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山海经》中的玉及其用途|山海经中的玉

    时间:2020-03-26 07:18: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山海经》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笔者仅对书中有关玉的记载及其用途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山海经》;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64-02
      
      《山海经》被成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此书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在此,笔者对书中有关玉的记载进行梳理。
      《五藏山经》共记录了447座山,其中182座山产玉。《山海经》中除了提到玉的产地,还提及了玉的名字和玉的用途。
      一、关于玉的描述及种类
      对于玉的描述大多是提及山名,然后说“其上多金玉”或“其上多白玉”。如南次二经中的成山、仆勾之山、洵山,南次三经中的昆仑之山、祷过之山、丹穴之山、非山、南禺之山,北次三经中的虫尾之山、泰头之山、少山、锡山、中次八经中的景山、骄山、玉山等等都是“其上多金玉”。
      特殊一点的描述有,西山经首山中“竹山……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泰冒之山……浴水出焉……其中多藻玉 ”; 西次三经中有“�山……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 �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北次三经中有“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 中次五经中有“升山……黄酸之水出焉……其中……璇玉”;中次六经中有“夸父之山……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玉”。这些描述提到了“苍玉”、“水玉”、“藻玉”、“婴短之玉”、“瑾瑜之玉”、“碧玉”、“璇玉”、“�玉”等,可以看作是对玉的种类的记述。
      “苍玉”就是有着天空颜色的玉,“水玉”就是水晶,“藻玉”就是有文彩的玉,“婴短之玉” 就是用作颈饰的玉,“瑾瑜之玉”就是一种美玉。
      在《西次三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这段话中提到了白玉、玉膏、玄玉、玉荣、瑾瑜之玉,由此可见,古时玉的种类就比较多,古人对玉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与了解。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和璧,下面重点说一下这两者。
      1.璧
      玉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说文》中解释璧说:“瑞玉,圆器也”。《尔雅》有:“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在存世的古玉璧中,肉与好符合倍数关系的不多。此外,《尔雅》中有好倍肉谓之“瑗”、肉好如一谓之“环”的说法。“环”、“瑗”属于璧类玉器,是一种特殊型璧。
      在古代,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周礼有“以苍璧礼天”之说;其二为佩玉古称系璧,以璧为佩饰早在战国至汉代已普遍风行;其三用作礼仪馈赠之用品;其四是葬玉。
      玉璧在上古时期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礼器,用来祭天地、祭祖先和事鬼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玉璧作为礼玉六器之一,担负着祭祀上天的重大责任。玉璧是古代最重要的礼器,使用年代之久、出土地域之广、数量之多,是其他玉器无法相提并论的。用来作礼器的玉璧往往是玉中的佼佼者,在质地、纹饰和制作方面均较精美。
      玉璧的第二功能是佩饰,用来表明身份地位的。这种玉璧一般较小,器身往往有穿孔或系痕。《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古之君子一般指贵族阶级。这说明古代人们佩玉,更多的是用来标榜道德、显示身份的。
      玉璧还可作殓玉,用来保护尸体。《周礼•春官•典瑞》云:“驵(组)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殓尸。”郑玄注曰:“渠眉,玉饰之沟缘也,以组穿联六玉沟缘之中,以殓尸,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者,通于天地。”
      但是,上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发掘的18号墓葬中,仅有两座国君墓和一座国君夫人墓有用璧殓尸的现象;晋侯墓地也只有晋侯和晋侯夫人墓有玉璧殓尸的现象。这进一步证明了用玉璧殓尸也是分等级的。用作殓玉的玉璧,质地一般较粗,通常素面无纹。汉唐以后,包括玉璧在内的玉器礼制含义逐渐减弱,玩赏、装饰的含义增强,直至今日。
      2.�
      �即圭,长方形或一端凸出的长方形薄片,平的一端有穿孔。有平首、尖首两种。圭由原始社会的石斧演变而来,进入阶级社会后,成为重要的礼器。不同爵位的人所执之圭的形制也有所不同,以示等级。《周礼》说:“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圭。”圭在举行祭祀大典时用,所谓“以青圭礼东方”。此外,圭还用作朝拜、祭东方之神。
      二、《山海经》中玉的用途
      书中除了提到玉的名字,还说了玉的用途: “瑾瑜之玉为良”是说玉可以当做种子拿来种,能够生出玉来;“天地鬼神,是食是飨”是说玉可以拿来服用,是鬼神的食物;“君子服之,以御为祥”是说玉可以用来佩戴以驱邪。除此之外,玉在《山海经》中还被用来祭祀山神,如“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投而不糈。”在书中这是提到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古人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具有多种超自然的特性。
      首先,玉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如晋干宝《搜神记》说杨伯雍在终南山种下一豆石子,数年后玉子生石上,后又在玉田中得白璧五双。“蓝田日暖玉生烟”背后的传说也是说玉可以种植。
      其次,玉能食用。我国古代食玉的记载很早,诗人屈原《九章涉江》中说“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大概是最早的记录。《周礼•天官•玉府》记载:“王齐,则共食玉”,郑玄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司农云王齐当食玉屑”,葛洪说“以玄虫血渍玉为水而服之,故能乘烟上下也”认为服用玉可以使人羽化登仙。但是孙诒让说“先郑说盖据汉时神仙服食家言,若俞氏所举是也。然其说不经,於古未闻,殆不足据……盖王齐备盛馔,则馔具之器,亦宜备饰。食玉者,殆即以玉饰食器,若玉敦、玉豆之类皆是与?”认为古人所谓的食玉是指用玉装饰盛食物的器皿,不是真的服用玉,是“饰玉”。
      第三,玉能通灵。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三玉之连”代表贯通天地人三界。《周礼》把“礼”释为“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抵,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玉器的主流,古人认为在祭神祈福时,这两种玉器能超脱自然,同祖先神灵相通,或能增加仪式的隆重程度而惊动鬼神。
      也许正因为玉有如此多的美好特性,引发了君子对玉的喜爱,将美好品德与玉相联系,并佩戴之。《诗经》中有不少把佩玉和人的道德联系起来加以歌烦的诗篇,春秋末期之后,儒家依据道德修养学说,对贵族士大夫的佩玉从质地、形状、组合都加以人格化、道德化的阐释,把玉的自然属性和君子的道德结合起来进行说教,于是产生了强调修身养性的佩玉理论。
      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纯洁、美好的,玉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中国玉器、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参考文献:
      [1]袁珂译注.山海经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臧振.玉琮功能刍议[J].考古与文物,1993,(4).
      [3]郑慧生注说.山海经[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4]李荣庆,马敏注译.山海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山海经 用途 《山海经》中的玉及其用途 山海经玉羊 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玉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