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优质课和常态课的区别【音乐优质课应回归常态教学】

    时间:2019-02-07 03:29: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怎样使音乐课堂教学回归常态,引导教师由对优质课的追求转向富有生活化、个性化与生命力的教学探索?怎样强化优质课的导向功能,促进广大教师卓有实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音乐课堂要返璞归真,让优质课回归常态教学。上好“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基础素质的积累,是上好优质课的前提。教师要在一个真实的教研环境下研究课堂教学,用一颗平常心去上优质课,去听优质课。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优质课 常态教学
      
      当前,“优质课评选”成为必不可少而又最为时尚亮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旨在将音乐课堂教学导向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精致,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程度走形式、摆架子现象。为准备一堂“优质课”,教师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心准备,为了使参赛教师能推出一堂“高水平”的课,背后往往有一个庞大的“参谋团”帮助参赛者。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策划,反复演练。每一堂课上都要能反映出执教者的最新理念和最高水平,优质课往往成了表演课。其结果就是优质课所应具备的功能教学研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展示的色彩则更浓了。
      我们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通过观摩别人的教学来找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试问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准备一节课,有哪一位教师能够年年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一堂近乎完美的公开课,让其他教师学什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教学的设施设备与教学环境存在差异,以此类“优质课”的标准要求教师们的日常教学,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怎样使课堂教学回归常态,引导教师由对优质课的追求转向富有生活化、个性化与生命力的教学探索?怎样强化优质课的导向功能,促进广大教师卓有实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为音乐课堂要返璞归真,让优质课回归常态教学。上好“常态课”,“常态课”是教师基础素质的积累,是上好优质课的前提。
      一、何谓常态课
      常态课:由学生自身的条件,场地器材的基础条件来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最朴素的课堂。尽管简单,但也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状态下的随意课,而是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融入智慧,在课堂上显现出创造性、丰富性、灵动性。
      优质课:侧重于课程的设计与教师的实践活动的展示,体现在课程设计与实践中是否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一节优质课、示范课往往都有很强的观赏性,往往是通过实验或者经过大家的研讨,相对公认的具有一定理念和实践价值的课,相对接近“标准”,让大家有一个参考的目标。
      准备一节课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常态课与优质课的主要标准。用较少的时间去备课,或者形成思路、简案,然后去上课,可以称之为常态课,经过几天,甚至更多时间的深思熟虑,精心打磨,同事探讨,反复推敲,教研组修改等,我认为这就是优质课。
      二、研究思路
      常态下的公开课属于研讨性质的课,其目的是以授课人的行为作为平台,把个人对课程理解、思想展现出来,大家讨论,以便把实践中与理论冲突的内容进行改进,共同提高。实践中的思想或问题不仅仅是授课人的,也可能是观摩人也有的和需要解决的。为解决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发挥区域内教师的同伴互助作用,要建立起有利于“实践反思、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教学研究制度。
      1.常态课研究中,以一个区为基本单位,以本区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教学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2.常态课研究中,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研究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
      3.常态课研究中,重在“研”――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而不是“教”――教大家照搬公开课,教研员怎么说,就怎么做。活动应该是教研员和广大一线教师互动的平台。
      4.常态课研究中,克服以往一味追求优质课的倾向,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教师的常态教学上,抓薄弱教师,促进区内各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
      1.转变教师培养思路。由只注重优秀教师的培养变为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培养同步,既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又关注其他教师的成长进步。
      2.重心下移。凡获得市以上级别优质课的教师,原则上不再参加区内的公开授课,要把重心下移,重点培养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使教师们齐头并进,不留死角。
      3.改变传统公开课模式。常态课是教师就单元教学计划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场地条件等情况进行短时备课,并对全区进行公开教学,大家就上课情况进行集体诊断与分析,获得的新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属于大家的。
      4.常态课不追求课堂的完美性,只需要保持本色,以教有所获、生有所得为宗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完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作为上公开课的必要条件。一堂课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越少,师生的负担越轻,所取得的成效越大,效率越高,这堂课的价值和效益就大。
      5.创新研讨形式,在现场教学观摩、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网上专题研讨,每次教研活动都有专门的人员及时记录活动过程转贴在京口教育网的网上教研栏目,让讨论的话题继续深入。通过网络教研的积极开展,教师能随时审视自身教学行为,随时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
      四、具体做法
      在广泛的逐校调研听课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们感觉困惑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基地研究员与教研员共同商定研讨专题与授课人员,提前2-3天通知授课教师准备区级常态课,课后进行现场研讨和网上专题研讨。
      操作流程:广泛听课――发现问题(或由教师提出问题)――提炼问题――个人针对问题短时备课――区内常态下的公开课――常态课教学研讨――网上专题研讨。
      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常态课研讨活动广泛开展
      1.互动式。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多年轻教师在听了一些精品课、优质课后,提出这样的困惑:在音乐教学中要不要进行识谱教学?怎样的歌曲要进行识谱教学?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就会出现过分迎合学生兴趣,如教唱歌曲时,不管歌曲难易程度,只学词,干脆不学谱,还美其名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淡化识谱”。学生学不到应学的知识与技能,长此以往,学生将更加不识谱。
      经商议,由提出问题的年轻教师推荐一名代表和经验较为丰富的骨干教师“同上一堂课”,围绕“识谱教学”这一问题,两位教师在短时备课后进行常态下的公开教学,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活泼、生动,教学方式多样,手段新颖,而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虽未用多媒体,但知识讲解准确,技能训练扎实。课后,我们就两位教师在“识谱教学”这一环节采用教法、学法进行讨论,提出若干小话题进行分组讨论,怎样的歌曲需要识谱教学?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识谱教学?在识谱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识谱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由组长汇报交流。首先,大家觉得两节课的课堂教学有亲近感、亲切感和真实感,教学的情况和师生的水平能够真实反映,可看、可学、可用。其次,由于是两位教师同一堂课,切入点好,教学内容一样,比较性强,两位教师在识谱教学中采取了不同方式,通过比较,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然,由于是常态下的课,是最真实的课,因此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常态课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2.专题式。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和典型的教学事件,形成专题,进行研讨。在逐校调研听课的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为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的理念,为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有的问题学生马上就可以回答出来的,可教师却刻意安排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后回答,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舍近求远,失去了合作教学原有的教学意义。于是我们就“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常态课教学研讨活动,提前告知授课教师此次研讨的目的,并请她们就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两位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一位执教的是《忆江南》,一位执教的是《愉快的梦》,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忆江南》后,教师设计了分组创编歌词的环节,由于旋律掌握准确,再加上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激发创作的素材,学生讨论时有话可说,创作热情高涨,参与率高,合作创编效果好。而执教《愉快的梦》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分组合作形式,而有的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演奏、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学生声音优美、和谐,教学效果好。通过两节常态课展示,教师们感知到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合奏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不能被模式套牢,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实效性。
      互动式、专题式的常态课教学研讨活动,使教研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充分接纳教师的各种观点,并在各种观点碰撞中达成共识;教研员和教师在共同反思研究中,总结基本经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常态课教学研讨活动于学生发展有益,于教师成长有益。真实的课堂教学,扎实而有效的交流,就每一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都会在教研网上开展“网上沙龙”活动,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扩大教师参与教研的时空。通过研讨活动,教师们的感受是扎实、充实、丰实、真实的。
      总之,历史在进步,教育在前进,课改成为必然。课改要改,但更要理性思考,更要沉思。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组织教学,都应考虑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公开课,我们希望它能够早日回到常态教学的轨道上来,常态课向优质课学习,优质课向常态课靠拢。这就是我们开展常态课教学研讨的目的,我们要在一个真实的教研环境下研究课堂教学,用平常心去上公开课,去听公开课。

    推荐访问:常态 优质课 回归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