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本【精选推荐】

    时间:2022-10-02 11:1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本【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本【精选推荐】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4篇

    第一篇: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一)全球碳达峰整体进展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碳排放达峰国家的数量分别为18、31、50和54个,其中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2020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碳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中国、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达峰。

    根据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全球气候变化计划组织(GCP)测算,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为340亿吨,与2019年相比减少了24亿吨,比上一年下降7%。

    图1全球碳排放量历史变化情况

    国际能源署发布《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受疫情影响情况》显示,在2020年,发达经济体在2020年的年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下降了近10%,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排放量相对于2019年则只下降了4%。与最近的排放增长率相比,大多数经济体的排放量下降了五至十个百分点。巴西下降幅度较小,最明显的是中国。中国是唯一一个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2015年至2019年期间的平均增长率相比,中国的排放增速仅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尽管2020年是历史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最大的一年,许多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和排放迅速反弹,突显出2021年CO2排放量将面临大幅增加的风险。

    图2全球主要国家二氧化碳历史变化情况

    (二)全球碳中和发展形势

    根据EnergyClimate(能源与气候组织)推出的净零排放竞赛计分卡,目前我国已处于第四梯队,位列全球第28位。

    图3净零排放竞赛计分卡

    宣布时间看,部分欧洲国家(如德国)在20世纪就实现了碳达峰,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超过50年的时间,美国43年,但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仅有30年。在陡峭的碳排放量下降曲线背后,是规模化的经济结构转型,这意味着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下相当规模的存量资产将失去原有功能。

    图4 重点国家碳达峰时间及碳中和趋势

    (三)全球主要的技术领域

    华泰证券所结合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基于五大碳排放源,归纳了四大主题12个细分领域的技术赛道,①电力部门深度脱碳;
    ②非电力部门深度电气化;
    ③终端设备节能提效;
    ④碳排放端“绿化”。

    图5主要的技术领域

    1、电力脱碳

    电力部门若不率先实现发电环节的脱碳,其余环节电气化反倒可能使得碳排放增加。3月15日,习近平在财经委会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兴电力系统”,风光水发电将从当前的补充能源地位上升为主力能源地位。

    2018年后中国弃风弃光问题已明显改善,2019年全年弃风率与弃光率分别降至4%、2%,叠加主要光伏原料成本的下降,2019年光伏度电成本已经降低至0.44元,同期全国脱硫燃煤均价为0.36,光伏发电处于平价上网临界点阶段,CPIA预测,2021年后光伏发电即有望实现用户侧平价。后平价上网时代,制约风光发电广泛替代火电的瓶颈体现为:1)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火电仍需要承担较重的调峰任务,2)风光资源与负荷地理分布错配,风光资源聚集在西北地区,而电力负荷集中在东部沿海,上述“堵点”的出路在于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与特高压。

    2、终端电气化

    钢铁冶炼电气化。根据车百智库测算,低电气化的长流程(高炉转炉)制造吨钢产生2.1吨碳排放,而高电气化的短流程(电弧炉)+清洁电力制造吨钢仅产生0.6吨碳排放。目前国内炼钢仍以长流程为主,2019年短流程炼钢渗透率仅10%,对照海外发达经济体,2019年美国/欧盟/日本电炉钢渗透率分别为70%/41%/25%。电炉炼钢所需重要原料——废钢的成本问题是制约短流程工艺渗透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废钢供给相对海外发达经济体不足,成本偏高。

    图6钢铁冶炼电气化情况

    氢能-燃料电池。《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氢能与燃料电池是非电力部门中较难实现电气化领域的解决方案,主要用途体现在:1)交运领域的商用车、航运、航空等长距离、载重运输设备较难采用动力电池实现电气化,氢燃料电池是较优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商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技术已基本成型;
    2)工业领域的炼钢使用氢气替代天然气作为还原剂,能在当前的电炉钢技术上进一步减排,同时氢能未来也有望在化工领域实现对化石燃料的替代(即氢化工)。

    图7中国氢能产业链市场规模

    生物燃料。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所有成员国2020年生物燃料在交通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0%,2018年修订版本中进一步要求2030年生物燃料在运输领域掺混比例达到14%。

    3、装配式建筑

    根据住建部测算,装配式住宅的单位平米碳排放,比传统住宅低近30kg,减排主要来自于保温材料与水泥砂浆的消耗。对照海外发达经济体,当前中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2019年中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为13%,海外发达经济体普遍为70-90%。

    图8装配式建筑减排优势及渗透空间

    4、节能提效:

    当前技术手段相对成熟的节能提效领域主要为家电(变频家电)与工业(工业控制与自动化),两者的核心部件均对应功率半导体,尤其是具备低能耗属性的IGBT。

    图9 IGBT中国市场规模

    5、排放绿化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利用生物质能(如庄稼等)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了一定量的CO2,而再其被废弃后,被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同等量的CO2,又可以供下一年的庄稼吸收,从而实现了碳循环与零碳排放。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分析,果将全球每年生产的聚乙烯塑料全部替换为生物降解塑料,可减少420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1000万次国际航班产生的碳排放。当前生物降解塑料中具备经济性的主要为PBAT与PLA技术。

    加强塑料回收利用率同样可以降低碳排放。当前塑料处理仍以焚烧与填埋为主,全球回收率均偏低(根据OECD,2018年全球塑料回收率仅9%)。

    图10欧盟费塑料处理方式占比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IEA,当前全球范围内仅有21个运营中的大型CCUS项目,其中美国占据10个,中国仅有1个(中国石油吉林油田CCUS项目),项目开展主体以国际大型油气企业为主。

    图11全球CCUS项目数量

    当前CCUS发展缓慢的主因是,当前技术条件下项目运营成本高昂,即使有政府补贴,火电厂或者钢厂安装碳捕集设备仍然会面临巨额亏损,而仅靠油气企业捕集CO2用于EOR,CO2整体需求量较低,难以实现CCUS的规模化推广。根据中国碳捕集与封存协会,未来实现CCUS大规模使用的出路是:1)技术进步使得碳捕集与运输成本减半以上,以及2)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捕集CO2的火电厂通过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出售其排放限额来获得收入,当碳排放价格在200-30元/吨时,叠加前述的成本优化,可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四)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举措

    1、欧盟

    碳达峰:欧盟27国作为整体在1990年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但各成员国出现碳排放峰值的时间横跨20年,德国等9个成员国碳排放峰值出现于1990年,其余18个成员国碳排放峰值分别出现于1991-2008年。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图12欧盟不同排放源的碳排放当量(1990-2018年)

    碳中和目标设定:,2007年7月,欧盟发布了“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草案,首次完整地提出了欧盟2020年的低碳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2008年1月正式提出了“气候与能源”一揽子方案的立法建议,年底获得欧盟首脑议会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成为正式法律。该计划设定了2020年欧盟整体比1990年减排温室气体20%、节能2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目标,并通过按国别的目标责任分解、建立欧盟碳市场、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落实这一整体行动方案。2020年11月,欧盟27国领导人就更高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决定到2030年时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55%,,在7个领域开展联合行动,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安全、互联的交通,发展竞争性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发展生物经济和天然碳汇,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以解决剩余排放问题,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政策支持:欧盟形成了贯彻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路线图和一整套包括市场、财政金融、标准标识、自愿协议、信息传播等工具的政策措施。2011年3月,欧盟通过了《2050年迈向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路线图》,该路线图描绘了2050年欧盟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80%-95%目标的成本效益方法。在产业政策层面,欧盟将发展重点聚焦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数字科技等方面,政策措施覆盖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以加快欧盟经济从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在交通运输方面,欧盟计划通过提升铁路和航运能力,大幅降低公路货运的比例。同时加大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前在欧盟国家境内新增100万个充电站,双管齐下降低碳排放量。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0%~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协议》涉及的变革涵盖了能源、工业、生产和消费、大规模基础设施、交通、粮食和农业、建筑、税收和社会福利等方面。2020年3月提交《气候气候法》,旨在从法律层面确保欧洲到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大陆,准备设立7500亿欧元的专项经济复苏基金。复苏计划的重点投资的领域包括电动汽车、低碳电力生产和氢燃料等,包括三大主要内容:一是为发展绿色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等提供财政支持;
    二是鼓励私人投资,设立预算为310亿欧元的偿付能力支持工具;
    三是扩大欧盟科研创新资助计划“地平线2020计划”的资金规模,以强化卫生安全。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五大基石

    欧盟可再生能源电力机制政策

    欧洲碳市场(EU ETS):启动于2005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欧洲碳市场包括电力、工业以及航空部门的11000多个排放设施,2020年排放量约13亿吨,交易量达80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2290亿欧元的九成。今年2月以来,欧洲碳配额(EUA)价格一路上扬,先是超过2006年以来的31欧元每吨的记录,又于2021年2月初突破40欧元。2021年3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碳关税(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议案,2023年起实施。尽管删除了“逐步消减免费配额”的表述,但市场情绪仍然较高,3月10日开盘突破41欧元创历史新高。

    英国碳市场(UK-ETS):于2021年1月推行碳排放交易系统。UK-ETS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21年至2030年,第二阶段从2031年至2040年。英国政府将在2023年对ETS系统进行初步审查,以评估系统在2021-2025年前半阶段的表现,并于2026年之前完成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必要调整。2028年将全面评估系统在第一阶段的整体表现。本次纳入ETS的行业类型包括能源密集型工业、发电行业和航空业。2021年包括航空业在内的配额发放总量大约为1.56亿吨,之后将逐年减少420万吨。免费配额发放量将考虑免费配额的总量上限,2021年的免费配额总量大约为5800万吨,之后逐年减少160万吨。

    2、美国

    碳达峰:美国碳排放峰值出现于2007年,比欧盟的德国、英国和法国以及东欧成员国晚15年以上。碳排放峰值为74.16亿吨CO2当量,人均排放量为24.46吨CO2当量,比欧盟人均水平高出138%。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图13美国不同排放源的碳排放当量(1990-2018年)

    碳中和目标设定:美国总统拜登已明确表示,将承诺在203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主要的碳排放源为能源活动。碳排放达峰时,美国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占比为84.69%;
    而农业、工业生产过程和废物管理占比较低,分别为7.97%、5.31%和2.03%。由于能源市场上价格便宜的天然气发电逐渐取代燃煤发电,碳排放达峰后,美国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占比呈下降趋势。

    政策支持:2013年6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制订了“总统行动计划”,对2020年比2005年温室气体减排17%的目标进行了按领域分解落实,包括更新新建以及既有发电厂碳排放标准、发展新能源、激励对清洁能源的长期投资、提高能源效率、确立四年一次的能源评估制度等。2014年6月,推出“清洁电力计划”。要求2030年之前将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排放水平上削减至少30%,这是美国首次对现有和新建燃煤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该计划只提出电厂的减排目标和指导原则,不规定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方法,允许各州将整合资源,形成最佳成本效益组合方案。2017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给世人留下了似乎美国政府不关心温室气体减排的印象。2021年1月,拜登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并提出“到2035年,通过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3550”碳中和目标,政府计划拿出2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具体措施主要有:在交通领域的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计划、城市零碳交通、“第二次铁路革命”等;
    在建筑领域,建筑节能升级、推动新建筑零碳排放等;
    在电力领域,引入电厂碳捕获改造,发展新能源等。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创新,成立机构大力推动我包括储能、绿氢、核能、CCS等前沿技术研发,努力降低低碳成本。

    美国碳市场:由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政策导向摇摆不定,某些州在没有联邦政府参与下尝试推行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和大西洋中部某些州共同实施的第一个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该机制仅覆盖不低于25MW的发电装置且采用拍卖的形式进行初始配额的分配。近年来,RGGI在制定收紧总量控制和建立排放控制储备等新措施的同时还吸纳了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两个“新成员”。加利福尼亚州则创立了全球最广泛且最复杂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其出台的《全球变暖应对法案》对碳减排目标设定与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总量控制目标、覆盖范围、碳配额抵消与存储机制等问题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是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典型代表。

    3、日本

    碳达峰:日本碳排放峰值出现于2013年,碳排放峰值为14.08亿吨CO2当量,人均排放量为11.17吨CO2当量,低于欧盟人均水平的8.66%。日本的主要碳排放源同样为能源活动,碳排放达峰时,占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89.58%,而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和废物管理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6%、2.47%和1.59%。达峰后,能源活动造成的碳排放量占比略有下降,得益于日本严格的垃圾回收政策,废物管理造成的碳排放量持续降低。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图14日本不同排放源的碳排放当量(1990-2018年)

    碳中和目标设定:2020年12月,日本政府推出《绿色增长战略》,被视为日本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度表,构建“零碳社会”。一是将在15年内逐步停售燃油车,日本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电池成本“砍半”至1万日元/千瓦时(约合96.9美元/千瓦时),同时降低充电等相关费用,使电动汽车用户的花费降至燃油车用户相当的水平。二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过半,其中海上风电也将是日本未来电力领域的发力重点,目标是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增至10吉瓦、2040年达到30-45吉瓦,并在2030-2035年间将海上风电成本削减至8-9日元/千瓦时。三是引入碳价机制来助力减排,将在2021年制定一项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收费的制度,但业内担心增加经济负担,使得政府对于全国引入碳定价机制仍然持谨慎态度。

    政策支持:日本经济产业省通过监管、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动员超过240亿日元的私营领域绿色投资,力争到2030年实现90万亿日元的年度额外经济增长,到2050年实现190万亿日元的年度额外经济增长。日本还将成立一个2万亿日元的绿色基金,鼓励和支持私营领域绿色技术研发和投资。

    日本碳市场:日本则于2010年在东京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级排放权交易体系,并随后在埼玉县对东京都ETS加以复制,日本两个城市级碳市场主要覆盖商业和工业建筑的电力与热力消费。目前,日本实现了东京和埼玉县连接的开创性城市级碳市场,以推进大型建筑和工厂的减排。

    4、印度

    目标设定:印度至今仍未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做出承诺。印度在2015年向联合国递交减排计划,在一份题为《印度决心做出的贡献》文件中显示,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33%-35%,同时为本国应对气候变化设立基金。随着国际社会压力增加和国内环境状况恶化,2012年,向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提交了《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明确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20%-25%,并进一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到2030年使国家碳排放强度在同样基础上削减33%-35%。

    政策支持:2008年政府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作为纲领性文件,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规划以及组织实施方式等,其重点是八项国家行动计划,其中侧重于减缓领域的是太阳能国家计划;
    提高能源效率国家计划和可持续生活环境国家计划;
    适用领域包括水资源国家计划、喜马拉雅生态保护国家计划、绿色印度国家计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计划;
    另有一个加强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的能力建设规划。该行动计划关注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强调适应气候变化,但回避了具体减碳目标。在推动太阳能利用方面,莫迪政府2014年公布了新计划,决定5年内投入1万亿卢布使太阳能发电装机问题达到10万兆瓦。

    5、巴西

    目标设定:巴西2012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碳排放峰值为10.28亿吨CO2当量,人均排放量仅5.17吨CO2当量。2014年和2016年,受巴西世界和里约奥运会影响,碳排放量有所回升,总体仍低于2012年。2020年12月,巴西设立目标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低37%;
    到2030年较2005年水平低43%。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

    政策支持:2004年,巴西政府制定了《亚马孙森林砍伐预防和控制联邦行动计划》,巴西国有太空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该计划实施使2012年亚马孙地区森林砍伐率较2004年下降83.5%。2009年,巴西制定颁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计划》,提出巴西2020年的排放量比2005年绝对减少5.7%-9.8%。2012年5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政府推出低碳战略计划,这一计划旨在进一步降低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构建一套更全面的碳汇计算和交易模式。

    第二篇: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021年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主题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论证作出的重大决策。XX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绿色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场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十分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谈几点认识。

    第一,知行合一,切实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有全面、系统、深刻认识“30·60”内涵的思想自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上升空间,未来碳减排压力较大。据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我国碳排放峰值将超过XXX亿吨,而XX碳排放峰值为XX亿吨,XX约为XX亿吨。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XX年时间,远低于欧XX家XX-XX年的时间。“碳达峰、
    碳中和”不是要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要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理性、智慧地平衡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五大新发展理念将贯穿全过程、各环节。
    思想自觉要转化为更理性、果敢的行动自觉。“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迎难而上,及早科学设置碳减排目标,部署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出台规范、明确、可操作的绿色发展举措。金融部门将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完善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金融风险。
    第二,秉持系统观念,整体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以系统观念引领顶层设计。“30·60”目标存在“达峰快则中和早、峰值高则中和难”的紧密关系。碳达峰不等于冲高点,而是要尽快进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达峰后碳排放很难陡然下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峰值平台期。不同的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和平台期下,实现碳中和的整体成
    本差异较大。如果将二者割裂,不从一开始就着眼于碳中和的最终目标,将进一步压缩碳中和过渡期,增加转型压力和不必要的转型成本。因此,需全面、理性、科学认识碳达峰、碳中和二者的内在联系,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全国统筹。要重点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框架,持续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出台分行业、分领域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同时,我们呼吁,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机构和市场主体向负碳排放进军。
    第三,统筹谋划,全力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XX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即: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探索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金融部门有力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着力点。
    近期,XX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统一了绿色债券标准,不再将煤炭等化石能源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同时,XX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
    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我们还将探索开展气候变化风险压力测试,用金融的力量推动营造实现“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
    XX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和碳中和金融债,重点支持符合绿色债券目录标准且碳减排效果显著的绿色低碳项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累计发行XXX.X亿元。

    为进一步动员资金支持绿色发展,XX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X%,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XX.X个百分点。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XX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今年,XX银行将与XX财政部共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加强协调G20各成员国,讨论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共同推动信息披露、绿色标准等重点事项。同时,我们正在与XX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绿色
    债券、贷款等分类标准的趋同。
    XX在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上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XX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走在前列,20XX年就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较全国的碳达峰目标提前X年。同时,XX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超过XX%在XX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XX%发生在XX。未来,XX可进一步发挥优势,在金融机构碳核算、金融机构及融资主体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绿色金融产品评估认证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XX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引领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的国际潮流,推动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服务能力,特别是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绿色技术进步,助力XX科创中心建设。
    第四,着眼全局,强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金融支持。

    绿色低碳转型需“两条腿”走路:一是刚才提到的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定价,约束排放,激励减排,同时发挥金融的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功能,引导跨期投资,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在总量约束下,由市场供
    求决定配额交易,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预期、稳定预期,促进低碳投资。
    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在碳市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引入更多金融机构和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发挥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金融系统将积极配合、主动适应碳市场建设需要,有效平衡好绿色低碳投资中激励、跨期和风险管理间的关系。
    过去十多年,XX已经构建了一套“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交易体系,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创新产品有序发展,探索了碳金融业务协同监管经验。全国性碳市场交易中心落户XX,将与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提高XX在全球碳市场定价中的地位。

    第五,冷静理性,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行稳致远。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资金投
    入规模介于XXX-XXX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X.XX-X.X万亿元。巨量资金需求背后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十分吸引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眼球。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大家看得都很清楚,但我们要保持冷静理性,高度警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国际上有关新兴产业非理性繁荣引发经济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是19世纪中期铁路投资热退潮、19XX年无线电、电力、汽车和石化泡沫破裂,还是20XX年“互联网泡沫”破灭,都揭示了非理性投资潜在的社会经济成本。在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各方应保持冷静判断、理性决策、审慎而为,认真做好产能预警与风险监测,真正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均衡,进退有序,协力保障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绿色低碳转型中,金融行业将铭心践行“国之大者”,与诸位同仁一道,携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实现“30·60”目标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思考与建议xxx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此之前的z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考虑到节能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节约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清洁能源,“十四五”应大力鼓励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持续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上下功夫,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新的贡献。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每年以近10%的平均速度增长。然而,我国过去在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和廉价劳动力驱动下的经济高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都要求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全面推动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正在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破局”,谋求绿色发展。同时,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新兴绿色技术的引领者,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5G领域。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



    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都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并提高长期持续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促进就业和经济繁荣。我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产业和经济转型会进一步扩大绿色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我国在绿色能源经济领域的红利已经逐步显现。据测算,全球绿色经济规模与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领域相差无几。而我国在这些关键绿色技术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也将拉动强劲的就业增长。
    再次,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甚至净零排放,有助于减轻空气污染、改善自然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最后,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安全。很长时期内,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占比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进而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二、多元化、低碳化、清洁化是能源发展之路中国能源挑战来自能源结构的不平衡与碳排放。将更多的可再生资源能源纳入整个能源结构,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来看,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实现油气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积极进行能源技术创新。
    多元化、低碳化、清洁化是能源发展趋势。作为能源应用大国,中国必须多能互补,煤、石油、天然气、水、风、光电热、生物质、核能并举。同时,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里起到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碳达峰之前,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将与清洁能源多能互补,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是主要方向;
    碳中和的目的



    是消减二氧化碳,因此要大力发展光能、电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如果仅仅把光能、风能作为电能、热能使用,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有限,要将绿氢与二氧化碳结合起来。
    通过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通过电解水得到的氢气被称为绿氢,被认为是未来氢能的主要获取方式。目前,氢能本身在存储、运输环节的瓶颈尚未解决。而将绿氢与二氧化碳结合制成液态甲醇,不仅可以解决储运问题,还可中和二氧化碳。这种方式得到的液态甲醇在使用后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成为下一轮循环的载体,是天然的太阳能运输者。经过长年努力,“液态阳光甲醇”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为今后绿色甲醇的使用奠定了很好基础。
    三、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建议
    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现行政策,结合自身工作基础和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上多下功夫,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按照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试点实践的方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企业达峰路线图和碳中和行动方案,确定合理的中长期及分阶段目标,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相结合,层层分解至最小管理单元。在开展顶层设计之前,摸清家底,开展历史数据核算,对重点参数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请专业外部第三方核查机构对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确认,确保排放量数据准确,为管理层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精准的依据。从我国推进低碳发展的里程上看,自下而上的试点实践对于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创建低碳试点示范入手,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建立试点示范,及时总结和归纳经验推广复制,稳步推进双碳目标进程。



    二是健全绿电消纳保障,促进降碳减排激励。促进绿电消费是落实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顺利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抓手。现阶段,我国风光发电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已正式进入平价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成为可再生能源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对此,建议从政策端保障绿电的市场地位,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健全绿电消纳保障、激励和考核机制,确保绿电应发尽发,全额保量保价消纳;
    建立公平公开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以及绿电相关认证标准与认购机制,提高全社会绿电消费意识和积极性。此外,鼓励绿电企业使用安全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础设施,充分使用、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碳中和示范工程,对现行碳排放认证机制进行优化,鼓励新能源基地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
    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促进降碳减排。一是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立法先行,以较高层级的立法来保证碳市场的权威性,尽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为碳市场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另外,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指导企业开展碳交易工作。二是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用统一配额分配方法,体现企业碳排放和减排先进性,通过优化配额总量来有效调节碳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实施减排方案,并利用CCER等相关机制推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三是增加碳交易品种。建议在全国碳市场成熟完善后,探索研究将碳期货、



    期权、远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品引入碳市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了能源电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四是积极推动新能源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着眼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两大目标任务,重点采取三方面举措,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制定更加积极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推进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全面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
    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电网建设,推动电网智慧化升级,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水平。二是着力升级能源消费方式。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强化全社会节能,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应用,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部门和行业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三是出台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相关政策。围绕能源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制定能源领域落实举措,围绕促进能源低碳智慧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发展等重点任务出台配套政策。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我国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这为全面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行动贡献了关键力量,企业要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展现使命与担当。


    第四篇: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碳中和碳达峰大学生感想报告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1,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2,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3,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以后,

    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
    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范本 中和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本 202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心得体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