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城乡教育不公平【城乡二元社会所引发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时间:2019-01-15 03:4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的城乡二元社会是用行政手段把人民分成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这就造成了我国社会的畸形发展。在这种城乡二元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制度也是畸形的不公平的。文章主要阐述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城乡二元社会所引发教育不公平问题,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农村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城乡二元社会;教育;公平
      
      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市居民和农村人口,在行政建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城乡分治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这种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户籍制度。因为户籍和居住地制度将人民区分,在劳动、收入、教育、生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身份享受完全不同的社会待遇。人为的制度性的城乡差异,将中国农民置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使中国社会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只有政府才能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地位,从而改变一生的命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在形成的初期,确实起到了推动国家建设的正面功能。它使我国工业化迅速推进,实现了资金积累功能、社会稳定的功能。但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统一有序的市场发育缓慢,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水平。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目前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十分明显,它造成了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这些都是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它的存在严重阻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绊脚石。而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也受到这种结构的影响,尤其在义务教育领域,城乡差别特别明显,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所谓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从教育在社会中所起的工具作用出发,则强调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是实现人人平等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平等,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社会不平等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向公平正义方向发展。同时,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优化社会环境。因此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和保证教育的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会深刻的受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不利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在各个方面上将发展城市置于首要地位,结果使农村在整体上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在教育方面也得到明显反映,表现为城市教育在各个方面明显优于农村教育。
      
      一、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一)不同身份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起点不公平
      在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城镇户口子弟与农村户口子弟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有很大差别的。农业户口子弟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不仅不能享受城市户口子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相关待遇,而且甚至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学生通过特权进入中小学重点学校、大学,享受着优越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是身份差异所带来的教育起点不公平的表现。
      
      (二)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之问的物质条件相比在很多方面相差悬殊
      在我国,作为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些农村学校常常没有正规的校舍,即使有校舍建造校舍使用的材料也比城市学校的落后。此外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农村校舍的维护也很不好,致使农村校舍破旧不堪,而且常常成为危房。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农村中小学按教学大纲所开出的课程不足标准课程的70%,课桌椅残缺不全普遍存在,实验教学仪器大多不全甚至根本没有,而大部分的城市学校是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三)教师的水平城乡差异明显
      由于高层次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城市中,城市中的学校受益最大。但是由于我国受教育人数猛增,教育投入又不足,受过培训的教师人数始终满足不了基础教育的需要。受过培训的、合格的教师大多愿留在学校条件好、社会环境优越、个人发展有前景的城市学校工作,导致农村学校教师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合格教师更少,有些科目没有教师,一个老师教几门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工资低而且常常没有保障,缺少进修、晋升和培训的机会,个人发展比较困难,他们往往不安心于在农村工作,大都想迁往条件更好的城镇,或想放弃教师职业,人员流失严重,因此农村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四)学校分布的城乡差距
      在城市里学校多、分布广、密度大,而且由于交通便利,学生可以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到学校上学,所以城市中各级学校入学率都比农村高。我国农村地区大多缺少教育机构,学校分布十分稀疏,即便是小学生有时也要走很远的路到外村或镇上去上学。农村的交通也普遍不便利,村与村之间基本没有交通工具,道路又不好,有时儿童上学还要翻山越岭、过河等,农村儿童失学率明显高于城市。
      
      (五)教育价值的取向均是以城市为主导
      目前,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教育,教育的决策权、话语权均以城市为中心,农村的教育状况常常被忽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教育应该也必须实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减轻学业压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无疑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但是弱化考试功能的素质教育,乃至现今的热点创新教育等流行的教育话语,大多是代表了城市教育的呼声,并不能真正代表广大农村教育的声音。
      
      二、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科学规划
      实施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即改变城乡教育分治的做法和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按城乡协调、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关系,可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整体进步。通过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城乡人口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和素质,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达到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的有效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需要政府来推动和促进,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义务教育法》是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行动准则,它标志着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城乡义务教育认真贯彻实施。政府的教育公平政策是促进解决教育活动中的不公平问题的主导力量。完善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应该逐步提高
      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以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变“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立中央和省、市为支撑,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财政体制。制定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拨款标准、教师工资标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加大对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等。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师资的良好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确保工资到位,以便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特别要对贫困地区的教师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等保证教师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
      
      (五)完善教育公平环境
      为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必须培养全体公民的民主平等意识,完善教育活动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扩大广大公民参与教育选择和治理的权利。保证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能及时、全面地反映到教育活动中,从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推荐访问:不公平 城乡 引发 社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