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瑞士银行业告别“保密”时代

    时间:2021-03-08 16: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瑞士银行业坚守的“三百年规则”终于松动
      瑞士银行业素以“坚守客户信息”著称于世,其客户保密制度是在长达数百年的历程中逐渐完善起来并长期恪守的。此次瑞士加盟该国际宣言,意味着其坚守数百年的银行业运营规则终于有所松动。
      瑞士银行业为客户信息进行保密的做法,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初,银行机构为保护新教徒安全所建立起的一种非正式的内部管理制度。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订了一项关于银行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泄露任何第三方的规定,开创了银行信息保密制度先河。上世纪30年代,欧洲犹太人在战乱中将大量财产向中立国瑞士转移,为稳定这些类别的客户,瑞士于1934年制定了《银行保密法》。
      按照该法律规定,瑞士的各商业银行必须为客户提供终身信息保密。其条文要点包括:第一,储户仅在第一次存款时写真实姓名,其后再开展各类业务只需使用客户的户头代码即可进行交易,这就是著名的非实名“数字账户”(Numbered Account)制度。第二,为控制客户信息知晓范围,法律规定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仅限于二至三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第三,对于泄漏存款机密的人给予严厉处罚:监禁六个月和罚款2万瑞士法郎或更重的处罚。第四,该法还规定,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有犯罪行为。由此可见,《银行保密法》事实上为国际客户构筑了极为隐秘、安全的储蓄渠道。
      在“银行保密法”实行后不久,二战结束前夕,瑞士银行业敏锐地判断到纳粹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就迅速冻结了德国的有关账户。1945年,盟军要求瑞士方面归还纳粹德国存放在瑞士各大银行中的估值高达5亿多美元的黄金等资产。但瑞士借助严密的信息控制手段,对盟军提出的黄金估值数额予以否认,此事不得以拖延下来。由于随后美苏冷战不断展开并升级,西方各国需要瑞士保持中立立场,并需要瑞士在欧洲战后重建工作中提供金融支持,因此在纳粹黄金的问题上也大事化小,以接受瑞士大约6000万美元还款而告终。这也给瑞士银行业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由于瑞士银行业长期恪守相关准则,严守客户机密,赢得了各国不同类别客户的共同信赖,瑞士成为了国际资金的“避风港”,并成功吸引了逾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金——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苏黎世、日内瓦等也在国际金融中心中享有盛誉。但在瑞士银行业因保守客户信息的制度而为本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因为涉嫌过度保护客户信息、甚至染指洗钱、吸收腐败人员存款、帮助客户逃税等行为而屡受各国监管部门诟病。例如,欧盟委员会在开展的一系列打击国际诈骗活动中,多个案件都和瑞士银行有直接关联,欧盟反对营私舞弊委员会提出瑞士的银行业保密制度已经成为调查的障碍。
      国际规则与 “主体利益”的博弈
      客观而言,信用制度是银行业立业之本。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客户保守个人信息秘密是其执业的一项义务,是客户维护自己权益的一项权利,是构筑起金融信用制度和稳定金融契约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除了瑞士银行业之外,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遵循“保密原则”。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第501a项规定,“每个金融机构有明确和长期的尊重客户隐私的义务,并保守客户的非公开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新加坡也有《银行保密法》,新加坡的银行业在加强账户保密制度方面,做出了比瑞士更为严厉的规定:对违反相关保密制度的执业人员罚款高达7.6万美元以上,或者最多三年监禁,甚至两项处罚合并执行。
      在遵循本国法律规定的同时,一个国家和地区还应当实现与国际公约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当两者发生原则性冲突时,就必须视具体情况并启动法律程序来加以探索解决。因此,在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法律都明确提出对客户信息采取保密措施的同时,也规定了按照有关国内外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形。例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反洗钱国际公约》、《全球反逃税公约》等都对一国的金融行为具有约束性。
      除了一些国际公约之外,还有若干区域性协议也对主体国家具有制约性,如欧洲2007年推出的《金融工具市场法规》也要求金融机构完全遵守欧盟法规,其中就包括增强市场透明度的规定。
      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瑞士银行业过于坚守客户保密制度,就为腐败者、恐怖组织等提供了资金“避风港”,并在操作中屡屡与一些国际公约相冲突,其背后体现的是国际利益博弈的关系。
      一方面,瑞士通过在国际上牢固地树立以“信用”为导向的品牌形象,为其带来了税收增长、扩大就业、金融发展等多方面的巨大利益,而这是其长期固守客户保密制度的根本原因。据统计,金融业每年为瑞士财政创造约40亿瑞士法郎(按照1美元 :1.6瑞士法郎的汇率)的税收,是仅次于商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税收贡献远远高于制造业部门;同时,高度国际化的银行业还为解决大批不同层次人才的就业带来了很多机遇。这些都是瑞士银行不愿意放弃信用制度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瑞士却因为对国际资金的过度保护,而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避税天堂”、乃至“洗钱场所”的角色,在受到国际热钱追捧的同时,也触犯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并广受国际社会的谴责。例如,在金融法制完备的美国,瑞士银行近年来成为受到起诉、惩罚措施最多的境外银行。2013年,瑞士最古老的韦格林银行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认罪,承认在将近10年间利用秘密账户,帮助美国客户逃税至少12亿美元;韦格林银行同意向美国支付5780万美元补偿和罚金,并宣布永久歇业。可见,在瑞士银行业坚守“信用”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交换。一旦瑞士丧失了在“信用”方面的优势,必将引发“国际热钱”的恐慌外逃,从而给其银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对国际反腐败、反洗钱、反逃税影响几何
      许多国际案例表明,腐败、洗钱、逃税等犯罪行为通常交织在一起,在打击有关活动过程中也往往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在多领域联合行动。按照本次协议发布的“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新标准”(AEOI),缔约国之间可获得对方金融机构的所有与税务事项相关的金融信息,并每年自动与其他缔约国交换信息。瑞士作为缔约国也将有关国家有限共享客户部分信息,这无疑将揭开国际联合开展反腐败等活动新的一页,其影响是长远的。

    推荐访问:瑞士 银行业 保密 告别 时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