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批评隐喻学对中国政治语篇话语功能构建的阐释力

    时间:2021-07-06 08:0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李克强总理在2016-2017 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揭示在当前新战略发展机遇期国家领导人如何通过隐喻有效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更好地阐释隐喻对话语功能构建的作用力。
      关键词:概念隐喻 答记者问 批评隐喻分析
      一、引言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是近年来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的概念隐喻是将一个概念域(始源域)中具体熟知的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抽象陌生的概念域(目标域)中。隐喻远不止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有助于我们认识外部世界并建构语言的认知机制,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工具。可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在概念上取得对应关系的桥梁。
      隐喻无处不在,通过隐喻机制将源域中人们熟知的、通俗的概念或事物投射到抽象、复杂的目标域中,使大众更易理解某一抽象事物。隐喻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亦然,政治语篇也不例外。政治性话语相对其他话语比较敏感、尖锐,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含蓄委婉的表达有赖于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隐喻有助于传达政治家们的政治意图、国家意志和精神,有效激发群众情感,赢得公众信任,说服听众支持其政治主张,使广大民众产生政治共鸣。近年来,中内外学者对英语政治语篇中隐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学者们对汉语政治语篇隐喻关注较少,采用批评隐喻视角展开相应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笔者拟从批评隐喻学视角探究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功能和价值。
      二、批评隐喻分析理论
      批评隐喻分析(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是Charteris-Black在2004提出的一种崭新的隐喻研究方法。该理论以Lakoff &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批评话语分析,采用语料库定量分析法,旨在从语言、语用和认知角度阐释话语隐喻潜在意图以及隐喻对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批评隐喻分析以批评性的眼光分析研究话语,对语言、认知、社会环境、意识形态多维度综合考虑。“批评性”研究不仅针对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探索潜藏在语篇背后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间相互关系,关注语言形式和意义关系,从意识形态和修辞方面探讨隐喻的语用特征。批评隐喻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延伸和补充,是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语言使用者对隐喻的选择极具目的性,个人主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隐喻的表达和理解。根据Lakoff 和 Johnson,隐喻有凸显现实的某些成分,同时也会隐藏现实的其它成分,从而达到隐喻在语言使用中的喻情功能和劝导功能。从批评隐喻学研究隐喻对中国政治文献话语功能构建的阐释力将会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政治语篇隐喻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答记者问话语功能构建的批评性分析
      1.隐喻和答记者问话语。两会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一向被视为阐释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风向标,实际上是架起一座政府与社会、国际沟通的桥梁。在针对媒体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加强政策解读、解疑释惑时,答语中势必渗透着国家的利益和精神,在舆论多元的环境中,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把深刻道理通俗化,使得受众愿听、想听、入脑、入心,对受众形成实实在在的影响。可见,发言人在潜移默化地将党和政府主张、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传输给受众,激发大众情感,引导公众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这正与隐喻的劝导和喻情功能相吻合。Charteris一Black认为,“隐喻有激起情感的潜势,可以说隐喻是一种言语行为,对人们认识现实有着直接影响。”目前的中国正处于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信息传播、话语建构方面的主导意识非常必要,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强调:“从理论上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自主性的话语建构过程,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这种建构非常必要。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话语主导权,除了硬实力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正确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因此,在新的政治形势下,中国要传达自己的执政理念,博得民众的认同,提高国际话语权,隐喻这一工具和策略是总理实现自主话语构建过程的指示灯,值得探究其潜在的价值。
      2.实例分析。该部分采用Charteris-Black 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法:隱喻识别、隐喻说明、隐喻阐释,以李克强总理在2016-2017 年两会答中外记者问为语料,建立小型语料库,共计17185字,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隐喻识别、分类、阐释,揭示隐喻对答记者问丰富的语言形式产出和理解给予充分的解释。
      2.1概念隐喻识别。笔者通过语料研读、隐喻筛选、确定隐喻关键词(结合语境判定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语义是否有张力),进而对其分类、统计、推导出他们所代表的概念隐喻。根据Charteris-Black提出的“共鸣值”=“隐喻关键词总数”ד隐喻出现总次数”的乘积,计算各类隐喻的使用率,其中机器隐喻和旅程隐喻使用率超过20%,如下表所示。
      2.2隐喻语篇功能阐释。笔者选取机器隐喻和旅程隐喻这两种高频隐喻,从语境、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综合解构其深层含义并做出说明和评价,阐释隐喻的劝说和喻情功能。
      (1)机器隐喻。机器隐喻以47.1%居总隐喻频率首位,其中,“推进”(36次)和“推动”(24次)使用频率较高。“国家是机器”这一概念隐喻是中国政治语篇所特有的。机器由各个零部件组成,可以运转,作能量变换或产生有用功。国家好比一台机器,其良好有序的运转取决于经济、教育、科技等“零部件”的相互配套、协调运作,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稳定、繁荣、富强。
      例1:政务公开和简政放权可以说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2016)
      例2:特朗普总统当选以后,……,两国元首都表示要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2017)

    推荐访问:隐喻 阐释 中国 话语 构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