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批评教育谈话记录 谈批评性谈话方式

    时间:2019-04-05 03:25: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生的错误行为指的是,违反学校的纪律,社会的秩序以及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如旷课、作弊、捣乱、打架等。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既可以采取大会(或班会)指责给予行政处分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批评性的谈话方式。批评性谈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性行为。因此当前教育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抵制精神污染的过程中,提高批评性谈话的艺术,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批评性谈话呢?
      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批评的心理依据
      被批评的学生大多数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认识模糊,鉴别不清。他们的基本心理状态就是企图掩盖错误,逃避错误。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融合性”。
      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同其他未被批评过的错误行为融和在一起,表明它们是等值的,同样不应受到批评。如“我捣乱是不对的,可是班上捣乱的同学多着哩,连班干部也捣乱过,老师为什么不批评他们,专门盯着我?”
      (二)“攻击性”。
      指矛头指向提出批评的教师或同学。或指责教师态度粗暴,如说:“我不对,你这么凶,对吗?”或指责同学故意找茬,如说:“因为我上次揭发过他,所以他报复。”态度显得非常生硬。
      (三)“合理性”。
      对错误行为的产生作所谓合理化的解释,千方百计的寻找理由,如说逃课的原因是为了上网,学生会说:“缺两节课有什么了不起,上网不同样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吗?它或许比上课收获还大哩。”如此等等。
      由于批评对象往往坚持以上三种心理状态,所以常常导致谈话出现“冷场”甚至“僵局”。总之,我们要注意到中学生的执拗心理。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容易兴奋、冲动,喜欢反抗、攻击,他对于别人的指责常常是片面的、过激的,但是却容不得别人对他有一点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批评。由于学生的执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给批评性谈话带来了困难。究其根源,执拗性实际上是学生独立的批评性思维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这种思维的发展则是从对权威的否定开始的。小孩子似乎都把家长、教师视为绝对的权威,唯命是从,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变为持怀疑的目光、批判的态度看待成人习以为常的规则、习俗、见解,反对以一种程式、一种模式学习和劳动,而追求新鲜的事物。但是,他们身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的意向与他们实际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以至他们的思想行动、言语往往是偏激的,过头的,缺乏辩证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容易犯错误而且一时不容易认识到错误的原因所在。
      二、谈话双方的关系要融洽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懂得,迁就不等于耐心,怒骂不等于严格。批评是出于对学生的爱,远离了这一点,双方的关系就可能破裂。怎样促使双方关系的融洽,奠定矛盾解决的基础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做到三个“善于”:
      (一)善于将对学生的严格与宽容化为一体。
      批评学生的错误需要刚柔并兼,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一个富有责任心的教师,从不轻易放过学生身上的一个错误,但也不会死扭着学生身上的一个错误不放。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在批评性谈话过程中,“严格”表现为要对学生产生错误行为的分析上,语重心长,语可重,但声不一定要粗,“宽容”则表现在对学生的错误谅解上,因为他们的错误往往处于似懂非懂,有意无意之间的谈话中,最容易激怒学生的是,无休止的提学生过去的错误,不适当的联系社会上的犯罪活动以及动辄以告诉家长,进行行政处分来讽刺、挖苦、恫吓。尽管学生犯了错误,甚至是一犯再犯,可是我们仍然应该以理相劝,以礼相待。总之,批评要重视双方从心里接触到心里交融的过程,应该让犯错误的同学体会到你批评他,是站在他一边,帮助他解脱困境的。
      (二)善于调节学生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平衡。
      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尊心又阻碍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此,在批评性谈话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又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进步。
      (三)善于化严肃与幽默于统一的和谐气氛中。
      批评性谈话不同于情感性谈话,不能那么自由、轻松、活泼,需要有一定的严肃性。但是,在严肃中并不能排斥一定的幽默。批评性谈话中的幽默,决不是挖苦、讽刺、嘲笑,而是指辛辣、诙谐、含蓄,耐人寻味,更加促使批评对象的思考。
      三、要认真分析产生错误性行为的主观动机、客观原因以及错误发展的全过程
      谈话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老师是否充分掌握批评的事实依据,特别要弄清学生的错误性行为是一贯的还是非一贯的。比如,同属于作弊,有的是为了应付父母大人而作弊,有的是为了在班上争名次而作弊,还有的是为了帮助其他同学作弊,只有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掌握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发展的全过程,谈话时才能击中要害,使学生真正做到心悦诚服,接受教育。
      四、谈话的时间、地点选择要适宜
      时间的选择有两条原则:一要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紧迫程度,紧迫的及时谈,不那么紧迫的可间隔一段时间再谈。二要根据谈话双方的情绪,是稳定的还是冲动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属于爆发性错误,不需要立即解决的,那么,只要一方处于十分冲动的状态,就不宜立即谈,不妨冷却一个阶段。
      地点的选择要根据谈话需要的严肃程度。一般爆发性错误,如打架,故意损害公共财物等,对集体危害性比较大的,谈话时要严肃,可以把学生叫到老师办公室,教导处或校长室谈话。一些持续性错误,如上课精神不振,对大人不敬等,对集体危害性不那么大的,谈话不需要很严肃,则可以在校园,回家的路上谈话,效果同样可以。
      五、谈话的内容与方式是批评对象可接受的
      批评性谈话本身具有“否定”,“抑制”,以及“纠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谈话可能一次就成功,但是大多数情况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批评性谈话同样必须遵循可接受原则,注意分寸。根据谈话对象认识程度以及行为错误程度的不同,谈话方式也不同。批评性谈话有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一种封闭型,一种放射型。封闭型一般不作纵向联系,不把谈话对象的错误行为与他过去的表现、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也不作横向联系,不把学生的错误行为放到社会上解剖,而是就事论事,就事论理。放射型谈话则不然,有时甚至撇开错误行为本身不谈,而“天南海北”“东拉西扯”,讲典故,引警句,迂回作战,目的让谈话对象懂得,所犯错误虽小,但为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将来可能导致大错,谈话类型当然不止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谈话,可能得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谈话进程中,还要注意谈话对象的反馈,以改换或交替使用不同的方式。

    推荐访问:谈话 批评 方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