冰,比冰还冷,比喻其对功名富贵、情感欲望的舍弃之心,是道念的象征。而温如玉,比玉还温,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性格的软弱,对富贵温柔乡的留恋,小说中温如玉沉迷于与金钟儿的儿女之情,直到小说结尾之处还割舍不掉功名富贵和世俗享受,是欲望的化身。作者用大量笔墨去塑造温如玉这一形象,细致的写出了他的思想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形象的塑造跟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人物和现象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书中既对温如玉嫖妓进行了批判,又花去大量笔墨描写温如玉与金钟儿的情事,这也是作者情欲的表现和享受世间儿女之情的渴望。这实际上也是作者的一种“自寓”。
      二、“出世”与“入世”的艰难抉择
      (一)“出世”与“入世”的双重人格寄托
      《绿野仙踪》中冷于冰的修行模式与以往的道教修行小说的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侯忠义先生说,“冷于冰的“仙踪”基本上不是在天上的仙界,而是在人间的“绿野”之上。”主人公冷于冰在作品中具有双重人格:道士的身份和积极入世的情怀。形成这种双重人格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无奈之余只能以曲折的形式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出来。小说中火龙真人收冷于冰为徒之后曾说:“凡有益于民生社稷者可量力行为,以立功德。”这里就把道家的出世修炼和儒家的入世情怀结合为一体,冷于冰的修道过程并不是消极退隐,而是曲线济世的过程。
      (二)作者艰难处境和矛盾心态的寄托
      小说主人公冷于冰出身于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志向远大,却因为性格耿直,不肯替权奸严嵩之流起草祸国殃民陷害奸臣的奏章,而眼睁睁的看着原本已到手的功名付之东流。从小说的第三回《议赈疏角口出严府,失榜首回心守故乡》,封建末世政治的黑暗,朝政的混乱显露无遗,作者几乎是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逼迫主人公冷于冰认清世事,不再对功名利禄抱有幻想。李百川所处的封建末世,读书人面临着难以抉择的艰难处境,那就是坚持气节人品和博取功名利禄的矛盾。这原本并不矛盾的两件事在这个权奸把持朝政的时期变得冲突起来。是选择屈从社会势力来取得功名上的成就,还是坚持气节人品,从此不问朝中事?小说一开始便借冷于冰之父冷松之口,道出了这份尴尬处境:“能守正不阿必为同寅上宪所忌,如我便是好结局(削职回籍);若是趋时附势,不但有玷家声,其得祸更为速捷。”作者将自己作为处于封建末世的一名读书人所面临、难以摆脱的困境寄托在了冷于冰这一人物形象的身上。
      冷于冰求仙过程中的外功修炼主要有三:一是驱除妖魔鬼怪,为民除害;二是参与朝廷内的忠奸斗争,帮助忠臣铲除奸臣;三是帮助朝廷抗倭和平定起义,“杀贼安民,替天行道”。这与其他的修道小说是不同的,以往的修道小说只是一味的修道成仙,不问世间事,而冷于冰的修道却一直离不开人间这个烟火之地,换句话说,他还在坚持他的理想,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以前是博取功名,建功立业,现在是通过修道成仙来救万民于水火。冷于冰读了二十年书,儒家经典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模式早已渗入到他的血液中,难以摆脱。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冷于冰却并没有这样做,他成仙入道却没有让妻儿沾半点修道成仙之气,继续让他们以世俗的方式生活,临走时他嘱咐妻子教状元儿守正读书,便是大节大义。后来听说儿子中举,更是欣慰有加。几次回家探望妻儿,临走时都要叮嘱妻儿好生看护,对子孙后的功名利禄十分重视。由此可见,尘世间的功名利禄仍然是冷于冰无法释怀之物。冷于冰的这些表现都寄托着作者难以放弃的济世情怀,是封建末世读书人入世不能,出世又不甘心的矛盾心态的表达。
      三、干预人世——难以摆脱的建功立业情结的寄托
      (一)由单一到丰富的结构模式
      《绿野仙踪》这部小说还有一大亮点之处在于其对修道类小说的创新和发张上,小说不再是单一的结构模式,而是采取多条主线一起叙述的方式,冷于冰的修道过程是一条主线,同时温如玉、金不换以及连城壁等人的经历和修道过程也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主线来叙述,这充分的反映出小说发展到清代的一大变化,那就是文人的独创性参与进来,并占了很大的比重。作者把自己的一些人生价值观通过“自寓”的模式用这种新的多向型的艺术结构表现出来,在思想文化内涵上也体现出作者人生经历的现实感受以及其拯救苍生、建功立业的入世情怀。
      (二)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寄托
      小说中朱文炜、林岱、林润等人物都是冷于冰修道成仙过程中所帮助的对象,而这种帮助其实并不单纯只是帮助而已,先是冷于冰帮了这些人,后来冷于冰的建功立业、拯救苍生的政治抱负则是由这些人来帮助实现的,鉴于冷于冰的修道身份,有些事情是不能亲自去做的,这就促使了朱文炜等形象的诞生,这些形象都十分的饱满,甚至有学着质疑这些形象造成了冷于冰形象的虚乏,但他们的存在时确实有必要的,能更好的实现作者“自寓”的创作意图。《绿野仙踪》这部小说一大突出特色在于修道之人大胆地干预政治以及作品中对超能力的渴望。冷于冰利用法力惩治贪官奸臣,甚至“陷害”严嵩的情节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作者赋予冷于冰各种超能力,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力和对拥有超能力以借助其建功立业的渴望,是作者政治理想的寄托。

    推荐访问:绿野仙踪 浅析 过程中 情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