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农村经济发展项目【惠农项目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时间:2019-04-30 03:14: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搞好三农工作是各级农业部门的主要工作。为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湟中县农业部门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多方渠道争取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及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项目促生产,以项目促发展,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业生产形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惠农项目;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26-02
      
       一、发展特色经济,状大农业势力
       当前,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处在农业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十字路口”。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因地制宜,以特色经济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地理优势,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项目完成情况。该项目在鲁沙尔镇下重台村种植无公害西兰花550亩;拦隆口镇班仲营村种植无公害娃娃菜500亩;李家山镇崖头村种植无公害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等食用菌250亩。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财政投资13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优质蔬菜种子、食用菌种子、蔬菜专用肥等。其中,购买蔬菜种子支出5.5万元,购买食用菌种子支出2.5万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支出5万元。
       3.项目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年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327万公斤,按均 1.6 元/公斤计算,产值达523.2万元。生产食用菌62.5万公斤,按均8元/公斤计算,产值达5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可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并使当地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蔬菜种子繁育项目
       1.项目完成情况。在田家寨镇马场沟村培育甜脆豆及豆苗菜40亩;拦隆口镇上营村培育冬萝卜40亩。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财政投资8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原种购置补贴、田间管理、取杂费用等。其中,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6.2万元,田间管理、取杂费用支出1.8万元。
       3.项目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繁育甜脆豆、冬萝卜种子8 000公斤,可供应4 000亩的生产用种。种子价格以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可实现产值32万元,纯收入可达26万元。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湟中县特色蔬菜良种的供应能力,促进了蔬菜种植的良种化程度。
       (三)科技示范户建设项目
       1.项目完成情况。该项目主要在全县蔬菜生产基地村中选定科技示范户520户,其中,温棚蔬菜、花卉生产示范户400户,主要分布在多巴镇韦家庄村120户、小寨村40户、黑嘴村20户,拦隆口镇班仲营村80 户、上鲁尔村50户、下鲁尔村50户、双寨40户;露地蔬菜生产示范户120户,分布在共和镇上直沟村和苏尔吉村各60户。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财政资金26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地膜、肥料、喷雾器等农业生产资料。其中,购买种子支出2.1万元,购买地膜支出3.9万元,购买蔬菜专用肥支出11.7万元、冲施肥支出5.2万元,购买喷雾器支出3.1万元。
       3.项目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科技示范户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辐射效果良好。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科技示范户掀起了学技术、用技术的高潮,绝大多数科技示范户搞好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样板,给周边农户提供了一个学习观摩的场所。以多巴镇韦家庄科技示范户吴世德为例,他经营的4栋温棚年收入达4.22万元,平均每栋温室收入10 550元,温室蔬菜生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8%以上。同村吴生福经营的4栋温棚年收入达2.1万元,温棚蔬菜生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5%。蔬菜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为了让农业科技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加快农民群众科技兴农、科学致富的步伐,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和相关部门协调,加强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后,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由乡镇政府管理,乡镇一级政府设置了专门的农业科技指导员岗位,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在人员调配、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理顺了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关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不断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及时适应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有15个乡镇,393个行政村。其基本经济特征是:一是人口多耕地少。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全县现有人口4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42万,城镇人口约6万。总农户9.74万户。耕地56 446公顷,农村人均耕地0.13公顷。海拔2 225米~4 488米之间。年平均气温4.8°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1℃~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14℃。年平均日照2 6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年降水量600毫米。川水、公路沿线地区农业基础较好,乡镇工业也比较发达,经济发展较快,高位浅山及脑山地区农业设施较差,靠天吃饭,经济发展较慢。
       湟中县浅山及脑山地区面积居多,不利于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难以形成大面积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县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川水地区和浅脑山地区不同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实力,通过积极努力,及时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适当加大了产量高,市场行情好的油菜、蚕豆、蔬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全国经济形势和农民思想的改变,近年来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体上看,农业效益仍然比较低下,所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就显得非常必要。近几年,随着人工工资的提高,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发展的空间更大,政府应鼓励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经济作物。另外,相关部还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大量发展蔬菜大棚,有效解决了全县的蔬菜供给问题,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餐桌。
       三、多方并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是稳定农村形势,实现社会和经济稳步发展的根本保障。湟中县从发展乡镇企业、经济作物种植、农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为出发点,注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形成政府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劳动积累相结合的农村建设投入机制。重视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依法治县,依法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法制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通过一系列惠农项目在湟中县的实施,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形成了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推荐访问:惠农 作贡献 农村经济发展 项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