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幼儿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1-07-18 20:0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民族文化传承有利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阶段,从儿童时期开始对幼儿进行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打好基础,使文化在新一代人身上得以继承。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红河州并且关注到当地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从对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族文化在幼儿教育阶段传承的现状出发以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应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 幼儿教育
      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革新转型的过程。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可以说每一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其中以哈尼族彝族为代表。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中的传播,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开始、展开,其传播与传承的主渠道为家庭和学校两大阵营。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充实。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方式,在现代文明社会,学校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所以当代文化人类学家要研究学校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要研究文化传承的其他渠道,如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我们不妨将视角回归到教育的最初阶段学前教育,幼儿期是人成长的奠基时期,人的习惯、人格塑造、情绪情感等都在这个阶段得以培养和形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笔者选取了红河州红河县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红河县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占75%,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优势,全县城区共有公立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3所。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访谈法进行,访谈该县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中的教师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态度和具体的做法。共随机抽样访谈了15位幼儿教师,其中公办10名,民办5名。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考察幼儿教育传承哈尼族文化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在这些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中的关系,让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民族文化在幼儿园中传承的基本现状
      (一)教师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重要意义
      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把握,正确认识能够引导正确的行为。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发展中面临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带来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但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的认同感是非常强烈的。调查的15名教师都认为在幼儿园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看,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有义务进行文化传承,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幼儿要么远离家乡,要么被留守家中,外部环境的熏陶,民族文化正在消失”,那么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园幼儿占到98%的比例”民族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他们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幼儿园教育本身来说,具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和利用的、适合于幼儿的教育资源,这种利用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精神,使教育从实际出发“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第三,从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来说,他们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小培养幼儿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在实现幼儿健康健全发展、引导幼儿社会化的同时,因其民族二字,更被赋予独有的价值取向,即一方面要为培养本民族集团的优秀成员奠定基础,以实现个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目标。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机制,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都是某种文化的教育,任何文化必然是某个民族的文化。因此,任何教育必然是某个民族的教育。作为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作为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师来说,认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实现是关键因素。
      (二)教师在行动中践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
      社会学研究对人的角色及对事物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角色有所认识和理解,才会在角色中赋予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是具有某种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一定的解释,这就表明了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最先探索的是教师的意识和观念。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并且理解传承为何才会做出传承的相关反应,并影响其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在研究调查中,所有被访谈教师都表明所在幼儿园都在做民族文化传承的工作,作为教师本身会有意识地进行传承,比如对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上体现是最为明显的,会利用民族元素装饰空间,进行区角的创设,在活动中会利用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和游戏,比如哈尼族的歌曲《阿究赫》(中文为:《捉泥鳅》)、最著名的哈尼族体育游戏打磨秋等,比如公立幼儿园在开展中还会用民族音乐编创儿童早操及在幼儿园服中体现民族性,教育活動中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会讲一些少数民族的故事,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也会利用民族文化开展,比如热闹的十月哈尼年、长街宴等。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 现状 调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