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汤显祖《牡丹亭》 原文

    时间:2018-12-30 03:32: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古典戏剧的英译是典籍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戏剧的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图式理论为古典戏剧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的文化专有词语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论证了图式理论对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文化图式文化词语《牡丹亭》文化翻译
      
      一、引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把浩瀚的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是汪榕培先生的一大梦想。汪先生在译坛上辛勤耕耘多年,把中国的一部部文化经典介绍给世界,其译文水平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在翻译文化专有词语方面更表现了其高超的功底和造诣。
      
      二、文化图式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康德在其哲学著作中提出。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F.C.Barlett(1932)将这一概念引入认知学范畴。他将图式定义为“过去反映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并用一系列实验证明了图式的存在及其对理解与记忆的重要作用,其论述构成了以后图式理论的基本原则(Cook,1999)。现代图式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Rumelhart。他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能力的建筑砌块”(潘卫民,2001)。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赖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它既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和文化的(高云峰,2000:33)。刘明东认为,文化图式是指人的头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图式的翻译就是通过对源语文化图式的正确解码将其恰好地在目的语中进行文化图式的重建,这种重建必须建立在目的语读者可根据目的语文化图式加以解码的基础之上(刘明东,2003:28-29)。长期以来关于文化图式是否可译性问题,中外翻译学界许多学者都普遍关注文化图式这一理论和其对实践的实际操作性。刘明东教授经过实践研究论证了文化图式的可译性问题,他认为文化图式是可以进行翻译的。
      
      三、文化专有词的文化图式翻译过程
      
      文化专有词是指在行文中利用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或历史名人的词语构成的表达,一般都具有历史渊源或文化背景。在跨文化翻译中,译文读者能否正确理解和接收原文中文化词语所传达的意图和信息,与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中是否存在相关的文化图式有很大关系。汤显祖擅长引经据典,《牡丹亭》中含有特定汉文化意义的典故、谚语、俚语、绝句、隐语、歇后语、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墨客骚人的辞赋、含义特别的地名等很多很多(张政,2005:67)。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或者说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常敬宇,1998:1)。
      图式翻译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理解和表达。在翻译的理解阶段,译者应具备并激活大脑中已存的与源语相关的图式,以确保对源语的正确解码。有关图式阅读理论的研究表明,译(读)者对文本的内容越熟悉,则对文本的理解越容易。若读者对所阅读的文本的内容毫不了解或了解极少,在阅读过程中就无图式可供调用,从而导致阅读困难。因此,在翻译的理解过程中,译者还要善于激活大脑中与源语文本相关的图式以求对源语文本进行充分正确的理解。在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对目的语图式的编码应有利于激活潜在读者已有的相关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新的图式以达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过程是发话人首先产生交际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并发出刺激(stimulus),此时,受话人的大脑则对该刺激进行加工,而这种加工即人脑的推理过程,“使人类得以相互交际的最关键的大脑功能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进行推理”(Gutt,1991:23)。基于此,Gutt认为翻译的实质即译文与原文的解释性相似,而要达到此目的,译者必须针对目的语读者群提供大量的信息,即有利于激活目的语读者的相关图式。同时,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它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移植”过程(彭保良,1998:25)。而且,作为译者,肩负着“文化使者”的使命,在对目的语进行编码的过程中还应帮助目的语读者建立更多的新的文化图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刘明东,2004:51)。
      
      四、文化图式与《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策略
      
      关于文化图式的翻译方法,刘明东教授经过研究证明文化图式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即A―A对应法、A―B对应法和A―Zero对应法。前面两种方式均利用了目的语现成的文化图式,属于目的语读者即时接受的范畴,最后一种方式则丰富和发展了目的语的文化图式,属于目的语读者长时接受的范畴。《牡丹亭》中汉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对于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专有词语,传统方法是借助脚注,而汪榕培则用他独到的方法,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准确地传达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1.直译法
      在第二出《言怀》中,有一句“必须坎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汪榕培的译文是:“When I win the laurel in the future days,I will prove that I am really smart and bright.”
      汪榕培再其译文中把“蟾宫桂”翻译成“win the laurel”,此处月桂树叶(古代希腊人用以编成冠冕,授予竞赛的优胜者)、桂冠等,在汉语的文化图式下指的是古代才子通过科举考试。而对于英语文化图式下的读者来说,“win the laurel”很容易联想到桂冠诗人,赢得荣誉,但汪先生的这种翻译方法却使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含义,恰当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再来看下一例:
      在第二十六出《玩真》中,“[啼莺序]小生带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汪先生的译文是:“(To the tune of Tiyingxu) I seem to draw a cake to ease my greed;She seems to look at plums to quench her need.”在这句话中有一个汉语典故,对汉语读者来说,很容易激起相关的故事的文化图式,但外国读者则不然。汪先生的译文采用直译法:“draw a cake to ease my greed”和“look at plums to quench her need.”这样在英语读者脑中就能激起相同的文化图式,真正达到文化意义的传达。
      
      2.增益法
      在《牡丹亭》的翻译中,汪先生灵活采用了增益法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在第四出《腐叹》中有一句经典的陈最良的独白:“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因我医、卜、地理,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汪先生的译文是:“Those young fellow students mockingly change my name from Chen Zuiliang to Chen Jueliang,which literally means ‘Devoid of food’.Besides,as I am well versed in medicine,prophecy from Bocui to Baizasui,which literally means ‘Jack of All Trades’?”因为汉字的表意功能,在这一句中,“绝粮”、“杂碎”其义自现,对于汉语读者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幽默、诙谐、讽刺的内涵。直接翻译不会在外国读者脑中起到同样的效果,为此,汪先生采用了增益的方法,增添了“which literally means ‘Devoid of food’”和“which literally means ‘Jack of All Trades’”,使原文的意义准确表达。同样,在第三出《训女》中:“中郎学富单传女,伯道官贫更少儿。(Well learned,Cai Yong had a daughter of good fame;A poor official,Deng You lost his son but earned his name.)”。汪先生通过增添了“Cai Yong”和“Deng You”使外国读者脑中激起相关典故的图式,即Cai Yong和Deng You是历史典故。
      
      3.省略法
      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省去后不会影响读者的表达的,译者可以采用省略的方法。例如,在第十出《惊梦》中:“[旦长叹介]我一身冷汗,乃是南柯一梦。”汪先生的译文是:“(Sighs deeply and watches Zhen leave) I was wet in cold dream from my daydream.”在此句中,有一个经典的汉语典故,即“南柯一梦”,对中国读者来说,马上就能激起相关的图式,而译文中虽仅用daydream一词,省略了对典故的解释,但也能激起外国读者相同的图式,不会影响原文的理解。又如,在第三出《训女》中:“[老旦]女儿啊,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汪先生译为:“My daughter does not have to read all the books,but she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rites.”在此句的翻译中,汪先生,省去了孔子、周公,只译为“all the books”和“something about the rites”,但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却没有受到影响,读者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五、结语
      
      总之,在《牡丹亭》的翻译中,汪先生运用了各种翻译策略,以上仅仅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结合文化图式来探讨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专有词语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给我们的典籍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Cook Guy.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1.
      [3]高云峰.应用图式理论提高SBE阅读能力[J].外语界,2003,(3).
      [4]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2).
      [5]张政.文本・译者・文本――汪榕培《牡丹亭》译本评介[J].汪榕培,李正栓(主编)典籍英译研究(第一辑)[C].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6]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J].中国翻译,1998,(1).
      [8]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7).
      [9]潘卫民.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期待图式[J].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70-71.
      [10]汪榕培.牡丹亭(汉英对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是“山东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春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BWZ090。

    推荐访问:图式 文化 翻译 牡丹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