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被动语态的“突显”和信息组织功能:被动语态例句

    时间:2019-02-12 03:21: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结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原理,从观点、前景化和语用照应方面讨论英语被动语态的突显和话语的信息组织功能。突显是句子的焦点,取决于句子中NP的视点、观察和前景化,而语用照应则体现在语篇的新旧信息的组织结构上面。
      关键词:被动语态 视点 前景化 突显 信息组织
      
      一、引言
      
      语言学中的一些最核心的问题涉及语言如何完成其在人类交往中的独特作用,诸如语言的工作原理、语言的可译性的性质以及范围,句法语篇的结构、连贯性以及完整性等等。包括认知语言学在内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都对此作出过回答。但是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很难达成一致,有时甚至很难断定他们哪些地方一致,哪些地方矛盾,哪些地方是讨论不同的范畴。如何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语言论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被动语态的语言流派定位
      
      语态是传统语法中一个既与表示过程的动词有关,又牵涉到语句其他成分的语法范畴。许多语言学家从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出发把语态分为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许多语言都存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立。语态的语法范畴允许说话人更加灵活地观察句子中的NP。在话语分析中,人们特别注意主位的作用。对语态的分析方法也广泛地表现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当中。传统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分析的是主动-被动语态之间的关系转换及深层结构关系。认知语言学注重主动―被动语态的认知模式,认为句法构造是以人的认知为媒介同相应的语义结构建立对应关系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的认知系统一个最有用的特性是能够对可信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Best:2000)。Spellman在因果推论的心理学理论中提出过一种ΔP(Delta P)规则:Δ=(E/X)-(E/-X),规则中的(E/X)是指观察到假设的原因同时也观察到结果的概率,(E/-X)是指没有观察到原因却观察到结果的概率。正是这后一种没有观察到原因却观察到结果的情况为被动观念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石毓智论证“动作+结果”是人类语言组织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2001),被动化正适用于这个原则。只有从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入手,才能找出语言中的句法规则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M.A.K Halliday(1994)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从语篇的信息结构方面讨论了语态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认为被动语态在以下六个方面的语篇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引入主题功能、转换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对比焦点功能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具有很强的语用重组性,它利用语用重组这一手段,可以将句子成分前置或后置,对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编排的先后顺序进行重组或调整,从而使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语义连贯,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语用学(如Levinson,1983)关注的是语态选择和语用照应之间的关系。Lakoff(1982,1987)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从figure/ground图形和背景的图式出发,分析被动语态的agent和recipient的突显关系和语义关系。ICM涉及言语社会中人与环境的约定俗成行为模式,故能有效地解释范畴结构的原型效应。Croft(1993)指出,被动句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理想化状态性事件,并提出了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of Events,简称EICM)。被动态的原型产生于把过程化的事件表达成状态化的事件,它表达的是受事者受外力影响而形成的状态。根据事件理想化认知模型EICM,这种状态应该概念化成一种自足的属性,因而施事是不能在被动结构中出现的。无施事出现的被动态是被动结构的原型。然而在现实语言中,有的被动结构可带施事性短语或重新被表达成过程而不是结果性状态。它们偏离了EICM,因而成了被动态的特殊形式。
      
      三、视点―前景化所构成的突显功能
      
      1. 突显(Foregrounding)
      “突显”是我们生活经验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它相对于背景而言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聚焦视点的认知能力。运动的、较小的、整体的、令人感兴趣的图形(如飞鸟、钉钉子的工人)比静止的、较大的、零散的、不感兴趣的背景(如树、木板)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心理学家所发现的“图形―背景”理论被CL用来解释了很多语言现象,Langacker基于此提出两种突显原则:(1)基体与侧面(Base 2 Profile),(2)射体与界标(Trajector 2 Landmark),它们可用来解释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如:词义、词类、所有格构造、隐换喻、主宾语择用、语法构造等。同时,它们也适用于分析语篇连贯,我们只要突显环境中的一个要素或抓住心智中一个念头并围绕它展开论述,这些语句就具有连贯性。CL认为,句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讲话者对周围环境进行概念化过程的反映,而这个概念化过程受约于注意力原则。在生成语篇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突显的参与者(特别是施事者)是引人注意的图形,很可能做分句的主语或一个语段论述的出发点,倘若选择了突显的施事者或一个话题作为语段起始分句的主语,它就很可能成为这个段落的认知参照点来统摄全段,从而使得整个小语篇取得连贯。
      2. 视点(point of view)
      视点类似于语篇分析中的perspective。从文学的意义上看,视点指的是作者展现故事行为的角度。换句话说模式谁在给我们讲故事,故事是怎样讲的。因此视点也可以说是我们观察客体的角度。比如在陈述句里,一个及物性句子可以涉及两个NP(如主语和宾语),这两个NP我们通常叫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关注的焦点便是我们的视点产生的另一种主观行为。前景化这个术语首先由布拉格学派的穆卡洛夫斯基(J. Mukrovsky)于20世纪六十年代日出。穆氏用前景化将文字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推入一个引人注目的位置。后来这个术语被引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后,关注的是话语中成分质和量的突显,使读者聚焦于某个成分。也就是说,从语法意义上讲,一个NP是怎样被提升而处于突出的位置得到关注。例如:
      Bill attacked Tom.
      在此句中,Bill和Tom都是NP,是及物过程中的两个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由说话人决定。我们发现,这两个NP处于同等的聚焦位置(除非通过其他方式强调Bill使之前景化,处于突出位置)。但是,如果我们把此句变成被动句,则是Tom was attacked by bill. Tom便被突显出来,并且Tom作为主动句中的接受者成为说话人关注的焦点,而施动者Bill出现在介词短语之中,作为工具出现。这样的被动句使得说话人从动作承受者的视点中描述情景并得到质的提升。在英语中,有时施动者完全被省略,如:
      Tom was attacked.
      在这里,施动者处于背景之中,仅仅成为了隐含的参与者,许多人把接受者的前景化和施动者的背景化成为接受者的提升和施动者的降格(Givon 1990),Kuno(1987)则称之为对动作接受者的同情。从认知的角度来看(Talmy1975)前景化和背景化的关系可以用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来描述。从视点来看,突显的成分是图形,而背景化的参与者则是背景。这种关系十分类似于Langacker(1987:205)所采取的分析方式。Langacker认为句子中的语法标记都是有功能的。其中的过去分词标记-ed是指示“trajectory”射体和“landmark”界标的改变,即:受事名词由主动态的界标(宾语)变成被动态的射体(主语),而施事名词则相反,由主动态的射体(主语)变成被动态的界标(介词短语)。对于处于背景化的施事名词来说,界标是一种心里图式,完全隐含起来。这样的关系模式,在适当的语境中,成为理想的认知模式。
      
      四、信息组织功能
      
      被动语态的信息组织功能指的是语篇内为了达到连贯主位-述位之间的顺序安排,新旧信息的表达。我们都知道,任何语篇都由一个或一组有意义的,关联的句子或单位构成;语篇内句际关系非常复杂,顺序(主位-述位顺序)和信息焦点的组织和安排都依赖于语境和作者/说话者的表达意图。被动语态的结构特征是强调动作承受者,使之聚焦,因而在语篇的信息结构中其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主位同一”和“引入新信息”两个方面。例如:
      (3) a. The Prime Minister stepped off the plane.
       b. Journalists immediately surrounded her.
       c. She was surrounded by journalists.
      (3)中的b和c其实都可以接在a后面作为语篇的延伸。如果选择b,那么a和b构成的话语中则有两个主语(主位),且两个主语具有同等的聚焦价值,使读者视点有点模糊,不符合胜利原理。对此,Brown&Yule(1983:130)指出,应该有限选择c作为接续的句子,因为读者愿意保留同一主语(话语主题)。同样,选择被动语态更多的是调整新旧信息的位置。请看下面的例句:
      (4)This memorial exhibition combines his explosively colorful paintings with sculptures by his father,Jacob Epstein,and has been organized,following his mother’s death,by her friend,Beth Lipkin,whom must of the pictures were left.
      (5) That similar relationships occur with these specie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in Saskatchewan was suggested by Pickford.
      可以看到,(4)中被动语态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平移的继续句,保留了上句的主语,并以长信息短语结束,整个结构非常流畅。特别是新信息her friend的出现,使前面所描述的主位结构清楚而具有逻辑性,同时动作承受者her friend出现在这个位置,又给后续结构的延伸提供了合理的空间。(5)中的主位结构很长,从语篇的内部组织上看,非常符合信息原则。施动者作为新信息对上一句作了很清楚的解释。
      
      五、结语
      
      被动语态的突显和语篇信息功能也受到语境的限制,语篇主要受结构性,也就是上下文的制约。被动意义的影响体现在主位和述位,焦点的转移和联系。其过程是从主语到话语因素几方面进行信息和功能的调整,因此其语篇意义便具有语用意义。突显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视点的调整和位置的提升,因而具有一种空间意义。
      
      参考文献:
      [1]Douglas Biber 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John I. Saeed. Semantic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3]F. Ungerer,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Gillian Brown&George Yule,2000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Halliday,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1976.
      [6]Langacker Ronald.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7]牛保义.汉语被动结构的认知语义基础[A].上海:汉英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2.
      [8]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向自然.认知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熊学亮,王志学.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分析[J].外语学刊,2001,(1).

    推荐访问:语态 突显 被动 组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