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卡西尔符号哲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卡西尔哲学

    时间:2019-01-18 03:25: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认识人的本质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以认识人为起点的。本文从认识人的本质出发,解读了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深刻内涵,并重点阐述了卡西尔符号哲学对儿童观、儿童教育本质、儿童教育目标、儿童教育课程、儿童教育原则、儿童教育技术观念等的启示。
      【关键词】人;卡西尔;符号哲学;儿童;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52-04
      卡西尔指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的本质问题。他对把人看作是“政治的动物”“理性动物”“制作工具的动物”这些看法作了深刻的剖析。他尖锐地指出,以前对人的研究其实是从人的工作结果或工作特性切入的,这样的研究把人性静止化了。用今天的话讲,以前各种对人的认识可能导致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或者说没有看到文化世界是一个创造着的动态的过程。卡西尔从对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论述入手,指出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是认识自我,这个阿基米德点几乎是一切思潮牢固不可动摇的中心。〔1〕他的符号哲学体系展现了“人”“符号”“文化”之间的内在矛盾与和谐,揭示了人是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本质。儿童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正是围绕着正在成长着的人――儿童和儿童文化展开的。正如涂尔干所言,我们面对的不是完全成熟的人,不是一件完成的作品或成品,而是一种变化过程,一种萌芽状态的存在,一个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人。〔2〕因此,解读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其实就是反思儿童教育的过程。
      
      一、 认识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教育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学习、援助儿童发展的实践。〔3〕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也就是说最初的教育是渗透在劳动中的,劳动经验的传递是教育的最初形式。教育产生于劳动,劳动背后隐藏着人的问题。人类要生存、延续,就有劳动的需要;劳动经验必须传递给下一代,才能使之获得生存的技能。如今,人们虽然并不一定要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生存技能,但是仍要从事各种形式的劳动。由此可见,从起源上讲,教育与人的生存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的发展和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既然教育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应该以认识人为逻辑起点。人不仅是教育起源的关键,也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人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由人来展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因此教育要对人的本质进行思考。对人的本质的不同认识,会形成对教育的不同认识。石中英教授在《教育哲学导论》中对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形象、境界等作了探讨,他对“自然人”“宗教人”“理性人”“社会人”的形象作了深刻论述,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不同的人的形象,看到了对人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意义以及教育对人的影响的不同认识。例如,“自然人”把人的本性看作是人自身固有的发展倾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人的这种固有的倾向;“社会人”把人看作是社会的“孩子”,离开社会,人就不成其为人,在这里,教育被看作是“社会”或“个人”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个体社会化。〔4〕
      
      二、 卡西尔符号哲学的概括:人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在《人论》里指出,关于人的理论失去了理智的中心,形而上学、神学、数学、生物学相继承担着思考人的问题的领导权并规定着研究路线;当这个理智的中心不再存在时,危机出现了。可以说,卡西尔看到了关于人的认识的危机,并从对危机的认识中重新认识人,即“重新计划已经有的财产”。
      卡西尔是从人的工作功能出发来认识人的本质的。他认为,人的特殊功能不但包括感受系统和反应系统,而且包括符号系统。符号系统使人从动物的物理世界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新的实在,也就是文化世界。“人不再直接地面对实在,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反地退却多少。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对付事物本身。”〔5〕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但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却是通过符号化过程进行的。这不但延缓了人对外界的反应,而且改变了外界刺激的作用。符号给予外界刺激以普遍的指称意义,给予直接的感性对象以多方面的联系和抽象的结构形式。经过符号处理的感受对象不再是物理世界,而是符号化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卡西尔得出了“人是符号动物”的结论。“人不再是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的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符号乃人的本性之提示。
      卡西尔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将人、符号与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的。他对符号与信号作了对比,他认为符号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抽象性等特征;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不同存在形态,或者说不同的符号哲学形式,它们建构并展示了人性的特点,也建构了人类的文化世界。卡西尔进而指出,符号是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重要方式,人的符号化活动实际上是人的符号化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形成的过程;人通过符号塑造文化世界,从而使人的生存超出了人生存本能的需求,获得了自由和发展,因此符号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概言之,人是具有创造性的、文化的、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指出,符号的意义不是实体性的,而是功能性的。符号的功能在于沟通人与文化的关系,将人从自然世界带入文化世界,文化性由此而成为人的本质特性。人通过符号而使自己通向文化,并实现自身的解放。很多人认为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是完整的人学理论,核心是揭示了人的文化性。
      
      三、 卡西尔符号哲学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体系为我们勾勒了“文化人”的形象,也为我们反思现代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使得我们对儿童教育本质、儿童教育目的、儿童教育课程、儿童教育的原则和儿童教育技术观念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反思。
      (一) 儿童是什么:卡西尔符号哲学影响下的儿童观
      卡西尔认为,动物只具有实践性的想象力和智慧,只有人类才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看,个体从单纯的实践态度到符号态度的转化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转化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他以两个典型事例――两个盲、聋、哑儿童以特殊的方法学会说话为例,来说明符号系统的原理。他分析说,由于符号具有普遍性、有效性和全面适用性,于是,它便成了打开特殊的人类世界――人类文化世界大门的秘诀。人类一旦掌握了这个秘诀,就会具有发展的保证,而且这样的发展并不会由于任何感性材料的缺乏而被阻碍或成为不可能的。这两个孩子能够学会说话证明,人这种存在物在建造人的世界时并不依赖于他的感性材料的性质。
      卡西尔符号哲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儿童是一个最具发展可能性的人,儿童能够通过掌握符号来认识自身的意义。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儿童,因为任何一个儿童都是在生理、心理上正在成长着的人,这是一个人形成、发展和塑造的过程。儿童在任何方面都具有不稳定性,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人。
      刘晓东教授在他的《儿童精神哲学》中就儿童的精神成长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论述。他指出,“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儿童有自己的科学”“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儿童是历史之子”。〔6〕这与卡西尔的“人性圆周”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的哲学使我们洞见到人类活动的基本结构,同时又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这些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艺术、神话等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任意创造,而是被一个共同的纽带结合在一起的。
      “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秘密,而且就是这种秘密能够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儿童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秘密一旦被发现,它就能帮助成人解决他们自己个人和社会的一些问题。”〔7〕的确,认识儿童是成人开展儿童教育的钥匙。
      (二) 儿童教育是什么:卡西尔符号哲学影响下的儿童教育本质
      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在创造文化世界的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文化化”,也就是把人从自然的、理性的世界引导到文化世界。就像斯普朗格说的:“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它的最终目的,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8〕 教育是将人类社会积淀的观念、价值、模式等传递给受教育者,使他们的整个生命带有文化的烙印,同时教育也会把文化内化为个体生命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教育也能充分发挥“符号化的想象与智慧”,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文化形式,以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
      通过反思儿童教育的本质,我们看到,儿童教育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即从儿童的本质出发来思考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卡西尔把人看成是“符号的动物”,是在勾勒人的一种图像,教育就是引导这种图像的形成,使正在成长着的人――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及其个性发展等问题得到解决。儿童教育不仅强调过程,也要强调阶段性结果。因为我们对儿童存在一种人性假设,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儿童的存在价值。儿童教育不仅要使儿童成为儿童,而且要使儿童成为人。
      (三) 儿童教育为什么:卡西尔符号哲学启示下的儿童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儿童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复杂,在卡西尔看来,人生活在一个具有连续性和同质性的文化世界里,人性是在文化性发展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儿童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传承和改造使儿童得到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是面向未来的可能性发展。
      因此,儿童教育必须把儿童的成长、儿童的习惯养成、儿童的生存方式、儿童的品德形成作为教育目的,以使儿童的人性在文化性发展中得到生成和发展。
      (四) 教儿童什么:卡西尔符号哲学启示下的儿童教育课程
      符号本身是人主观意愿的创造物,它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任意性,即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不具备必然联系,它们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功能性的价值”。卡西尔对符号任意性的特征和功能性价值的揭示,为现代儿童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必须考虑究竟将哪些文化“资产”纳入到儿童教育课程中,特别是早期儿童的教育课程中。
      什么知识对儿童来说最有价值?这是今天我们需要不断追问的一个问题。符号自身功能性的特点要求现代儿童教育课程由单纯的关注知识的客观性向过程性转变。卡西尔关于符号功能性价值的揭示表明,“知识不是客观的,不是对现实的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随着新知识的出现,它终将被否定或抛弃”。
      那么,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什么样的课程才能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特点呢?笔者以为需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适合儿童。就像涂尔干说的,“儿童是弱小的、脆弱的、正在成长的”,即使每天有新的因素产生,让你感到震撼,但毕竟是弱小的,需要成人谨慎地对待他们。我想,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人类的智力能得到多么充分的发展,儿童毕竟是儿童,这是人生命的开始,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儿童所接受的内容必须适合儿童才有效。第二,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生活相关联。儿童的社会性主要是指,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和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所应该具备的包括知识、情感、技能、行为、意志、个性、能力等很多方面的综合社会特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它的内容都不应该从生活中抽离出来,不能远离生活,而要紧紧地围绕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适应社会文化生活,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如今的儿童需要的不是对他们进行各种内容、价值、态度的灌输,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些作出各种决定、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机会。因此,儿童的课程应该是有助于他们社会性发展和围绕他们的生活的。第三,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关注民族群体的文化意识、关注民族文化的生命形态应该从儿童教育开始。这种教育需要在儿童的课程中进行多方位的落实与实施。
      (五) 如何教儿童:卡西尔符号哲学指导下的儿童教育原则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不仅揭示了人的文化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他认为,人运用符号创造了生活宇宙和意义宇宙,这具体表现为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神话、语言、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文化这一“主旋律”下的“变奏曲”,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文化元素。文化表现形式具有统一性,而且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造成和谐,正如弓与六弦琴”。
      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启示我们,儿童教育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早期儿童教育应该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儿童的探究、学习兴趣为主,同时应该坚持让教育过程回归生活,即让儿童接受整体的文化教育,使儿童对文化形成整体的认识,并保证这种认识的开放性。具体地说,通过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和谐的、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六) 儿童教育的技术:卡西尔符号哲学对网络时代儿童教育的技术倾向的启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是一个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这种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现代化。三岁的小孩并不懂得什么程序,但是能够操作电脑游戏,足可以证明计算机有多么“深入人心”。因此,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是理所当然的。但教育技术分两类,一类是有形的、物化形态的,一类就是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有形的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的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观念应该由“技术观”转化为“文化观”。〔9〕
      卡西尔认为人是一种符号性动物,其实教育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符号。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教育技术的文化认识,关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技术共同构成的教育文化场,关注不同符号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走出技术中心的误区,使技术的应用充满人文关怀,以有效地培养儿童,有效地教儿童成为儿童,有效地教儿童成为人。
      
      参考文献:
      
      〔1〕〔5〕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 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11.
      〔3〕左滕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3.
      〔4〕〔8〕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6〕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单中惠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9〕孙杰远.论卡西尔的符号哲学对教育的投射〔J〕.教育学报,2006,(8).
      
      Inspirations of Cassirer’s Symbolic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Education
      
      Li Yaju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Abstract】Knowledge of nature of Man, the utmost goal of philosophy, is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Starting with knowledge of nature of Man,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Cassirer’s Symbolic Philosophy with the focus on its inspirations for children view, the nature, goals, curriculum,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concepts of children education.
      【Keywords】Man;Cassirer;Symbolic Philosophy;children;children education

    推荐访问:儿童教育 卡西 符号 启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