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_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尝试

    时间:2019-02-05 03:30: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5-0025-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学习化学,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然而,评价学生能力的一种最简便、最经常用的办法就是考试,最终的评价还是要落实如何做题上,而化学习题课如何上,如何能有效的上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压力,如何上能够改变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习惯呢,如何做很少的题而能最大效率的提高学习效果,减少题海战术是很值得研究的。
      为此,我在本校高二两个平行班级中,找两个化学基础差不多的两个平行班去掉乐队手球队及外国的同学(4班、5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级,进行研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的习题课,然后,通过阶段性的测验进行评价。实验过程中的几次考试成绩(百分数制)如下:
      通过一年的尝试发现实验班的成绩除了在初态时低于对照班,其他的几次大的考试中,均高于对照班级,虽然只是在3分左右。并且不排除其他的因素的可能性,但是习题课的有效性尝试教学,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多次不同的实验尝试,力图寻找一种或多种比较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结果。在尝试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
      
      1习题选择的原则
      
      (1)针对性
      习题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要注意题型的划分。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要让每个题目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在选择题目的时候,要知道这道题是要讲清楚什么知识点,要用到哪一种方法,比如是使用十字交叉法还是极端值法等等。
      (2)典型性
      选取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或者说明一个知识点,既要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课本习题均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题目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例题与习题,适当拓深、演变,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发现,若一个班级任意选用课外辅导书,效果不好。
      (3)研究性
      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内涵,要有一定的研究性,而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达到“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挖掘共同本质;多题归一,归纳思考规律。”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或者结合当前热点问题,设计习题或者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注重研究过程,才会应用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案例1]向100 mL 2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为7.8 g,求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为多少?
      法一:连续反应法
      利用化学方程式物质之间的关系
      当碱少量 Al3++3OH-→Al(OH)3
      31
       x 7.8 g/78 g・mol
       3/x=1/0.1molx=0.3 mol
      V(NaOH)=0.3 mol/1 mol・L-1=0.3 L
      当碱过量 Al3++3OH-→Al(OH)3
      13 1
       2×0.1 mol0.6 mol0.2 mol
      Al(OH)3+OH-→AlO2-+2H2O
       1 1
      (0.2-7.8/78)mol0.1 mol
      消耗的 NaOH为(0.6+0.1) mol=0.7 mol
      V(NaOH)=0.7 mol/1 mol・L-1=0.7 L
      法二:平行反应法
      碱少量时省略,下面相同。
      碱过量时:
      Al3++ 3OH-→Al(OH)3
       131
      0.1 mol 0.3 mol0.1 mol
      Al3++ 4OH-→ AlO2-+2H2O
       14
       (0.2-0.1) mol4(0.2-0.1) mol
      消耗的NaOH为 (0.3+0.4) mol=0.7 mol
      V(NaOH)=0.7 mol/1mol・L-1=0.7 L
      法三:元素守恒
      当碱过量, 利用Al元素守恒:
      n( Al3+)=n[Al(OH)3]+n(AlO2-)
      n(AlO2-)=n(Al3+)-n[Al(OH)3]=(0.2-0.1) mol
      =0.1 mol
      Al(OH)3~3OH-AlO2-~ 4OH-
       0.1 mol0.3 mol0.1 mol0.4 mol
      V(NaOH)=( 0.3+0.4) mol/1 mol・L-1=0.7 L
      法四:电荷守恒
      当碱过量:
      Al3++OH-→Al(OH)3+AlO2-+H2O(未配平)
      由于 n(Al3+)=0.2 mol n[Al(OH)3]=0.1 mol
      n(AlO2-)=n(Al3+)-n[Al(OH)3]=(0.2-0.1) mol=0.1 mol
      利用电荷守恒 n(OH-)-3n(Al3+)=n(AlO2-)
      n(OH-)=0.1+3×0.2=0.7 mol
      V(NaOH)=0.7/1=0.7 L
      法五:图象法
      由于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n[Al(OH)3]与n(NaOH)的关系如图2所示:
      相似三角边长形成比例 x/0.6 mol=0.1/0.2
      x=0.3 molV(NaOH)=0.3 mol/1 mol・L-1=0.3 L
      根据相似三角边长形成比例(0.8 mol-y)/(0.8-0.6)=0.1/0.2
      x=0.7 mol V(NaOH)=0.7 mol/1 mol・L-1=0.7 L
      一道题用了多种方法,让同学试着多角度分析,应用了多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课的效果很好。
      
      2习题安排的原则
      
      (1)及时性
      习题课是安排在什么时候上,是每周一次还是每章节结束,还是每单元结束?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关键是及时性。在一个概念或者定理下去后,及时选择一定的习题进行对知识的再加深巩固很有必要。比如考试一结束就应该上试题分析,而不是等过几天。这样就失去同学对试题的兴趣。其实习题的及时性优点很多,还能及时将学生的不懂的知识化解避免新的困难堆积。
      (2)“少”与“多”
      对于“教”而言,要冷静、客观、全面的分析知识到位了没有,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如何,等等。对于“学”而言,要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思维训练收效如何,等等。这需要穿插讲解习题的频率大而量少,即需要少量的题目大量的思维。比如,在讲极端值的方法的时候。在对照班只讲极端值法,实验班按下列方法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2]现有某氯化物与CaCl2的混合物,取11.1 g粉末完全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得到29.6 g氯化银沉淀,则该混合物中的另一氯化物可能是
      A. CuCl2 B. FeCl3C. MgCl2 D.AlCl3
      法一:极端值法
      假设11.1 g粉末全部是CaCl2得到28.7 g氯化银沉淀, 比29.6 g少。所以假设分别是选项中每一种物质的话,产生的氯化银沉淀要比29.6 g多就对。所以C、D选项符合题意。
      法二:平均法
      MCl2 → 2AgCl
      m+71 2(108+35.5)
      11.1 g 29.6 g m=36.6 g Ca-40
      所以, 其他物质质量应该小于36.6 g
      CuCl2 Cu-642/3[FeCl3]2/3Fe-37.3
      MgCl2 Mg-242/3[AlCl3]2/3Al -18
      所以,C、D选项符合题意。
      有这样一种思路:假设11.1 g粉末全部是CaCl2得到28.7 g氯化银沉淀,比29.6 g少。说明杂质中的含氯量高于CaCl2,含氯量高于CaCl2的就有B、C、D选项。为什么出现和前面不一样的答案呢?这种问题无论是学生提出还是有老师抛出来,都会引发强烈的讨论。
      这样的习题量少,但是思维量大。是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手段之一。
      
      3习题讲解的原则
      
      (1)精练精讲
      精选的例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且具有典型性;要从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要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启发性,不搞题海战术。
      除了正确的解答之外,教师还应把错误的思路提出来,让学生分析来矫正。
      [案例3]将44.8 L HCl溶于500 mL水。计算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这是一道错题,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发现有两个地方出错。一个是气体的体积必须注明状态;500 mL水是溶剂的体积,而公式中是溶液的体积。
      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或者添加物理量将本题改为一道正确的命题?
      法一:标准状况下将44.8 L HCl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计算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解答 n=V/Vm,n(HCl) =44.8 mol・L-1÷22.4 mol・L-1=2 mol, c(HCl)=2 mol/0.5 L=4 mol・L-1
      设问:如果不是标准状态本题能否计算?
      回答可以,需要知道Vm具体的值。比如改为室温1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Vm=24 mol・L-1。 1. V溶液≠V水,2. V溶液≠V溶质+V溶剂 。微观分析是由于分子间间距不同,宏观分析密度不同。所以,密度不同的液体体积不能相加减。
      法二:标准状况下将44.8 L HCl溶于500 mL水,所得溶液密度为1.06 g・cm-3。计算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引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密度有关。n=V/Vm,n(HCl)=44.8 L÷22.4 mol・L-1=2 mol,V(溶液)=(2 mol×36.5 g・mol-1+500 mL×1 g・mL-1)÷1.06 g・cm-3=540.6 mL,c(HCl)=2 mol/0.5406 L=3.7 mol・L-1
      (2)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式常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训练、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训练,类比、联想、猜想、证明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训练,分析综合思维与创新应用思维训练等。这些方法要在实践中摸索和体会,并适时合理运用。
      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速度。
      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习题解后的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4学生参与原则
      
      (1)让学生想
      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一道题目下去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比老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对比发现,直接讲解,和给学生思考的结果有明显不同。40人中再做同类的题目,能掌握的人数比实验班级多8人,占20 %。有的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不是不强,只是没能充分调动。教学中不要急于启发,提前启发反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因为在此时,多数学生还处在阅读和理解题意中,思维尚未进入分析解题阶段。有的教师在启发的同时,已把解题思路详细的进行了分析,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使学生丧失了锻炼分析能力的机会,同时,也将学生的一些错误思路完全堵死,把学生的思维硬逼到正确的的轨道上来,从而掩盖了学生错误思维的暴露,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启发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教学的启发式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强调学习的状态。学生处于什么状态时学习为好?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讲:“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让学生处于想思、想说的状态。二是把握时机。《论语》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达到“愤”、“悱”的时候不启发。那么什么是“愤”、“悱”状态。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知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知貌”。既想弄明白又不知道是什么,想说又不知道怎样说,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处于想知、想说的时候,教师再启发引导效果最好。三是掌握启发的要领。《学记》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即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强迫,这样师生关系才和谐;要善于鼓励而不是压制,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并有创新。
      (2)让学生练
      这里讲的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练习,而且练的重点是在问题的分析上或在某个关键处,而不是在某个具体运算环节上。让学生先想后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点拨,设置思维梯度,要看一下学生练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都理解了题意,思维的着眼点如何,主要困难在什么地方,以对总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再对例题启发讲评,就会有的放矢。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在自我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3)让学生讲
      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方式,通过收批后把疑难问题找出来,然后课上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再一个是把本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搜集在一起,然后与其他组交流得出答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解答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解。
      [案例4]实验发现一张满分100的试卷,如果平均分有75,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大约有6分左右是自己能作对的,还有9分左右是同伴交流后能理解的,真正不懂的也只有10分左右的,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分析。
      综上所述:
      习题课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目标教学法”、“范例式教学法”、先学后教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但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同时,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则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习题课的精髓与实质就是教师对习题材料的处理能否发挥习题的功能,能否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外化”,并通过“外化”强化知识的“内化”,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采取两人以上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真正做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1]王茵.对课程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思想[J].天津市和平区教研室,教研刊物,2006.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尝试 化学 教学 习题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