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与顶层设计的辩证分析

    时间:2021-06-01 04:01: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dsk/gdsk201110/gdsk20111007-1-l.jpg
      [摘要]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与顶层设计,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宏观管理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更多地强调一种宽泛的平面化管理,侧重政策和制度的设计:战略管理则是源自于企业管理的词汇,更多地强调为回应外界竞争性环境和寻求更长远的发展而进行的环境分析、战略决策、战略实施和评估的动态过程,侧重决策的目标和过程;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术语,更多地强调管理的高层次起点,侧重管理的全局性、整体性、基础性和根本性,是其他一切规划的元规划。从我国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顶层设计具体是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和设计水平的最高层,对指导经济发展与改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宏观管理 战略管理 顶层设计 改革意蕴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10-0041-06
      
      随着人类社会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管理工具系统变得日益发达,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从强调宏观管理到实施战略管理,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并在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1年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的“改革的顶层设计”,这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以及体现着怎样的理念转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宏观管理、战略管理与顶层设计进行辩证分析,并兼及顶层设计在我国改革中的深层意蕴。
      
      一
      
      宏观管理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具体是指组织对自身或自身的某一系统所进行的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其手段主要包括制定规划、规则、目标等,强调的是组织宏观统筹、协调与监督的管理职能,而不是具体项目的实施活动。从“机制律理”的角度来看,政府作为一个组织实体的宏观管理是指利用政策、规章(不含计划)来营造一个“受控空间”(这个空间被人们形容为“笼子”),从而防止政策、规章对“变量因素”的活性产生限制性作用。其特点是让所有“变量因素”在“笼子”之中充分地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机制系统的功能。与宏观管理相对的另一种管理模式是微观管理,具体是指组织对具体的、局部的、分散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表现的方法往往是具体的管理手段和途径,其对象是微观的管理对象。从“机制律理”的角度来看,单式的微观管理是通过政策、规章的针对性,让它们成为“变量因素”,对另一个“变量因素”起作用,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尽管当前由于公共事务的纷繁复杂性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个性化,政府还难以从微观管理中完全退出来,但是,加强宏观管理,减少微观层面的管理,是当前和很长一段时期内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增加政府治理的有效性的要求与趋势。具体内容就是指政府将大幅度减少对项目的直接管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确定发展方向、加强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和创造有利环境等工作内容上。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宏观管理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认为宏观管理是多项微观管理的组合,或者认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或者认为宏观管理是间接管理,而微观管理是直接管理,等等。其实,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具体到政府管理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管理职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不可分割的。在继续搞好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更应重视加强政府微观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此外,将宏观管理简化为间接管理也是不正确的,间接管理只是宏观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已,宏观管理更重要的特点是引导性、全局性和系统性。
      
      二
      
      如果说宏观管理涉及更多的是相关领域间及各领域内部、部门间以及各部门内部的平面化的全局性管理,是相对于微观管理所针对的管理对象节点而言的,那么,战略管理则更加注意组织与其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目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在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关系。战略管理是一种源自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工具,其相对于常规化业务流程管理,是组织为应对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风险与竞争而出现的。
      战略管理出现于20世纪初期,在当时竞争激烈的商场中,人们渐渐地发现了军事与公司战略在日标、领导、资源调配以及应对竞争对手方面存在共同之处,于是,战略这一军事用语就被引用到企业管理中。其实,“从类似军事上带领军队制定必需的计划以完成防御敌人目标的将军,到制定目标和计划(战略上的和经营上的)以便在市场中有效竞争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跳跃,其跨度并不大。”“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文,‘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它是指,在战争中由战争指挥官依据战争规律及其进程,制定与实施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与纲领性的方针、政策与计划。”
      1949年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开启了管理思想向长期计划、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的发展。计划角色通过不同阶段的演进而成为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使得管理思想又同到了法约尔所首先关注到的组织目标、计划及组织结构上来;而战略的实施、调适和评估使得组织的每一步行动都是服务于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的。而自从战略管理引入工商管理理论中后,不同的学者对战略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些不同观点中,“共同的术语是目标、战略、计划、政策以及资源分配。所以这些都通过审查机遇所在的外部环境从而涉及制定短期与长期的决策。”战略管理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分析与战略决策,还应包括战略实施与评估的动态过程。理论上通常都是按这四个环节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照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创造性地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适时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动态调整。
      “对一个组织来说,进行战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组织战略管理可以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使组织能主动地塑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变化的挑战。”1938年,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首次将组织理论从管理理论和战略理论中分离出来,认为管理和战略主要是与领导人有关的工作。他认为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创造组织的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应注重组织的效能,即如何使企业组织与环境相适应。这样关于组织与环境相“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战略分析方法的基础。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制定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其具体内容就是分析组织当前面临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更加明朗。

    推荐访问:宏观管理 战略管理 分析 设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