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终身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首次系统的提出终身教育理念的是谁

    时间:2018-12-23 19:44: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教育改革,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建设,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扩大高等教育在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 高等教育 影响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作为整个世界教育制度革命化过程中的一种新的观念,由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核心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进行的概念界定,是指贯穿人一生的全面的、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1]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采取新的整体行动来使包括普通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内的21世纪教育的所有学习领域,都能使下一世纪的受教育者终身求知进取,终身追求新知识的价值观与态度,并终身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技术水平”。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步伐,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学校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体系建设中的中坚力量,这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实施改革。
      笔者认为,在构建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唯有在解放思想,放宽入学渠道、改变“唯学历”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等五个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才能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归根到底是中国国民平均素质与发达国家国民平均素质的差距。因此,要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关乎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民族的兴衰与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抓好基础教育,普及高等教育,这是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事半功倍之路。
      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终身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力度。我国现行的成人教育主要以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发展终身教育必须积极探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岗位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向全体公民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受教育的机会,使更多具备接受一定教育能力的成年人,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受不同形式教育。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人的一生,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且同时也负担着继续教育的任务,因为就普通高校而言,拥有着丰富的师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这样既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又能保证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发展我国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必备的条件。
      
      二、放宽入学渠道,改变“唯学历”观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没有一定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最基本的熟练技术和受过教育的人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确保真正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用自己的社会成效充分证明了自己独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它的活力和改变社会、促使社会变革和进步的能力密切相关。作为发展中国家而言,高等教育普及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阶段。1973年美国社会学教授马丁・特罗(MartinTrow)提出了极具影响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在18―22岁年龄段中,毛入学率低于15%时为精英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高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2]中国目前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普及化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入学渠道放宽代表入学标准降低,同时师资力量、硬件设置等更新速度落后于扩招速度,这带来教学质量下降、人才供应和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等方面的隐患。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摒弃唯学历教育观念,改变有了大学文凭就有铁饭碗的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给大学教育重新定位――大学,是教育的一个阶段,既是个人学识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又是个人学习方式、方法的飞跃阶段。终身教育就是要把学历文凭仅作为就业、从业的依据之一,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参加多次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掌握新的知识能力,从而引导社会走向学习化,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素质建设,为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师资保障
      
      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高等教育应该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融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因为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作为科技兴校的主力军,是院校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肩负着引导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使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量的巨大增长,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并只可能活动在有限的领域内。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处于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高校教师之间明显会有一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学科,但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之间,要想使学术上完全沟通也是相当困难的。18、19世纪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再也难以产生了。高校教师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当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本身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所以,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强个人修养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应当在个人专业领域内追求深入发展,使个人在某一学科有突出的发展,成为专业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认识。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各种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这样的教师才能够为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人才支持。
      
      四、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及教学方式、手段,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
      
      1.运用教育新技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终身教育的理念的提出,要求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学习,实际上对社会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必须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机会。此时,高等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至百十个学生,大家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场所,面对的是同一块黑板,教师讲得再好,也只能是极少数的学生受益。这种教育形式、方法只能为少数适龄青年在校期间提供教育机会,而对于那些未能进入高校内学习的其他适龄青年,以及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就与高等教育无缘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具备最新科技知识、创新精神和熟练劳动技巧的人力资源,在推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们希望接受最好的教育,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面对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点滞后甚至阻碍了教育的进步。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作出思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更多的人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及迅速成熟使得国家、社会为更多人提供教育成为可能。20世纪末,国际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为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所有精品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到国内各个角落,甚至进行国际教育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使全人类的学习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革和解放,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教育,同时加快和推动了新型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作为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学习时间方便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新颖、有趣等独特的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这种信息化网络教学手段也促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教学的成本,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学习要求的人都有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3]
      2.立足长远,分阶段学习。
      在高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学生为考而学的“考证”心态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各种教育需求。因此,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延伸,学校教育必须超越自身范围,将其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对社会全方位开放并与之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样一个学习化社会中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让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而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它必然要从学习者本人出发,以自我教育为学习方法,强调和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个人应该学会学习,要立足长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
      
      五、重新定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和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冲击传统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知识性失业”、“过度教育”的现象,对于学科专业设置及调整都会产生深刻影响。中国高校在人才资源逐渐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大背景下,还面临着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特定阶段问题,更应该思考一下自身的定位。所以,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对高等教育定位的最大的驱动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育方针的规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具体的培养目标上,两者大不相同、高中教育长期以来承担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是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作准备和培养合格的公民;高等教育任务着重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高级专门人才。为迎合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必须以公众的谋生和就业为主要导向,重新设定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不但要为进入高校的学生提供服务,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更应当能为校门之外的人提供教育服务;不但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他们提供直接的教育,更要注重提供间接的教育服务,注重为非高等教育培养师资,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有获得更多知识的途径,这样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在终身教育理念体系中高等教育不但要承担知识传授的任务,更应当承担起“培养人学习的本领”的职能,让人们有获得更多知识的本领。
      总的说来,终身教育理念是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我们应当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牢固树立这种思想,通过教育改革,扩大高等教育在国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增强我国的国力,促进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不断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持田荣一等著.龚同等译.终身教育大全.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年版.
      [2]张湘伟,何秀成.略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现代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7,(1).
      [3]孙德祥,蒋怒雪.浅谈知识经济环境下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2004,(1).

    推荐访问:高等教育 教育理念 终身 提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