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闻之者动心,味之者察情”:监形度影察其情

    时间:2020-02-29 07:41: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概言之,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经过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进行模拟。尽管这样的模拟可能失真,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再现特定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恰当评析拟声词的摹声绘音作用,对于深刻把握和理解课文涵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拟声词; 摹声绘音作用
      拟声词的摹声绘音作用就是用它直观摹写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状况,给读者一种声律上真切直接的感受。例如“哈哈哈”的大笑声, “答答答”的马蹄声等,其摹声绘音有实拟和虚拟两种。实拟是直写事物的声音;虚拟是借对于声音所得的感受,表现当时的气氛,以声传情,带有夸张和渲染的性质,不一定是被描写的事物本身发出的声音。如:“她把棉衣襟敞开一个小缝儿,从里面"吱愣"钻出个白茸茸的小脑袋,等着吃惊的眼睛"咩"地叫了声。‘哈!原来是小羊羔!’”这里“咩”是摹写羊羔的叫声,是实拟;而“吱愣”并非羊羔钻出的声音,这里仅借声音表情态,属虚拟。�
      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事物如哭声,也会因人而异,会因情况不同而显出其差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拟声词都不完全象声,但是拟声词又都在一定程度上象声。它模仿了声音的一部分特点,又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它能唤起读者对于声音的鲜明的记忆和丰富的联想,真实地描绘客观世界的声响。�
      拟声词运用得巧妙恰当,能逼真地摹声绘音,增强文章写人、状物、叙事、抒情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真实感。�
      1. 描写人物,突出个性,“闻声见形”,逼真欲现
      《荷花淀》里默写了三处不同情景的摇船划水声。那一群年轻妇女在白洋淀寻夫不遇的归途中,“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闻声如见形:划船时有气无力,心情多么失望。当她们猝然遇敌时,“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桨声急促而连续小船在飞驰前进:妇女们多么机智、沉着、勇敢!而在民兵击沉了敌人的汽艇,她们见了亲人后返家的路上,她们划船时发出的却是“哗――哗――”的响声。同样,从这舒缓轻快的声音里,表达出她们满腔喜悦,浑身舒畅的心情;听了这划桨声,我们仿佛见到了她们脸上个个绽开了笑容。这几个妇女形象也即刻呼之欲出。�
      “双双听他这样说,扑哧笑了。”(《李双双小传》)这“扑哧”一词,使双双忍俊不禁的神态,跃然纸上,突出了双双开朗、爽快的性格特征。�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阿Q正传》)摹叙了锣鼓的声音,又用反复出现同一词语的方式,渲染了声音的效果,表现阿Q踌躇满志的得意神情,语气意蕴,十分传神。�
      2. 叙事写景,具体鲜明,“闻声见景”,情境交融
      例如:《黄冈竹楼里》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这种不加任何比拟的“丁丁”、“铮铮”的绘声,使人想象到棋子落盘和投矢入壶的清脆音响。落地有声,“闻声而见景”。这样就巧妙地烘托出竹楼幽冷清异,超然脱俗的境界。�
      “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这里鲁迅用拟声词“沙”摹绘美女蛇到来时的声音,并将这声音比成风雨声,吸引着小听众的兴趣,更增加了百草园的冷峻凄凉之感。�
      孙黎在《风云初记》中写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在安谧的明夜,荷花淀里,几只野鸭惊飞而去。“扑楞楞”这一拟声词,写小船窜入芦苇塘时野鸭惊飞的声音,活脱脱地拖出一个“惊”字来,使读者也仿佛乘坐船中,亲眼而见野鸭猝然飞起的情状。�
      3. 渲染气氛,扣人心弦,“闻声入境”,情节迭进
      这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不乏其例。“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震得好像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这响亮沉重的“咕咚咕咚”跑步声和窗纸“哗啦哗啦”的震响声表达了跑步人的急切心情,又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人们读到此处,宛如身临其境,不禁也随之屏气敛声起来了。这样的绘声有“画龙点睛”之妙,把人物和环境都点“活”了,并推动了情节发展。�
      “呜――咣哧、咣哧、咣哧,树、电线杆,屋顶烟囱里冒出的温暖而芳香的炊烟,收割着庄稼的、正在袒露着自己的胸怀的土地……”(王蒙《相见时难》)。这里写登上徐徐开动的列车的情景。“呜――咣哧……”,从列车鸣笛启动,到车轮徐徐滚动,到车速渐次加快,到车窗外景物迅速变幻……,拟声词的巧妙使用,有层次、有变化地描绘了具体场景,简直可把读者带上那徐徐行进中的列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 传情寓意,简洁生动,“闻声知情”,褒贬鲜明
      “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反对党八股》)。以老鸦声调来比喻令人厌恶的党八股文章和演说不看对象盲目地“哇哇”乱叫,具有鲜明的幽默和嘲讽的色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嘈嘈”、“切切”不仅摹拟真切入微,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而且由于作者采用直拟与比喻相结合的渲染方式,即传真又传神,作者对弹着琵琶女高超技巧的赞赏之情也就融在其中了。�
      那么,拟声词如何摹音绘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
      首先,可以摹写安静环境中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相杂,互为倚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我正没边没沿地想着呢,红七紧三步跟上来了,惊慌地说:"阿爹,你听……"到底是孩子耳朵灵,可不是,前面远处树棵子里刷刷拉拉直响,仿佛是有人走动,听声音人数还不少”(《粮食》)。�
      这里描写挑着粮食冲过敌人封锁线支援红军游击队的情形。在静悄悄的夜晚,“刷刷拉拉”的声音虽然极轻,也显得很响亮,这就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口技》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作作索索”是描摹鼠动作的声响,是以动的声音表现静的环境,烘托出深夜的静谧,动静相衬,给人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其次,要处理好摹音绘声与描写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先写事物后写声音,或先写声音后写事物,这要据行文的实际需要而定。�
      苏轼《石钟山记》的夜访段,月夜泛舟,深入绝壁,为了观山察水,寻求究竟。所以在写详察声音一节,先写“噌�如钟鼓不绝”,接写“徐而察之”,再写“大石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之声”,再一次说明“水石相搏”,震荡共鸣,才汇成如钟的山音的道理。�
      再如“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刘白羽《长江三日》)。这里写的是船过三峡,重点描写水,自然先写物后绘声。�
      再次,可以把摹音绘声同其他修辞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中有这样一段话:“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万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这儿先描绘了“嗡嗡”的声音,后用了“机群起飞”的夸张,这就把纺纱竞赛场上那种“沙场秋点兵”的气势写得活灵活现。�
      要使拟声词的摹音绘声产生艺术感染力,做到“闻之者动心,味之者察情”,就必须精当、贴切、规范,“恰到好处”,才会显出它的“巧”和“妙”来!
      
      ��收稿日期:2011-11-01
      

    推荐访问:动心 闻之 者察情 “闻之者动心 味之者察情” 热点 技术实时热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