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从致公党看海外华人华侨对中共“五一口号”的响应

    时间:2021-06-01 12:03: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得到社会各界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代表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利益的中国致公党的政治态度颇具影响力,1948年6月9日,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华商报》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宣言》,主题是号召海内外同志加紧努力,拥护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宣言极大地凝聚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五一口号”
      1948年的中国面临着新的革命形势,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两种道路,两种命运”的争论非常激烈。国共两党以及民主党派对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代表着先进发展方向的政党则对于历史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政党要实现符合本党党员和广大民众利益的目标,必须动员广大党员和基本民众参与特定的政治活动,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来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以政治口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动员形式,政治口号的威力就在于它的内涵具有政治的鼓舞性、意义的深刻性和宣传的普遍性。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革命的重要关头提出具有感召性的政治口号,以唤起广大民众对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使党的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1948年4月30日,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共23条。接着新华社向全国播发,香港的《华商报》也进行了刊登。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分析国内时局,讨伐反动势力,号召进步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其中第四条内容是“: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当时国内政治腐败,经济面临着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时局动荡。以争取民主为核心、以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的“五一口号”一经提出,就具有极大的号召力,迅速得到各民主黨派的积极响应,形成一股民主政治潮流。
      二是引领历史方向,号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第五条内容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对于帮助各民主党派明确历史发展方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认识到中共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能力领导民众建立和建设自己的国家,确立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是创新制度建设,建立了多党合作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国建立以来,我国就有关于“多党竞争”和“一党专制”的政党制度模式的试验,但因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失败。中国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组成的各民主党派也在思考中国的政党制度。此时“五一口号”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则使他们深刻认同,精神振奋。这些主张具有多党合作的实质。统一战线是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一种策略,而民主联合政府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运作方式。可以说,“五一口号”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做了思想准备,更为此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历史转折关头,引领历史发展方向的“五一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要求,也反映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成为中共用以吸引民众、团结民众、聚合民众的政治号角,主导了中国历史向合理健康的民主政治方向发展,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致公党对中共及“五一口号”的拥护和支持
      在近代中国外忧内患的局势下,国内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们纷纷组建了政党,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在众多政党中,经过时间的洗礼,中国共产党的建国理念和组织建设成为主导力量。而流亡海外的华人华侨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他们于1925年组建了自己的政党——中国致公党,致力于维护华侨的利益,促进祖国的和平发展。
      1931年,中国致公党总部迁往香港,为争取祖国富强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致公党号召党员投身抗日,发动华人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在国内外战乱的形势下,中国致公党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磨砺。在战后纷乱的时局中,在国共对峙的情形下,有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支持的致公党对国是问题的主张和态度,对于国内局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陈其尤作为致公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积极推动致公党的恢复和发展。1946年初,陈其尤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控制,由重庆到达香港,与坚持在港工作的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成员陈演生等会合,积极恢复致公党总部的工作。致公党从1925年就已成立,且号称有40万成员,但这些成员隶属于全球各地的洪门团体,组织很松散,致公党内“党堂并存”的现象一直存在,各地的致公堂仍是独自活动。香港沦陷后,致公党总部停止活动,总部干事会的成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陈其尤认为应恢复并革新致公党。4月,他邀请正在广州的黄鼎臣到香港参加致公党中央干事会会议。在会上,黄鼎臣详细介绍刚结束不久的政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和抗战胜利后的时局,指出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国致公党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在革命与反革命的搏斗中,中间党派没有中立余地。黄鼎臣建议中国致公党参加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这一建议得到了陈其尤等中央干事会成员的赞同。会后,黄鼎臣由陈其尤介绍加入了中国致公党,并积极参加恢复致公党的组织工作。从1946年至1947年4月,陈其尤等为恢复与发展致公党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11月,在国民党宣布召开其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的前夕,中国致公党发表了对时局意见,提出应该按照政协决定,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宪法草案亦应根据政协原则修改,并声明本党愿与为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任何党派携手合作。此举对美蒋是重大的冲击,对中共是有力的支持,也扩大了致公党在国内外的影响。这一切表明,中国致公党从中央到各地组织的工作已经恢复,已成为民主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47年4月29日至5月1日,中国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香港召开,会议一致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组织上的改组,结束了致公党历史上党堂不分、党堂并存的局面,实现了党堂在组织上的分离。

    推荐访问:致公党 口号 响应 看海 中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