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豪华落尽见真诚|豪华落尽见真淳

    时间:2019-01-11 03:32: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观古今诗人及其佳作,或多或少有不够真诚的地方,而唯独陶渊明的诗以痴诚、清淡著称,尤以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和人品的超越。   关键词:陶渊明;诗;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215-01
      
      “生于魏晋,当为菊花无憾”矣!游于魏晋,当以渊明为知已。这并非我一个人的心愿,而是中国数千年来为文为人的一个情感归宿,归结到一点,就是痴诚,清淡。可以说,在中国历代的作家群中,只有陶诗的每一首都是真诚的,其他作者,不管名声有多大,不管官做得有多高权有多重,也不管作品写得多么高明,我们总能在其作品中发现一些浮躁的、虚伪的东西。汉赋名家司马相如,大诗人李白、杜甫,“建安七子”,“苏门四学士”,还有嵇康,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够真诚的地方。但只有陶渊明的诗歌,我们无法找出他一点虚浮所在。而“更无一字不清真,豪华落尽见真诚”的最佳诗作当为饮酒诗。下面谈谈陶渊明的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该诗中直抒胸臆的写明了陶渊明的痴诚。看看我们的历代文士和高人,他们居住在什么地方?他们居住在深山无人之处,而陶渊明却不是。他生活于村夫野老的人间世界,生活在现现实实的食人间烟火的乡间故里。“无车马喧”更写出了现实生活,也说明他已远离了原来自已所处的那个官场,已经跟那些人没有什么往来了;再往深层一想,陶渊明还写下了为一般读者群所难以想象的一点就是:我现在住在一个小小的巷子里,与外边的大道远远的隔离,车马就根本进不来,所以就算真的有老朋友坐着车来看我,车马就根本没有办法进来,因为这样,我的门前就没有马车声了。我们试想一想,陶渊明难道把话说得不婉转,不真诚吗?他不说因为我们走的不是一条路,你们不了解我,所以就不来了,却说,也许你们真的来了,但由于车子开不进来所以才不来看我,自然我的门前也就“无车马喧”了。
      接下来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其实给广大的读者暗示了一个相当深刻的哲理:如果你的心真的远离官场名场权场利场了,如果你的人真心的离开沽宠钓欲的角逐了,那么你住的地方哪怕就在车马路旁,你的内心世界一定也像居住在清静偏幽的深山中一样清闲;相反,如果你一心想逢迎权贵,巴结豪门,那么就算你人在深山,门前不可罗雀不可走马停车,可是你的心中想的都是利禄荣辱,升降得失那名利场中的事情,耳边怎么有可能不被车马的喧哗所塞满呢?历代诗选评家都认为这首诗写得绝写得妙写得让人拍案叫好,可好在哪儿?好就好在层层铺垫,好就好在前四句给你按了一个基调,顶真出了一个深奥的哲理基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在意义上就更深了一个层次,他笔下的菊花,犹如他的人品一样洁白无瑕,直到读懂读透了这两句,参悟了陶公的内心境况,才能够明白“有价声名重若金,无瑕人品清如玉”的佳章妙语。咱们看看在这种心境之中的菊花应当是:在严霜打击之下,菊花依然既光彩夺目又香气袭人,既如酒如醇的醉人心脾,又如诗似画的牵动着那么多嫩寒锁梦的怀情男女;芳香其实是一种坚贞秀美的品格,即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你想想,这里写的“采菊”,它不仅仅只写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同样带有一种暗示象征的意义在里面,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此类例子很多。东篱路小径窄狭长深幽,菊花生在这个地方,高雅异常,幽香无比,花气自然沁人心脾,可你也别被这吸引住了,陶渊明却又带着我们跳出了他给我们刚设计好的圈子,到另一层境界之中去了。究竟能到何处去呢?咱们再看“悠然”二字,这两个字给我们一种从容自得,不受限制的感觉。“采菊东篱下”是个人的人格操守,“悠然见南山”则是人品的超越,是一种精神与灵魂在深层次上的飞跃,是脱离了灵与肉后的魂魄的升华与卓然入云的鹤游野云。而且还不止如此,下面接着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日将晚矣,夕阳西下之时,山上那些烟雾在斜阳照耀下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真是极尽黄昏之美丽。而在这么美丽的傍晚,飞鸟成群结队的回来了。回来干啥?这就是一个很难理喻的意象,鸟回林中是一个归宿,到了日暮黄昏,它必须飞回树林中,寻找一颗树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处。那么人呢?人的精神的归宿究竟在何方圣地?追求时尚,心底没谱也没有一个立足的基点;或者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可也毕生不知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或是低头哈腰的做奴才,做御用文人,将自己的精神寄宿在一个奴字的甲壳之下。等等这些精神方面的归宿,都是陶公的意外之指却又是寓内之中。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那有什么真意,真正的意义在于:诗人在这样一片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体会到的一份人生真谛,这真谛我们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能神通而不能语达。在这样的境界之中,辨是一种纯属多余的东西,因为乱世的魏晋,始有人的觉醒,而陶诗的面世,也说明了千百年来几乎无人能够达到那样的一种人生境界。其实,千载而下,接踵而颂的也只有这么几个人几个物:生于晚清,当见雪芹,当为顽石弃大荒矣!生于明,当见李卓吾,化为幽魂游太虚!生于宋,当见放翁,零落成泥而足矣!生于唐,当见商隐,成为青鸟尚可矣!生于汉,当见太史公,成为名骓而快哉!生于周,当见庄周,化为蝶而共游兮!生于魏晋,当见渊明,成为菊花而毕生无憾矣。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就是陶渊明!他难道仅仅在写归田之乐吗?显然并非如此。他的诗可以用一言以蔽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花落尽见真诚”,这一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推荐访问:落尽 真诚 豪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