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当代旅游业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时间:2021-06-17 08:02: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今中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成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由于旅游资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旅游活动是人的文化行为,旅游业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发展旅游业对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 弘扬 民族精神
      
      一、旅游资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条件,同时,又具有文化性特征,即使一些纯属自然景观,由于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生了联系,就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起点,是构成旅游产品的主要因素,是旅游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旅游审美的核心内容。没有旅游资源,就不会有任何旅游行为的产生。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打上了深刻的传统文化烙印,表现的是一种不屈的民族性格和进取的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每一时代创造的民族精神,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精神中,包含着许多优良品质和价值,如爱国、仁义、宽厚、勤劳、尚和、诚信、互助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岩精神:目标紧定,担当大义的历史使命;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折不弯的精神风貌。延安精神: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日精神: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知人血战以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克勤克俭、向最低生活标准、最高工作标准看齐的艰苦奋斗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铁人精神:“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9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此外,“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正是依靠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抚今追昔,在祖国神圣的土地上,无数中华儿女流下了鲜血和汗水。在他们战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古都、长城、古战场、博物馆、纪念馆等;井冈山、延安、卢沟桥、西柏坡等;泰山、长江、黄河等,从山川草木,到园林建筑,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如今,它们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的人们前来观光、体验。日渐升温的“红色旅游”,实际上就是追寻民族精神之游。单就自然风光来说,井冈山远不能与五岳、黄山等名山相提并论,但由于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众多游客向往之地;就城市规模而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远不能与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日而语,但由于它们承载了民族奋斗的精神,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民族精神是旅游文化的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同时渴求精神生活的满足。于是,以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感受文化、休闲放松为宗旨的旅游,日益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清新秀丽的自然造化,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儒家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物托人,寄予情怀;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物我和谐,逍遥自在;诗人们“山水有清晖,清晖能娱人”,山水之游,动情其内。
      作为人类生活的活动,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独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观,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人们与自然对话,与古人交流。从旅游主体看,古代休闲旅游者多为社会上层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而今天,则以普通居民、劳动大众为主。每到节日、“黄金周”期间,各地的旅游景点游客如织,尉为大观;从旅游的客体看,人们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其呈现出多样化、层次性和差异性,不断扩大着内涵和外延。但根本上说来,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抑或说,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游客,都把感受异地文化,感受异地生活方式,作为出游的主要动机。人们的旅游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旅游者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强,除了“吃、住、行、游、购、娱”之外,人们特别注意选择那些与兴趣有关、与意志和信仰相吻合的去处。旅游景观中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2000年10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的“欧洲旅游休闲教育协会(ATLAS)第二届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文化及民族旅游业、旅游产品及民族化、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地区性旅游计划、公私营部门合作、旅游点产品的包装、国内及地区性市场等。进入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21世纪的关键问题”的国际圆桌会议上,界定并预测了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应当受到长期的密切关注。从旅游行为的角度来看,旅游就是旅游者涉足、接触、观赏、体验异地文化及其环境氛围的过程。这一行为过程的文化性质,是对异地文化及其环境氛围的憧憬、遐想等的文化介入冲动所导致的文化需求的满足。
      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旅游文化重要表现。有学者指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大地上屹立着的山峰,流淌着的河流见证了五千年的风雨,很多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和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原生自在的自然旅游资源印上了历史的踪影,渗入了历史文化的血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造物不言,蕴含哲理,表现的一种超脱世俗、追求个性的精神,“山以贤称,境缘人胜”。松的顽强、竹的坚贞、梅的孤傲、菊的清高、莲的纯洁等,所表现出的品格,正是尘世中人们精神的表现。人们走向山水,忘情其中,正是潜在的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的精神迸发。

    推荐访问:旅游业 民族精神 当代 弘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