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

    时间:2020-03-05 07:4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城镇化不仅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劳动者结构、分配结构四个方面探讨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结构调整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059-02
      
      城镇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城市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周围农村扩散的过程。城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但城镇化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拟探讨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的紧密联系,说明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经济结构通常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方面的内部构成。一般包括:(1)一般社会生产活动方面的结构,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2)生产力方面的结构,如生产技术水平结构、劳动者结构等;(3)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如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等。本文从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劳动者结构、分配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镇化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这就把稳步推进城镇化放在了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地位上,突出了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意味着城镇化已成为现阶段中国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之一。城镇化对于扩大内需所起的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扩大投资规模和影响投资结构上。由于城市拥有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运输物流系统、更加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信息渠道、良好完备的教育设施和培训机构、充分流动的高素质劳动力等经济优势,所以,在城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通常要比在农村从事同样的经济活动获得更高的成本优势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将会拉动更多的投资,同时改变投资方向,转变投资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方面,由于城镇的金融服务比较健全,经济信息充分,金融投资的渠道比较畅通,所以金融投资的比例会有较大幅度上升,从而有力地推动城镇经济发展。(2)在实物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一方面,城市相对农村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城镇居民将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子女在城市接受更长年限的教育,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3)在实物投资内容方面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将原来仅具有消费性质、在农村自建房的资金用来购买商品房,这样就具有了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又如将原来用于农业的投资用于服务业的投资等等。
      
      二、城镇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众所周知,城镇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互相推进。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收入水平随之增长,将会产生比在农村更多更新的消费需求,刺激城市工业生产的增长,提高城市商业活动和服务业水平。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7%和43%左右,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上的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额消费产品,例如汽车、住房等已经进入普及阶段;二是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新型消费支出增长迅速。由此可见,城镇化不仅对于消费总量具有拉动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结构。进入城市的居民越多,对消费的拉动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作用越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方面,现阶段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医等各个面的需求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满足,差别之处在于城市居民的消费质量更高。城镇化将会不断促进基本消费需求的升级换代,从而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2)在满足安全需要方面,城镇居民将会比农村居民付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劳动安全保障、就业稳定保障、交通安全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以及购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特别是在社会安全保障方面,城镇居民拥有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化将会不断提升全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3)在满足社会交往需要方面,由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交往模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他们的社会交往面将会不断扩大,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用于社会交往。(4)在心理需要方面,为了满足自尊心、自信心、荣誉心、同情心等心理需要,城镇居民将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消费层次。例如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增长就印证了这一点。(5)在自我实现需要方面,农村居民进入城镇之后,丰富的城市生活经历将会极大地改变劳动者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念,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将会不断地拓展消费领域,提高消费质量。
      
      三、城镇化对劳动者结构的影响
      
      200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人,城镇化率为46.16%。从目前来看,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有1000万至1200万农民进入城镇。2000年以后,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7%,将会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镇。随着劳动者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他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资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素质会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教育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规则教育等多种形式。首先,在城镇中工作的劳动者将会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就业培训机会,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劳动技能}其次,在城镇中将会有更加便利的条件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劳动者将会在城市社会实践中获得劳动经验,在城市文化氛围影响下形成先进的劳动观念。这一切将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结构从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和复杂劳动为主的转变。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可以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这样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收入水平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2)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城镇拥有比农村更好的医疗条件,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幅度减少疾病和死亡,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延长劳动者服务年限,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3)用于劳动力流动的支出。合理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城镇化促进劳动者结构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将会对经济发展提供深远持久的动力源泉。
      
      四、城镇化对分配结构的影响
      
      我国是典型的具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和乡村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城乡居民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城乡分属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其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并存”: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企业与大量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一部分较发达的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这种现实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分配结构:一方面,广大的农业劳动者以传统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仅能够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由于农业本身是低收入产业,再加上农村很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就造成了农民处于收入分配“金字塔”的最底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另一方面,在城市中存在的大量企业和生产组织以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生产,劳动生产力较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隐蔽失业或过剩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使得现代农业部门能够以低工资得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导致工业部门形成剩余产出,工业通过再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直至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吸收。这种分配结构漫长的转变过程伴随着城镇化的始终,在城镇化完成之时,城市和农村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城乡差别缩小,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统一的分配模式。
      
      (责任编辑:韩毅)

    推荐访问:推动力 结构调整 城镇化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 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