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侧重“五心”的德育渗透_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

    时间:2019-01-29 03:2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德育是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工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占有特殊优势。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侧重学生的“五心”:
      一、通过新课导语渗透德育,凝聚学生的心神
      凝聚学生的心神,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那教师的课堂教学肯定“事与愿违”。在语文教学艺术中,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一段好的导语像磁石能迅速凝聚学生的心神,能把学生引入思考课堂学习内容之中。如笔者在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时设计的导语:同学们,在新闻媒体或各种书籍中,我发现经常有海伦・凯勒、贝・多芬、霍金等人的名字,你们认识吗?谁能简介一下,其中一人也行……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会多次出现?学生说:“因为他们都是有突出成就的残疾人。”教师引导说:“对,他们都是残疾人,他们都是名人。那么,他们是怎样成为名人的呢?学生说:“因为他们都身残志坚、有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教师继续引导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样的名人不仅外国有,我国也有,史铁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我与地坛》。”这样的导语既能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又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凝聚学生的心神,还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另外,根据课文内容,教学时可采用听录音、朗诵、配乐朗诵等方法导入新课,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景,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这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
      二、通过作者生平渗透德育,激励学生的心志
      激励学生的心志,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目的。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为理想追求而奋斗,不要被困难吓倒,而要迎难而上,这需要激励学生的心志,所谓“苦其心志”就是教育学生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名篇都有励志的素材,许多作者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因素,教师可从他们身上挖掘丰富的精神养分,在教学中灵活渗透,可激励学生的心志,达到“育人”的效果。如上面提到的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沉沦,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思索之后,他终于找到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形式――写作,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又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课文《陈情表》的作者李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孤苦伶仃,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这样的坎坷遭遇非同一般,他却能成为一代名士。如果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哪能成为有用之才?学生自然能想到“逆境也能成才”的道理。人人都渴望自己成为有用之材,有的学生因为心志薄弱而望“材”兴叹,名家励志的素材对那些心志薄弱的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通过作品背景渗透德育,启迪学生的心思
      启迪学生的心思,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技能。学生内心深处所萌发的思想,大多是自己在接受教育中受到影响而产生的。教师向学生适当介绍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感悟中学会思考,启迪心思,明白事理。苏霍姆林斯基把公民对祖国、对社会的忠贞不渝的献身精神和义务感、责任感当成个人思想修养、个人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精神生活的顶峰。他明确要求每一个受到正确良好教育的公民,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对怯懦,不诚实、虚伪等毛病的鄙视,愿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学习林觉民的《与妻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时,通过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挚爱,深刻认识到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为天下人谋永福”更是激励着无数的英雄儿女勇于反抗,为民主、自由奋战不已。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启迪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同作品、不同背景,能够启迪学生不同的心思。
      四、通过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心智
      提高学生的心智,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目标。有的学生因为心智脆弱、幼稚不成熟而导致行为怪异或偏差,甚至误入歧途,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语文教师不但平时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而且要善于通过课文内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德育因素都绽放着人性化的鲜花,展现着真善美的花蕾,散发着高尚情操的醇香,能让学生提神醒脑,心智倍增。教师善教之,学生乐读之。如教学《失街亭》一文,笔者通过讲述魏、蜀两国争夺街亭战役的过程,分析马谡因为狂妄轻敌、脱离实际、刚愎自用而导致失掉街亭的错误;学习《劝学》(节选)一课,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用“登高”和“驾舟舆”为喻所说明的道理,理解文章用许多形象的比喻所强调的问题。由于学生听课的心神集中,心思有所启迪,心智肯定能提高。教师善于在教材中挖掘有关人生修养和求知明理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智,从而教育学生“明智做人、理智做事”。
      五、通过探究活动渗透德育,陶冶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心灵,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要求。“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勇于质疑、热情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享受快乐。合作互动探究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明白事理,又能让学生相互陶冶心灵,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如教学《项链》一文,笔者在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时,让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评价玛蒂尔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快乐地讨论,对玛蒂尔德统一了认识:她具有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为“借项链出风头”,一时的欢乐换来了“失项链赔项链”十年的辛酸,她既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也是受害者。我们既要批评她爱慕虚荣的庸俗作风,也要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学生懂得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与真正的爱美之心的区别,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陶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情感的培育者、意志的锻炼者、人格的塑造者、美好心灵的开拓者。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用德育的基石铺垫学生的人生路,用德育的智慧丰富学生的头脑,教育学生为人类的幸福快乐而奉献聪明才智。只要充分挖掘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因素之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就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推荐访问:侧重 德育 中学语文 渗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