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基于“以书代刊”出版物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探析

    时间:2021-03-03 00:00: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以书代刊;图书馆;出版物
      摘 要:文章从采访、著录、存放三个角度,探析了图书馆建设“以书代刊”出版物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103-03
      作者简介:施雁冰(197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对于“以书代刊”这种出版物,业界有多种称谓,如:“以书代刊”、“集刊”、“丛刊”、“年刊”、“杂志书”等。在此文采用“以书代刊”一词,仅仅是从出版形态特征角度给予称呼。何谓“以书代刊”出版物,就是以采用ISBN书号出版、但在体例和编排上类似于期刊的一类出版物。众所周知,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意思,按《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图书出版单位不得以标准书号出版期刊;然而“以书代刊”出版物拥有正式书号,由出版社按图书的形式出版发行;但在内容、体例和发行模式上却类似期刊,如:它以刊发单篇文章为主,具有统一的题名和卷期号,定期或不定期地连续出版。这种亦书亦刊出版物的出现,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原因。笔者从采访、著录以及存放三个角度来阐述高校图书馆建设“以书代刊”出版物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1 “以书代刊”出版物的发展概况
      1.1 “以书代刊”出版物的发展渊源
      1.1.1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以书代刊”出版物发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文化。我国古代读书人将经典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其中集部收录了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编辑体裁和传播载体[1]。时至今日,随着我国文化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学术成果、文化成果纷纷涌现,作为继承传统的集形态编辑基础的出版物也随之诞生,这种出版物融单书载体和多文内容于一体,其双重属性有别于单纯的图书媒体和期刊媒体,呈现了亦书亦刊的个性特征。
      1.1.2 从现实客观条件看。近几年“以书代刊”出版物的繁荣,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随着我国各项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之出现的文化成果、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的拥有正式刊号的刊物数量有限,其每年能发表文章的容量也有限;且国家对新刊号的申请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和审查程序,创办新期刊极其困难。鉴于上述原因,造成许多成果无法在期刊上发表,转而寻求另外的发表途径。于是,不少有实力的学者和科研机构,联合有出版意愿的出版社,创办了各类专业性较强的出版物,吸引了不少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为之撰稿[2]。由此催生了众多的“以书代刊”出版物。
      1.2 “以书代刊”出版物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以书代刊”的出版情况来看,这类出版物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可以称为“杂志书”,以文学类、综合类为主;另一类称为“学术集刊”,以学术类为主。
      文学类杂志书的代表作品有郭敬明创办的《最小说》、张悦然创办的《鲤》、饶雪漫创办的《漫女生》等等,这些杂志书的创办者均是在青春文学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家,其写作者也多是青年作者,其内容多样化,既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也有散文、随笔等,且在版面安排以及字体设计等方面灵活多变,大多是图文并茂,因此,这类杂志书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读者,成为了近几年图书发行市场的佼佼者[3]。
      综合类杂志书的代表作品有《老照片》《读库》《经济学家茶座》等,这类杂志书涉及众多领域,学术性不强,内容通俗易懂,其读者面涵盖大众,正如《读库》的主编张立宪所说的,这些出版物是“分布在任何领域、任何地域、任何职业、任何收入、任何阶层”的读者都可以参与阅读的。
      学术集刊则是近几年在学术界引起热议的一种“以书代刊”出版物,其创办单位以及读者群都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由于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均未将学术集刊上发表论文纳入科研考评的范畴,导致了学术界对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热议,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本着分类评价原则;动态原则(刊物增删和类别调整);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兼顾地区与学科的合理布局,开始收录了部分学术集刊。首批入选CSSCI来源集刊33种;2012~2013年扩展收录集刊为120种。此举对于推动学术集刊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鉴于“以书代刊”出版物属于正规出版物,且有其一定的读者群,那么作为承担着保存文化和传播文化功能的图书馆,有必要将这些“以书代刊”出版物纳入资源建设的范畴。但是由于“以书代刊”出版物既不同于图书,也不同于期刊,对于图书馆来讲,如何系统建设这类出版物,是摆在相关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2 “以书代刊”出版物的采访难点及解决建议
      2.1 “以书代刊”出版物的采访难点
      为了解江苏省南京地区高校对于“以书代刊”出版物的收藏情况,笔者通过江苏省高等院校图书馆书刊目录联合查询系统,以南京地区17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抽样查阅了2种“以书代刊”出版物,抽样结果如下:
      CSSCI来源集刊《国学研究》,有2所高校图书馆完整收藏,占12%;收藏10卷以上的有2家,占12%;未收藏的3家,占18%;其余均是零星收藏。
      CSSCI来源集刊《中国教育政策评论》,有1所高校图书馆完整收藏,占6%;收藏10卷以上的有1家,占6%;未收藏的1家,占6%;其余均是零星收藏。
      CSSCI来源集刊均是学术水准较高的“以书代刊”出版物,比较适合高校图书馆收藏,然而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适合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学术集刊在图书馆的收藏情况并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四点。
      2.1.1 “以书代刊”出版物出版历史较长。有些“以书代刊”出版物出版历史较长,在CSSCI的第一批来源集刊中,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的有1种,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1种,创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3种。而现代大学,大多几经变迁,真正能够完整保存这些出版物的早期作品的图书馆,可谓是凤毛麟角。

    推荐访问:探析 出版物 图书馆 策略 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