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四川莲茶记茶文化传播【“百年有记”焙出现代茶文化】

    时间:2020-08-15 07:21: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写作时,内心是灵动的描,以文字与人亲近的海豚,外表是《诗评力》免费报创办人,为《联合报》、《国语日报》,《幼狮文艺》杂志专栏作家,亦是联合报写作班讲师、文学奖评审、文创记者,以及诗人。即将出版《老招牌故事》一书。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从淡水港外销的茶多在“大稻埕”集散,大稻埕因而兴起成为台茶集散重镇。茶产业极盛期,整个大稻埕地区的茶行多达二三百家,不但当地市井小民多赖此维生,大量劳动人口也因而涌入,本地富商更随之崛起,创造了财富和繁荣。
      当时,福建茶商以包种茶主销南洋,“有记”的先祖便是这批茶商之一。现今“有记名茶”的负责人王连源,其祖父在一九0七年渡海到台湾,于大稻埕设立茶厂。之后,祖父到泰国专责市场行销,让王连源的父亲在台湾负责茶叶的采购、精制加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幼时的王连源总是在茶厂里玩耍。长方形精制茶厂的最深处是“焙笼间”(烘焙茶的地方)。往外,是高叠着一袋袋茶包、一摞摞茶箱的货物间,那里总是传出阵阵浓郁的茶香,以及孩童的嬉闹声。蹬着木梯上二楼,一群“拣茶女”轻巧地把茶梗和黄色的叶子一一挑出,还一边低声闲话家常。
      王连源的父亲王澄清,体贴女员工的辛劳,让她们带着孩子上工,妈妈从清晨六点工作到傍晚,小孩则群聚玩捉迷藏一整天。“那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年代。”王连源回忆着。
      从前,茶行经营者以厂为家,茶商自福建渡海来台时,也将“南音”带来。王连源常见父亲和一些叔叔伯伯们,闲暇时演奏南管(南管通常指福建南音,是中国古代一个音乐种类,别称南音,弦管。流行于福建和台湾)音乐做为娱乐。种种儿时记忆,有如大稻埕繁荣时的茶香,虽然逐渐淡去,但王连源未曾遗忘。
      王连源从小与茶为伍,对经营茶行有着浓厚兴趣。一九七五年,随着经济起飞,人民生活素质提高,台湾饮茶的风气日盛,二十六岁的他看准茶叶内销市场的需求开设门市,以合理价格和好品质打出口碑。
      一九八0年代之后,台茶外销量逐年锐减,但“有记”早已做好准备。经由与文化界人士和群众的频繁交流,王连源对百年茶厂所应扮演的角色有更深的体认,便在二00四年将位于重庆南路的茶厂改装,转型为兼具生产、销售、教育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如今,一楼的卖场里,墙上有着说明茶的分类、制作、发展等资料,配合专人导览,教育民众了解茶文化;二楼的拣茶区,成为文艺空间“清源堂”,是南管的交流平台,也提供给文艺界举办活动、展览。而“焙笼间”也还在,因为王清源坚持要保留住深层的炭焙文化。
      一个个的炭焙窟不只是文物而已,“有记”闻名的茶款“奇种乌龙”,至今仍以古法炭焙制作。用炭焙方式焙茶,不但前置作业繁复,一旦开始进行焙茶,必须24天不间断,而且每三个小时就得翻焙一次。奇种乌龙讲究喉韵,却不似一般乌龙茶那般浓厚,不但滋味够又能回甘。连不爱喝浓茶的年轻人也会喜欢。
      这栋七十多岁的老宅,被创造成既能蓄含茶文化,又能行销、强化品牌的亲茶空间。老茶厂变身为小型文物馆,让大稻埋继续飘着茶香,让大稻埕响起南音,不但保存了传统茶文化,也打造出现代的茶文化风貌。王连源说,要让台湾的历史、台湾的人情味和故事,透过茶被看见。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