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

    时间:2019-01-21 03:37: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通过分析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做好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特困生;高校;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59-01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大问题被普遍关注。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使大学生心灵深处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了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经权威部门对159名特困生(773名非特困生为对照)的测查,一般地讲,在校大学生中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以及敌对等方面,特困生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但相同之中也有明显的差异,首先是两者之间抑郁症状差异大,这是特困生心理问题最为严重的方面。
      (二)特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自卑和无望感。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抑郁孤僻,自我封闭;生活困难对他们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挫折,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
      人际交往困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特困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这种心理特点,使特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心身疾病突出。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使他们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他们能够为此而努力,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期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无法保证,饮食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生理的要求。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物质生活匮乏,两方面的因素使他们的身心受损。
      问题学生较多。特困生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为综合性问题。调查中发现,除人际交往问题之外,比较典型的问题还有学习失败、出走、旷课、偷窃等。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存在经济困难问题的学生比例明显偏高。
      二、如何更好地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国家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有较快的发展,但基础还相当薄弱,仍需要下大力气来抓。首先,要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此项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要尽早解决一些学校没有正式建制,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编制的状况。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办公场所,设立专项经费,以利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水平,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特别是没有相关专业基础支撑的院校,要通过引进人才、进修、培训等措施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咨询的质量和效果。�
      (二)强化育人环境。对特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他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特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深切地体验到社会的支持,培养起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消除经济困难可能给特困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三)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特困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在帮助他们解困的同时,应着重培养特困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他们奋发成才。
      其一,要使经济支助与自立自强有效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困难补助改为特别奖学金,同时加大勤工助学力度,优先满足特困生的需要,力求通过特困生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从而达到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二,要使社会支持与回报社会有效结合。社会以及学校对特困生的支助,既是对特困生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特困生的期望。应有意识地将支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刘媛(1981― ),女,陕西延安人,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及学生思想政治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08.01.
      [2]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探索.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9―62.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6条,第31条.人民日报.2001年10月25日.
      [4]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4):481.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特困生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