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中亚国家政治转型三阶段:政治改革更具国别特色

    时间:2021-07-01 12:04: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卡里莫夫总统去世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权力交接进程,这应该看做是中亚政治改革进入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的一部分。
      邓浩:
      最近,乌兹别克斯坦开国元勋卡里莫夫总统病逝,引发外界对该国政权交接乃至政局稳定问题的关注,而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遇恐怖分子袭击则使人们对吉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担忧。这两个事件看似突然,但也并不出人意料。如果我们从中亚政治转型的历史发展角度去审视观察,或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中亚的政治转型或者叫政治改革是从1991年各国独立开始的,到今年正好25年。我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1年?1995年,属于中亚国家独立草创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国均极力搞去苏联化,并依照西方民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多党政治、自由选举的西式体制,有的称之为“全盘西化”,有的称之为“盲目地模仿西方”。
      当时选择这一方式有很多原因,一是各国都急于摆脱苏联模式,想和苏联撇清关系,不愿再沿用苏联的一套。二是1991年恰逢全球处于第三轮“民主化”浪潮之际。当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主化发展进入到一个高潮,搞西方那一套最时髦、最时兴。当时的观点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垮台了,资本主义、西方民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最正确、最合理的模式,所以中亚国家自然也就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三是中亚国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独立之初,此前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苏联社会的各国民众普遍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对西方文明充满向往,憧憬通过向西方看齐过上自由富足的生活,同时,西方国家也乘胜追击,向刚刚独立的中亚国家大肆兜售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并不断向各国施压,迫使其接受西方议会民主。在此背景下,各国当权者别无选择,只能“随波逐流”。
      这一时期是中亚国家盲目模仿照搬西方模式阶段,未能充分考虑本国实际,结果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失序,最突出的是长达五年之久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伊斯兰极端势力乘势而起、日趋活跃,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复兴党”曾一度接管国家政权,将中亚伊斯兰政治化倾向推向高峰。同时,各国经济困难重重,尤其是跟随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几乎濒临崩溃边缘,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滑,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给人总的感觉是混乱,旧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处于磨合阶段,并已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征兆。
      第二阶段是1995年?2005这十年。这一阶段属于中亚政局由乱趋稳时期,或者叫相对稳定时期。其显著标志是,各国均从独立初期盲目地全盘效仿西方转向建立并实施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即总统集权制,有的人将这一体制形象地概括为“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
      这一阶段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总统集权制有着内在的必然性。一是独立之初全盘照搬西方那一套纷纷碰了壁,迫使当政者不得不做出改变。二是惯性的力量使然。独立初期中亚国家的开国元勋都是在苏联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独立前都是苏联时期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第一书记,对苏联那一套非常熟悉,经验丰富、驾轻就熟,各国实施的总统集权制明显带有苏联体制的痕迹。三是中亚地区缺乏民主传统,历来是靠威权主义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运转,总统集权符合中亚崇尚强人、崇拜领袖的历史文化传承。
    2015年11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了中亚五国与美国的C5+1会晤,美国国务卿克里出席。

      这一阶段,中亚国家逐渐结束政治动荡和混乱,国家逐步走上稳定发展之路。突出表现在影响地区稳定的塔吉克斯坦内战宣告结束,塔开始走上民族和解、国家和平之路。这一时期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出现了伊斯兰极端势力重趋活跃之势,但在各国当局严厉、有力打压下均告失败,未能形成气候。与此同时,从1995年开始,各国经济止跌回升,逐渐走上发展振兴之路,其中尤以哈萨克斯坦的表现最为抢眼。哈从1996年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1996年?2005年间,平均增速达10%,一跃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一时期各国在文化上开始着力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逐步构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凝聚民心、强化国家认同。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这一阶段属于中亚政局复杂多变时期,或者叫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吉尔吉斯斯坦的议会制,地区国家的总统集权制则呈现集权和改革两个方向齐头并进的态势。以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和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为标志,中亚地区政局进入一个多变不定时期。这一时期总统集权体制开始面临挑战。200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巴基耶夫通过暴力方式取代阿卡耶夫上台执政,不久该国便开始宪政改革,试图从总统制向议会制过渡,最终虽未成功,但却是中亚最早探索建立新政体的一次尝试。到2010年“二次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终于率先在中亚第一个建立并实行了议会制。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历经两任总统的家族式统治后做出的既无奈又必然的选择,说明总统集权制在吉已走入死胡同,新的领导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吉尔吉斯斯坦不愧为中亚政治改革的先行者,也是中亚激进改革的代表。这一时期,中亚两个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开始先后对本国的总统集权制做出微调,主要是试图扩大议会权限、增强政党地位、提高地方作用,有点想搞总统议会制的意思,但从实质上看,哈、乌两国的宪政改革只是一种对现有体制的改进和完善,远未触及该体制的根本。塔吉克斯坦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近两年通过修宪等手段不仅未削弱总统集权,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总统地位。土库曼斯坦仍坚持走自己的路,2006年总统尼亚佐夫病逝后,其继任者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实施了一定改革,但出于稳定国内局势、巩固自身权力地位考虑并不想大刀阔斧“动真格”的。以上说明,总统集权制在中亚各国正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政治改革开始具有国别特色。

    推荐访问:中亚 政治 国别 更具 转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