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未成年人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当代价值

    时间:2021-06-19 16: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伟大号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影响下,未成年人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党的十七大号召,促进未成年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已成为紧迫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是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依赖和认同,是人们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国家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是一条自古至今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清晰的主线,中华民族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而丰富发展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英雄人民,热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培养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立志把自己的忠诚、拳拳报国之心和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中华文化所包括的中华民族历史变迁、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习俗传统、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中华文化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她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民族气息、理想追求,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味,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她已成为中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并且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是应该自人生奠基基础的未成年人教育开始至终身的教育,知情意行合一的事半功倍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与祖国繁荣发展并存的长期教育。在诸多的教育形式中,有组织的中华文化教育活动是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集体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是最通常、最基本的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未成年人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结合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将活动全方位地贯穿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之中,积极有效地通过中华文化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应该十分重视利用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科学家的动人事迹,祖国美好河山,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传统民族民间节日,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等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使未成年人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民族精神培养价值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质、民族价值观念等民族共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的总和凝结。中华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生存、发展的依托,它还蕴含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和伦理道德,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核。可以说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思想意识,激励和增强了我们的民族情感。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着眼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就曾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提出“以民族精神教育后代”的思想,强调通过民族精神来激励我们的民族奋发向上,保持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希冀。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提倡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愚公移山》中倡导的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行动,都博引于中华优秀典故,明扬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些旁征博引的中华文化经典内容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深远的历史意义。
      未成年人情感丰富,易于受情绪情感感染。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未成年人民族精神的形成。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仓颉造字等神话传说故事,表现的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与大自然斗争和对理想追求的民族气概;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等民族英雄,表现出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纪昌学剑、子贡尊师、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体现的“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的礼学尚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钟馗捉鬼、包公审案、荆轲刺秦王等,表现出的嫉恶如仇、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念;曾子杀猪、九龄温席、岳母刺字等,表现出的诚实笃信、防微杜渐的修身之道,都激励与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儿女,深深地影响未成年人民族精神的形成。
      
      三、民族文化传承价值
      
      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作为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形态、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华文化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源远流长、创新发展,为丰富与繁荣人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纵观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发展史,它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深邃的思想,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赋、国文经典、杂艺竞技、传统医药、戏剧曲艺、民风民俗等与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中华文化传统表现形态。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存在是中华文明的外部表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象与非物质影响力。风格迥异、习俗万端、形态万象的中华文化或表现为物质的载体,或表现为精神的思想意识、或表现为综合的行为方式,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逆性,同时具有同根同宗的、同一和谐的文化脉系。她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独特的文化创造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说开展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是防止中华文脉断档或者消失的具体行动,是维系民族精脉延续与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塑造秉承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的最佳主张。
      中华文化是精神的,也是物态有形化的。自殷商时代的司母戊方鼎出土,到明代景泰蓝的繁荣发展,反映了凝结在物态下的源远流长的辉煌文明。从古老的神怪传说、寓言典故、神话传说、诗经歌赋的流传至今,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的传播世界,展现着在历史长河中不可埋没的、永垂不朽的传承力量。从丝竹琴磬的华夏乐章,到戏剧的生旦净丑揭示的人生百态,再现着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神韵的包罗万象与博大精深。未成年人通过环境创设的整体熏染、专题欣赏的特别学习、参观互动的视觉欣赏及动手制作的亲切体会等活动形式,兼以禀赋中华文化的“喜上眉梢”、“连年有余”、“福禄双全”、“松鹤延年”、“麒麟送子”、“鸳鸯戏水”、“喜结连理”、“柿柿如意”等象征美好未来、期盼幸福安康的语言传递文化对话,由此直接诉诸未成年人感官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验中华文化的风格迥异、习俗万端,从而促进对未成年人的中华文化传承。
      
      四、审美能力增强价值

    推荐访问:启蒙教育 中华文化 未成年人 当代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