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收入分配不公 [浅析区域收入分配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时间:2019-04-12 03:17: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收入差距已超出合理范围,区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表现突出,对我国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构成影响。要解决好该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以平衡收入分配,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关键词:区域收入分配;和谐社会;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052-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国人民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现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从近些年我国逐步攀升的基尼系数和官方统计的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数据上便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现象已不容忽视。
      一、区域收入分配不公原因分析
      (一)自然、社会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地区发展的“先天性”差距。比如,东部地区占据了先天发展优势,在地形地貌上多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而西部地区在地形地貌上多为丘陵高原、沙漠戈壁,环境和生态恶劣,交通闭塞,这些自然因素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及贸易往来,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数千年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一直存在。从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步从中原地区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70%以上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对中西部地区则没有大的投入和扶持,“一五”计划、“三线”建设并没有使总体不平衡状况发生变化。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偏向
      为了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依据国情实施了一些倾斜性的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收入分配不公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实施了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实行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梯度推进的倾斜性发展战略,“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提出推进了东部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西部地区却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旧政策,这就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呈现出剪刀差,拉开了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在政策的作用下,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分配体制不健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原来单纯的按劳分配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意味着劳动者个人的收入与其占有的生产要素有着密切联系,拥有的要素数量越多、质量越好,获得的收入就越多,而且获得的收入呈几何倍增长,反之亦然。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机制还没建立起来,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仍有存在,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分配的不公平。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
      二、区域收入分配不公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都会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不利影响。
      (一)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作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理所应当占有和享受社会建设的成果。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权利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有权利获得公平的收入分配。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东西部居民之间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相当悬殊,这些分配不公的表现与共同富裕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也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不会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实现真正的、长久的和谐。
      (二)影响经济协调发展,制约民众消费水平
      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因为人的能力、素质的差距以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合理的收入差距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会带来经济效益提高。但是,收入差距过大就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正如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木桶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这就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更要关注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过大,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相对较低,高收入阶层对一些产品的消费却已达到饱和状态,出现了“有钱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消费断层现象,使得消费结构不能顺利升级,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三)不利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两极化的社会结构,处于两极之中的中间阶层所占比例比较小,这种社会结构是极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容易引发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矛盾。随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虽然高收入阶层中的大部分人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但也有少部分人是通过非法手段发财致富,这就进一步加深低收入阶层的仇富心理,许多恶性案件也因此发生。如果任由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经济发展受制约,社会秩序不稳定,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就会落空,严重损害执政党的形象和威信,甚至会动摇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推荐访问:浅析 不公 构建和谐社会 收入分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