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对数学问题情境选取的几点思考|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关于鸟的情境

    时间:2019-02-10 03:23: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它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实效性”,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在创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
      
      创设情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教学内容是什么?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只有目的明确,才能够从众多的“情境”中找出最适合本节课的素材,来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出现了情境创设不合理的状况。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开始出示本地的几个标志性建筑,说:“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该市旅游景点的录像,镜头所及的是山清水秀、花红叶绿、林荫错落、寺塔辉映……在学生禁不住赞美与感叹时,教师设问:“为什么会感觉这样美呢?”同时录像定格在景点中的蝴蝶、水杉、宝塔、寺庙等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图像上,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美在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有的学生说“蝴蝶的颜色很美”,有的学生说“宝塔的形状很美”……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这时学生还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一方面精力不集中,另一方面也很难观察出这些物体“两边完全一样”的对称特点。最后,学生几乎在教师给出答案的引导下,完成了“观察”与“探究”。如此之美的教学情境,虽然学生很感兴趣,却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可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并不在于它的形式多美,内容多长,而在于它的实效性,在于它能否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二、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我们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情境的体验唤起旧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上进行体验、提炼,构建新知。基于这个出发点,那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心理发展程度等各方面进行选取。可目前有的教师创设情境时却不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步应用题》例1时,绘声绘色地串讲着:“国庆节就要到了,动物王国里正张灯结彩准备庆祝。这不,小猴、小兔、小熊正做纸花呢!小熊做了12朵,小兔做了18朵,而灵巧的小猴做的比它们俩做的都多。谁能猜出小猴做的会是多少朵呢?”教师说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时,却发现各小组中均有一些学生在嘀咕“又是动物王国”。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这节课的问题情境为什么没能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呢?学生抱怨“又是动物王国”是怎样的一种排斥心理?记得低年级时他们曾经那么津津乐道,为什么三年级就兴趣全无?这样的情境在中高年级还能适用吗?所以,只有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情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注意便于数学问题的提炼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情境要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要便于学生从中提炼数学问题。可目前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却无法让学生提炼出恰当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这里借用斯苗儿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案例如下:
      师:你们家装修过房子吗?
      生:装修过。
      师:装修房子要考虑哪些问题?
      生1:买水泥。
      生2:买油漆。
      生3:要请人。
      ……
      师:你打算怎么请人?
      生1:找价格便宜的。
      生2:找质量好的。
      生3:找认识的。
      ……
      在上述案例中,呈现的是三个问题,其一是你家装修过房子吗?其二是装修房子要考虑哪些问题?其三是你打算怎么请人?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学生如何提炼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对这一生活素材不是很熟悉,那岂不更糟?试想谁家装修,小孩子参与其中的?因此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除了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外,教师对情境素材如何作合适的处理才能够使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成分,并将之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值得我们去
      研究。
      
      四、要注意情境创设的量应适中
      
      数学问题情境形象、具体、生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因此它对学生的思维起点要求不高,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然而,过多的情境创设未必是好事,容易使数学课变味。例如《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教师设计的基本环节如下:说一说(平时用钱的经历);讲一讲(每一币值的特征);想一想(购物判断);猜一猜(根据特征说一说可能是哪一币值);练一练(某价格可由哪种币值及数量组成)。这节课生活化一线贯穿到底,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也很热闹,然而关于人民币、关于用钱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整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经验水平,没有提炼、没有发掘生活素材所蕴含的数学价值,从而丧失了作为数学课的本质特征。
      有的教师用一个故事贯穿到底,学生一会听故事,一会研究数学知识。还有的教师一堂课创设“多种”情境,每过三五分钟就会变着法子引出一个新的话题,教师手忙脚乱,学生目不暇接,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所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适度。

    推荐访问:对数 情境 选取 几点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