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及对策考量

    时间:2021-06-10 08:0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民族团结是我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保障。青海省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地区,民族关系也是青海省面临的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加强与知名高校的交流学习等方面提出增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大学生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5—0086—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团结进步教育。”进入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思想,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1.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团结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没有团结联合,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阐明了团结的重要性。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首要的就是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不同民族之间彼此认同、产生民族情感、建立民族友谊,从而携起手来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学生自幼生活在民族文化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具有本民族印记的价值观念”,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影响深刻而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各民族思想上共同认识,行动上目标一致,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高度概括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为各族人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为更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更应该站在时代的立场、国家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认可本民族接受它民族的基础上,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
      3.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凝聚各民族的强大力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内部的稳定、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筑牢社会全面发展本底。
      二、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的成效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得到了青海省高校的高度重视,并且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青海高校大学生团结认知方面
      青海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奠定了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四个认同”教育作为青海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内容,有力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认知,认识对祖国的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根基,理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动力,明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塑造爱国主义的源泉,强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同时,青海高校还通过“三个离不开”教育,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
      2.青海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情感方面
      青海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情感的培育,把民族团结认知转化为民族团结行为的催化力量,让大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肩负起了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使得各族大学生加深了解、产生情感、激发更多的正能量。青海高校特别针对少数民族生源比较多、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区和牧区的现实,积极做到真真切切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让各族大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3.青海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行为方面
      学习和认同民族团结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践行民族团结,集中表现为用每个人的言行凝聚民族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每个地方搭建民族团结的舞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人人都应主动做一名民族团结的践行者。青海高校大学生在各民族交往的实践中可以呈现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状况。同时,大学生在民族团结行动和实践中也可以检验自己對于各民族的认识,进而对自己的民族团结行为进一步的完善。青海高校还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行”的教育,也就是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大学生把民族团结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并取得好的成效。
      三、青海省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挖掘青海省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专门对青海省高校学生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200份,剔除因回答不完整、规律性作答等无效问卷19份,有效率达90.05%,问卷调查有效。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青海省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脱节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起点,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青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并且青海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校大学生几乎以省内生源为主,特别是少数民族生源学生比较多,比例超过一半。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本民族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熟习本民族文化的传统思想观念,在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时,需要做大量细致的教育工作,才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掌握。

    推荐访问:考量 民族团结 对策 现状及 民族地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