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潜心会文,尽情倾吐_倾吐的近义词

    时间:2019-02-03 03:16: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践行此目标,语文课程教科书的相关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训练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读写结合,挖掘课文有效训练因素,引导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写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与能力。鉴于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阶段目标,挖掘相关单元课文训练要素,注重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立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点拨指导,精心评点激发,努力促进孩子们阅读积累与表达倾吐的习惯养成和能力生成。
      一、以课文为模板,模拟技法“仿写”
      朱熹曰:“古人作文做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中,常有各种经典的句式,或描景状物生动传神,或叙事记人具有概括力,或表情达意凸显语言风格。我们在教学中可紧紧抓住这类句式设计仿写,使学生从模仿走向创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鸟语》一文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这段话句型整齐,用词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在熟读这段话后,我引导学生体会语句用词的精妙,然后用“从?摇?摇 ?摇?摇?摇那里,我?摇?摇?摇?摇 ?摇。”的句式写一两句话。
      这个作业,要求低,句式又容易模仿,学生欣然动笔。不一会儿,小手林立,妙语横生,如:“从火海逃生的蚂蚁那里,我认识到勇于献身的可贵。”“从速度极快的金雕那里,我懂得了行事果断的重要。”“从给人送信的鸽子那里,我学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句完成课堂小练笔。
      通过课堂上的朗读体会,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构段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比较容易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此时教师如选择性地指导学生模仿句段进行练笔,让学生拥有仿写这根“拐杖”,相信能快捷地掌握简单的习作方法。这样的系列练笔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仿写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采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空白”为坐标,想象内容“补写”
      绘画艺术家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叶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教材的不少课文也有着言语的“留白”艺术,如人物情感的延续给读者留下揣摩想象的空间,如故事情节的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等等。教师如果善于捕捉住这些语言空间中的有效练笔点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往往能触动学生的真实思想,既丰富文本内容,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第一次抱母亲》流露着作者的无限愧疚:作为一个和母亲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孩子,居然在母亲病重住院后,无意中才发现母亲用八十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么重的担子,那一刻作者内心的痛苦、自责、后悔,那份揪心的痛,是难以忍受的。这份对母亲的歉疚,作者没有用任何言语来向母亲表达,千言万语化作了一个动作:“抱”。此刻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正是学生练笔的生长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无数画面在我脑海中出现:?摇?摇 ?摇?摇。”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吸收,更是为了表达。吸收是为了将他人的言说作为自己生命发展的营养,使自己也能进行有价值的言语实践和言语创造,把生命的感悟托付给言语,用言语展开、延续生命,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才是有意义的、积极的。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之未言,言自我之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无声胜有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以结尾为开篇,延伸情节“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不尽”,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这时的练笔不只是一次习作的实践,也是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
      学完《一路花香》后,我对学生说:“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前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挑水工两次心情的变化:惭愧―一丝快乐―十分伤心,听了挑水工的一番话之后,破水罐肯定会有第四次的感情变化,它会想些什么,如果再次碰到好水罐,会有些什么对话呢?拿出笔,把它写下来。”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想象中实现了对寓言寓意的深层理解、透彻领会,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化和有序化。
      四、以文本为中心,变换题材“改写”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新型玻璃》时,就把教学与训练运用得得心应手。第一课时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读透,第二课时就用十多分钟时间叫大家分组写一写玻璃的自述。其实,这就是引导学生将说明文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的改写。借鉴学习于老师的经验方法,在教学如说明文、古诗词等类型文章时,我就常常请学生来尝试着对课文大胆地进行全新改版。例如:在学习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后,我说:“这首词,作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渔趣》图,作者以渔父自比,斜风细雨、乐而忘返,表明自己隐居生活充满情趣。这样的景象是多么美妙,这样的生活是多么闲适。同学们,如果用我们手中的笔,将这个故事写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试一试吧!”
      由于同学们已对诗歌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又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捕鱼等生活场景较为熟悉,因此,同学们很快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了起来。有的对词中的桃花极尽溢美之词,有的对词中的流水情有独钟,有的则对渔父生动刻画……一篇篇根据诗歌创作而成的文章流诸笔端,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应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读写结合是实践的有效途径:阅读激发,课文为范,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精心设计的“随文练笔”,不管是只言片语,还是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一次积累的过程。它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是阅读与写作之间一座无痕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因文而异,把随文练笔始终贯穿其中,定能使读写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推荐访问:倾吐 潜心 尽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