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ST海龙:资本无方舟

    时间:2021-01-30 16:0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滥用资本之力者,必然遭到资本市场狠狠的惩罚。
      作为国内最大的涤纶帘子布和世界最大的帆布生产企业,海龙独领风骚16年之后,突然被“破产重组”的悲剧命运牢牢箍紧——
      行业不景气吞蚀利润,疯狂扩张终致资金链断裂,甚至“高管自肥掏空海龙”,一时间,种种猜测甚嚣尘上。然而,这一切都难以构成一个庞然大物走向没落的直接因素。
      带着重重疑问,《商界》记者亲赴山东潍坊探访濒死的海龙集团,却发现,在“争做第一”的宏伟梦想照耀下,资本之力如同一把双刃剑,作用于海龙由盛及衰的始终,仿佛正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折戟资本市场的经典缩影。
      
      分家开启的盛世
      如今,已没有人能清楚地记得海龙最初的确切样子。
      《商界》记者辗转找到一名从海龙成立之初便进入集团的老员工张一明,他向记者还原了海龙集团最初的模样:1990年,由潍坊市政府牵头,寒亭区央子镇政府下属的海盐企业“潍坊央子盐化集团公司”出地,当时还是潍坊市化纤厂的“潍坊巨龙化纤集团”以一条浆粕生产线入股,披着国企外衣的“海龙化纤”在空无一物的盐碱地上悄然诞生了,六年之后,海龙一脚踏进深交所,成为潍坊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2年6月,海龙原董事长张荣安退休,受其举荐,技术员出身的逄奉建扶摇直上,成为“担大任者”。
      在张一明等海龙内部员工看来,正是由于逢的上任,使海龙的发展进入一个转折点。
      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新鲜血液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短短几年间,海龙的资产一下子翻了近十倍。效益不佳的央子盐化与巨龙集团,成为影响海龙速度与利润的“包袱”。
      逄奉建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与两大老股东“划清界限”。
      张一明回忆,同样以化纤为主业,为了避免巨龙与海龙直接竞争,早在张荣安在职期间,潍坊市政府便把集团中一些经营不善的子企业划给巨龙集团,为了救活这些企业,巨龙不仅从海龙贷出大笔资金,同时也失去了自身优势。
      2002年,海龙一个急转身,收购了巨龙的短丝、长丝生产线和公用动力系统等,殊不知,这些都曾是巨龙风光多年的法宝。
      而当初央子盐化作为股本投入的盐田,也慢慢成了阻挡海龙发展的绊脚石。于是,海龙走了一个微笑曲线:先把盐田甩给巨龙,巨龙迫于还贷压力,又将其转给央子盐化。央子盐化虽在理论上成了海龙第一大股东,但自始至终都无力付清账款。
      两年后的7月,由逄奉建为首的14名海龙高管共同出资成立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广澜投资,并以2元/股的价格收购了央子盐化在海龙持有的1800万法人股。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笔转让款被直接支付给巨龙,而巨龙为了抵偿债务,又把钱原封不动地还给海龙。
      四个月后,巨龙集团因卷入质押纠纷,所持的山东海龙20.47%的股份被冻结。在逄奉建的主导下,4816名海龙员工共同出资成立了康源投资,通过司法拍卖收购了其中4210万股,剩余的4215.66万股被转让给潍坊市国资委下属的潍坊市投资公司。
      这场MBO的结果是,潍坊市投资公司持有海龙16.24%的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康源投资与广澜投资共持股18.97%,成为第二、第三股东。轻装上阵的海龙,上到高管,下到一线员工,无不振奋。
      之后的两年,海龙迅速步入了一段“盛世”:一个分厂单日利润就高达290万元;大批高校毕业生慕名前来,想进入海龙还要“拿2000块钱走关系”;员工工资在全市名列前茅,还有季度奖和年终奖,他们穿着自产的工作服走在街头,都有了骄傲的资本……
      而几乎与海龙“内部独立计划”实施的同时,中国的化纤行业正朝“产能与利润博弈”的微妙节点持续逼近。
      等等,资本
      2005年,我国已然成为化纤行业第一大国,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也由1999年的22家发展到73家,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吉林化纤、仪征、洛阳石油化纤、南京化纤、桐昆化纤等等巨头纷纷奔上了扩张之路。当海龙从股权之战回过头来时,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上规模才能降成本,低价格才能有订单”的白热化竞争格局。
      资本的魔力在于,一旦体会过它的速度与威力,便不由自主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它身上,再难抗拒其巨大诱惑。
      经过MBO一役,海龙也不例外地走上了以资本求扩张之路。
      2005年3月,海龙以65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汶上化纤厂;
      同年12月,斥资500万元,成立了海龙纺织科技;
      2007年7月,在新疆成立了新疆海龙化纤;
      期间,海龙还陆续成立了海龙麻业、海龙镁业科技、海龙置业、海龙进出口等十几家子公司……
      2007年12月8日,在潍坊市举办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伴着激昂的音乐,潍坊市市委书记张新起亲手把"2007年度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杯和30万元现金颁到逄奉建手上时,台下掌声雷动。
      在那一刻,海龙的辉煌终于到达了鼎盛,这年集团以31,20亿元的年营业收入、50亿元资产、上万名员工的光辉业绩,步入了新的一年。
      只是在这风光无限的底色上,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数字:尽管当年海龙的营业收入高达近32亿元,利润却只有2.76亿元。
      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如何形成的?也许一切与海龙以资本求扩张的模式不无关联。
      记者在“11海龙CP01”发行文件上看到,仅在2005年,山东海龙就设立了6家子公司。而其下属的16家控股子公司均于2003~2008年成立。
      在这张成绩单上,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持续性投入。而收购之后,更是对集团经营管理能力的连续考验。
      海龙对于子公司的后续管理显然并不如收购得心应手。
      张一明向记者列举了几起令海龙在化纤行业内颇为尴尬的事件:
      花6500万元收购的汶上化纤厂,由于产能落后,连年巨亏;
      为了打造物流优势,2005年9月,海龙控股海阳港务。耗费近3亿元,直到今天“建了近三十年的项目还处在建设中”,不少人称之为“不务正业的投资”;
      而远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海龙,在欠了合作方2.53亿原材料款后,新疆海龙“不得不”拿出两倍于当地的价格,不远万里来潍坊拉原材料,这在业内也被传为笑谈……
      这样高速度、低效率的扩张,不仅导致海龙自有资金告罄,也逐渐拖累了海龙的主业,不得不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甚至还向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发出了求救信号。有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自2005年起,海龙的资金链一直处于高负债运行的紧张状态。
      资本走得太快了,管理却跟不上扩张的脚步。站在海龙内部来看,这些企业管理的问题,管理者自然脱不开干系。
      明星企业的天价扫帚
      当企业被企业能人带到一定辉煌时,很难避免出现“一人制企业”的家长式、集权式经营管理模式。逄奉建似乎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张一明回忆,在逄奉建上任初期,曾大

    推荐访问:海龙 方舟 资本 ST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